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使用PICC的安全管理制度体会
2010-02-10赵芳
赵芳
(开封市妇产医院乳腺病区 河南开封 475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因术后患肢不易静脉输液和化疗药物的强烈刺激性,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和风险。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具有创伤性小、操作便捷、保留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癌症化疗、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等患者[1]。现对我院2009年1至12月3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应用PICC安全管理制度可增加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60岁,平均年龄48.6岁;其中左乳癌18例,右乳癌12例。选择贵要静脉18例,正中静脉12例。一次成功29例,2次成功1例。术前新辅助化疗1例,术后置入29例,置管时间30~186d,平均149.6d。
1.2 PICC操作流程的安全管理
1.2.1 履行签字制度 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优点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在患者充分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备案。
1.2.2 组建PICC专科护士队伍 PICC是一项要求较高的护理操作技术,需获得省级以上相关资质的护师才能操作成为PICC专职护士。同时要培训病房护士PICC标准化操作流程及发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2.3 制定PICC相关文书 制定PICC知情同意书、维护记录单、健康宣教单、技术操作流程、并发症处理应急预案、拔管流程及注意事项。
1.2.4 患者的健康宣教 由PICC专职护士为患者讲解留置PICC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等,便于其能对PICC进行维护,达到延长留置时间。
1.3 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3.1 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 穿刺毕嘱患者避免肢体过度外展及剧烈活动,局部加压包扎,注意观察有无渗血及血肿。
1.3.2 静脉炎 沿穿刺点沿血管走行或在上臂出现红、肿、疼痛,可确诊为静脉炎,包括:血栓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2]。本组1例为血栓性静脉炎,经溶栓治疗后痊愈;其发生与PICC导管的选择、血管内膜炎,血液流速减慢、尖端的易位、留置时间、导管局部固定、病人凝血状态及体质有关[3]。
1.3.3 导管堵塞 导管阻塞的发生率在所有的并发症中是最高的[4]。与导管的正确维护、输入药物种类有关。置管后要使用正压接头,掌握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
1.3.4 感染 PICC置管引起的感染多为由操作不规范、消毒不严格、日常护理不到位引起。故置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选择有弹性透气好的敷贴,每周换药不少于2次,怀疑有感染的要进行细菌培养,确认感染后应及时拔除导管全身应用抗生素。
2 效果
30例患者,1例静脉血栓,经及时溶栓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置管后160~180d发热,临床无其他原因,在无菌技术操作下拔管,并对导管前端进行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患者在应用抗生素后痊愈。
3 总结
应用PICC安全管理制度可增加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1 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知识培训是必须
PICC置管技术需获得省级以上相关资质的护师才能操作。因此PICC置管术要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知识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3.2 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是安全管理的关键
严格无菌操作是控制PICC置管静脉炎、导管阻塞、感染等的有效措施。在PICC置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置管后做好穿刺部位的清洁、消毒和维护。
3.3 依法行医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PICC是一项有创性的操作技术,置管前要签署知情同意书,要确保患者对PICC置管有详细的了解。
[1]张彦,刘兵.40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5):917.
[2]林月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J].广西医学,2003,25(6):976~978.
[3]李新萍.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59.
[4]王晓燕,余燕朝,公庆华,等.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6B):1519~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