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腹泻合并心肌损害的观察与护理
2010-02-10张中翠张旭铭
张中翠 张旭铭
(四川省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 达州 635000)
小儿秋季腹泻合并心肌损害的观察与护理
张中翠 张旭铭
(四川省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 达州 635000)
小儿秋季腹泻是常见病,多发病。但合并心肌损害后病情严重,须严密观察病情,高质量的护理,对患儿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秋季腹泻 心肌损害 观察 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是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集中发生在9~12月份,发病年龄多发生在2岁以下,1岁以内约占半数,临床表现为起病急,稀水样便为主,夹有粘液,不腥,常伴有呕吐,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合并心肌损害,甚至猝死。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9~12月共收治6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3岁。60例患儿均进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测,其中20例患儿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心电图也有轻度的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呕吐,腹泻,面色苍白,烦燥哭闹,心率快。经过抗炎,对症,支持治疗,最短住院7d,最长20d,平均住院13.5d,6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2 病情观察
(1)脱水程度,有无口渴,前囟及眼眶凹陷程度,皮肤、黏膜干燥程度,哭时有无眼泪,尿量多少,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等。判定脱水是减轻或加重,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以便根据脱水情况准确制定补液计划,做好液体疗法。
(2)由于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在急性期均有潜在心肌损害的可能,故在保证患儿充分休息外,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有无感到疲乏或疲乏加重,有无心悸、气促、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同时观察并记录患儿心率、脉率及其节律、强弱,血压以及末梢循环情况,有条件者心电监护,出现异常如脉搏细速或节律不齐,S-T段压低或T波减低、倒置,及时汇报医师,警惕心肌损害的发生。本文对20例轻度心肌缺血患儿及时采取了有效的监护措施,同时静脉点滴维生素C、能量合剂,均未出现不良后果。
3 护理
3.1 休息
卧床休息,避免哭闹,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持续心电监护。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总量和速度,防止加重心脏的负担。
3.2 消毒隔离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认真做好床旁隔离,1套用物只限1位患儿使用,严格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对衣物、用具、尿布及便盆严格分类消毒。
3.3 加强饮食管理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维持足够的营养尤其重要,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低脂流质饮食(慎用糖类),少量多餐。腹泻严重者,暂停食6~8h(所需营养和水分由胃肠道外补充),而后给予米汤→稀饭→稀释牛奶,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
3.4 正确采集标本
收集大便标本时,防止粪便与尿液,或其他分泌物混合,做培养时严格无菌操作,收集大便后放入无菌瓶。
3.5 重视心理护理
对较大患儿及家属,应及时说明病情和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赢得家属和患儿的配合,这对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6 肛周皮肤护理
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或用湿巾纸擦洗。若臀部出现红色皮疹,可以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并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使用不适当的塑料布,防止尿布皮炎的发生。
3.7 腹部保暖
腹泻患儿肠蠕动增快,如腹部受凉则肠蠕动更快,将加重腹泻,故可指导父母用热水袋对患儿腹部进行热敷。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以整体护理理论为指导,把人看作是整体的系统,在解决某一部分系统问题时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其他系统问题。故在护理小儿秋季腹泻患儿时,不仅要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配合医生做好液体疗法,而且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肌损害的潜在性,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尽量缩短其对心肌损害的持续时间,以提高生存质量。
R725.1
A
1674-0742(2010)09(a)-0159-01
201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