脊柱骨折的X线与螺旋CT诊断价值的比较
2010-02-10胡细白
胡细白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医院放射科 广东东莞 511700)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38例,女12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7.4岁。损伤部位:颈椎5例,胸椎14例,腰椎28例,骶椎3例,其中胸9~腰2损伤共计38例。病因:车祸21例,从高处跌落18例,被重物砸伤11例。
结果:X线发现单纯椎体压缩骨折45例,爆裂骨折5例,横突骨折13例,棘突骨折9例,椎小关节骨折3例,椎弓骨折7例,脊椎滑脱13例,椎小关节脱位2例。CT发现椎体单纯压缩骨折15例,爆裂骨折35例,横突骨折18例,棘突骨折11例,椎小关节骨折6例,椎弓骨折20例,脊椎滑脱13例,椎小关节脱位7例,外伤性椎间盘突出11例,椎管变形狭窄21例,椎管内血肿4例。
2 结果
本组50例中颈椎骨折13例,腰椎骨折20例,胸椎骨折17例,胸腰椎联合骨折15例;单节骨折者25例,节骨折者10例,骨折累及T11~L2节段者34例。
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23例,平片显示椎体部不同程度楔形改变。CT横断位示椎体前部骨折块被挤压向周边移位,椎体前缘呈不规则弧形骨折,骨松质因压缩而增密,骨小梁排列紊乱,椎体密度改变但椎体后壁完整。粉碎性骨折31例,平片表现椎体前后部均有不同程度变扁,椎弓根间距增宽。CT显示椎体粉碎骨折并累及其后缘,骨折片可突入椎管内,并可观察脊髓和神经根受累情况,约半病例有椎弓骨折及小关节脱位。错位骨折27例,平片示脊椎骨折伴脱位或半脱位。CT上椎体移位可根据“双环”征确定。CT可清楚显示颈椎钩突、椎小关节骨折并脱位。亦可显示寰枢关节关系,对该关节有否脱位或半脱位亦可清楚显示。
脊椎的三柱概念适用于CT检查。前柱包括前纵韧带、椎体前半部和前部纤维环;中柱为椎体后半部、后部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后柱则由附件骨结构、小关节囊、黄韧带、棘突间韧带和棘突上韧带组成。
3 讨论
3.1 损伤机理及分型
脊柱骨折是由于纵轴方向压力和不同程度屈曲和旋转力作用于脊柱,其中轴向压力或前屈力是脊柱骨折的主要因素。脊柱骨折的三柱学说是将脊柱分成前、中、后三条柱状结构,前柱由前纵韧带和椎体椎间盘的前中2/3组成;中柱由椎体椎间盘的后1/3及后纵韧带组成;后柱由椎管和附件构成。他强调韧带对脊柱的稳定作用。该学说已成为现代骨折模型及脊柱外科的生物力学基础。三柱理论的重要性是对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2 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的比较
X线平片:可显示椎体高度改变,椎体横径增宽,椎弓根间距增大,棘突间距分离等改变。椎弓间距增大及椎体横径增宽提示椎体上、下缘矢状向式粉碎性骨折以及椎板骨折的存在,但骨折线在平片上难以显示。棘突间距分离提示棘突间韧带断裂。椎体后缘线后移、旋转或消失是诊断爆裂骨折的主要指征。脊柱骨折以胸腰椎最为常见。根据我院几年来因车祸、坠落伤等原因来就诊的急诊病人,其X线表现有:椎体不同程度的变扁,楔形变或椎体及附件骨质碎裂;在侧位片上观察可以发现椎体后缘线的异常改变、椎体滑脱;脊柱成角;创伤性椎管狭窄。如果椎弓根间距增大时,多提示椎弓根或椎板骨折。在寰枢椎损伤者,还必须加摄寰枢椎张口位片。平片的优点:简单、方便、价廉、诊断较准确、病人接受辐射量少。但是由于影像重叠,观察骨折细节上受到限制,尤其是脊柱后部骨折及脊椎管受累程度等。
CT诊断价值:CT对骨折线的显示明显优于平片,可清楚显示骨折线的部位、骨折线的走向。可清楚显示骨折细节,特别是脊柱后部骨折,可观察椎管形态和狭窄程度,对于附件骨折CT也十分敏感。根据三柱理论的原理按椎管受累的程度分为4度:0度:椎管无狭窄;1度:椎管狭窄1/3以下;2度:椎管狭窄1/3~2/3;3度:椎管狭窄2/3以上。椎管狭窄程度基本上反映脊髓受压损伤的程度。椎管狭窄分类法也是CT判断脊柱外伤的稳定性的主要方法,符合1、2、3、度为不稳定损伤。
[1]王长水,王京学.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对照分析[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8:78.
[2]王学强,刘玉平,李建洲.脊柱骨折的X线、CT影像学诊断的比较[J].医学放射性杂志,2005,4:51~52.
[3]信恒舜,谢强,王光常.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及CT分析[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6,3:94.
[4]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