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救治体会
2010-02-10吴以荣
吴以荣
(河南省商城县长竹元卫生院 河南商城 465332)
产后出血是产科急症,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是我国产后出血引起的产妇死亡占首位[1],严重影响妇女健康。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产后出血治疗,减少病死率。我们对96例产后出血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30例产后出血。年龄为21~38岁,平均年龄32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出血量500~2020mL。孕周35~41周,平均39.1周。产后出血病因:宫缩乏力9例,子宫肌瘤1例,子宫平滑肌瘤l例,胎盘粘连3例,胎盘前置3例,胎盘早剥8例,胎盘滞留或部分残留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例,多次剖宫产1例,软产道损伤1例。
1.2 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的诊断均符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2]:胎儿娩出2h内产妇出血量≥400mL,或胎儿娩出24h内产妇出血量≥500mL。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和面积法计算,分娩后敷料重(湿重)-分娩前敷料重(干重)-失血量(血液比重为1.059~1mL)。面积法:血湿面积按1cm2~1mL计算。
1.3 入选标准
所用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并采用子宫体注射及静脉滴注催产素、按摩子宫底、静推葡萄糖酸钙、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剖宫产术中采用温盐水纱垫湿敷子宫及子宫动脉结扎术等处理无效。
1.4 宫腔纱条填塞术
经阴道填塞:助产者暴露宫口,术者一手压住宫底,另一手持卵圆钳抓住纱条一端,经宫颈口自宫底宫角开始向下段逐步反复左右折叠填塞,均匀压紧,不留死腔。从子宫切口填塞:分别于子宫切口上下两段填塞,若子宫切口下段出血明显,则先塞下段,否则先塞上段。自纱布端开始,用手从子宫切口放置宫底部,从子宫角开始沿宫底部自左向右,来回折叠且压紧纱条,充满宫腔不留空隙,填塞至子宫切口处。子宫切口下段用另一条纱条,用卵圆钳钳夹纱布条一端,自宫颈管送入阴道2~3cm,以便术后取出,然后换用另一把无菌卵圆钳从宫颈处开始,将纱条填塞至子宫切口,方法与宫体同,上下2条纱条末端打结,缝合子宫切口。
1.5 术后注意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在腹部将子宫体标记,以观察子宫底高度,观察阴道出血量,了解有无隐匿性出血。术后所有产妇均经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予宫缩剂、止血药物等对症治疗。
2 结果
本组30例产后出血均成功止血。术后24h取出纱条,在取纱条前严格消毒外阴及阴道后缓慢取出纱条,均未发生再出血现象,均无纱条感染征象。2例术后体温曾超过38.5℃,经加强抗炎治疗后恢复正常,恶露均无臭味,术后4~5d复查血象白细胞正常。产妇平均住院天数为10d。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急症,为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因急性失血而发生失血性休克如未能及时治疗纠正,往往导致DIC、ARF,甚至死亡等凶险后果,是我国产后出血引起的产妇死亡占首位,严重影响妇女健康。
由于近年来人工流产、引产次数增加,多次宫腔操作使子宫内膜受到损伤及子宫内膜炎等,导致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3],成为产后大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按摩子宫、药物(缩宫术、前列腺素)促进子宫收缩、缝扎子宫局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宫腔纱条填塞术、缝扎髂内动脉、子宫切除。
宫腔纱条填塞术,不仅及时有效地控制了出血,减少了出血量,同时也减少输血及输血带来的并发症,而且保留了子宫,减少了切除子宫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4]。正常生殖年龄或孕妇的阴道和宫颈内寄存着大量细菌,其中包括条件致病菌,但在子宫下段细菌即停止繁殖,得以保持宫腔的无菌环境。术中填塞纱布条后,通过宫颈口留置少许于阴道内,就增加子宫腔感染的机会。
总之,在治疗产后出血时应积极采取综合方法,以尽可能减少出血,对积极治疗仍无效时,应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术进行治疗,操作细致,纱条有序填塞、不留死腔,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继续出血少,术后取纱条容易的特点。
[1]朱明艳.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J].甘肃科技,2008,7(24):165.
[2]潘玲,周旭红.产后大出血原因分析及处置方法[J].医学信息,2008,9(21):1630.
[3]黄瑾,顾美皎,方玲,等.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6):343~345.
[4]陈燕.官腔纱条填塞治疗产后出血5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7):1068.
[5]赵洁.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7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