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胃石的经验总结
2010-02-10吕兰香黄云霞
吕兰香 黄云霞
辽宁省沈阳市大众医院(110034)
秋冬季节,山楂、柿子、黑枣等成为人们的喜好食品,胃石患者随之增加,早期对胃石的诊断治疗,会极大地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发展至肠石需手术治疗,同时大大地节省了住院治疗费用。
1 临床资料
沈阳市大众医院从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胃石患者50例,其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45~78岁。患者在出现症状前十余小时~1周有进食山楂、柿子、黑枣等食物史,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症状。查体中上腹部压痛。彩超于胃内可见界限清晰的强回声光团,可单发,可多发,直径在3~9cm。其中18例患者曾于外院就诊诊断急性胃炎、幽门梗阻等,经治疗无效后来沈阳市大众医院。50例患者中8例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既往患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者22例,残胃者2例。
2 诊治方法
胃彩超检查是诊断胃石的简单可靠的方法。彩超检查前嘱患者饮水500~1000mL。坐位或平卧于胃内可见界限清晰的强回声光团,强 回声团后方回声衰减。可单发,可多发,直径在3~9cm。并可随体位变化或胃的蠕动而改变位置。结合患者食用山楂、柿子、黑枣等食物史即可诊断。所有患者彩超诊断胃石后经胃镜检查,准确率100%。胃镜下可以观察胃石的大小、颜色、数量、部位。如胃石在胃内存留时间过长,石头变硬,会对周围胃黏膜造成损害,造成出血、糜烂,形成溃疡。或随胃肠蠕动进入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到达回盲部。经沈阳市大众医院临床观察,对于年龄<55岁既往无胃、十二指肠手术史、无糖尿病、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石<3cm的患者可能自行从肠道排出,但对于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既往患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曾行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直径>5cm的胃石排出很困难,有时形成肠石,需手术治疗。所以胃石诊断一旦明确即应胃镜下行碎石术。术前向患者交待碎石的方法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发症状,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过程以便放松、配合治疗。术前常规给予利多卡因胶浆0.2g口服局麻,精神紧张者可予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进镜,观察石头的大小部位,送进圈套器,应用圈套器将胃石分割成小块,注入5%的碳酸氢钠80~100mL浸泡。若石头较硬者可先行注入碳酸氢钠浸泡。再分割石头成小块。术后禁食4~6h常规给予静脉滴注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治疗,同时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促进胃肠动力,术后患者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症状消失。1周后复查彩超,胃内、肠内均未见强回声光团,复查胃镜,所有镜下碎石患者均一次性排石成功。
2 讨 论
胃石是指进食某些食物或药物后在胃内聚集形成特殊的凝固物或硬块,既不能被消化,也不能顺利通过幽门部的异物[1]。胃石易发生在老年、消化不良、糖尿病、胃轻瘫、既往有消化性溃疡、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和幽门成形术的患者,可能同这些患者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调节功能下降有关。按胃石的组成成份可将其分为植物性胃石、动物性胃石、药物性胃石和混合性胃石4种。其中以植物性胃石最为常见。植物性胃石主要由于食入各种难以消化的杆物纤维、水果、蔬菜等与胃酸作用凝集成块[2]。如柿子中富含高浓度鞣酸果胶,鞣酸有较强的蛋白结合能力,其单体在胃酸环境下聚合并与植物纤维素结合形成鞣酸——纤维素复合物。鞣酸作为黏聚性物质,可阻止柿石溶解。
动物性胃石是由于咽下较多的头发、兽毛或兽毛制品、难消化的瘦肉等在胃内缠绕或沉积而成[1]。药物性胃石是长期服用含钙、铋等无机化学药物或制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磷酸钙)中药残渣、中药丸以及X线造影钡剂等。这些药物可直接在胃内沉淀,也可在胃酸作用下形成小结块与食物残渣聚结一起形成胃石。混合性胃石是就胃石的主要成分及形成因素而言,由多种成份混合而成。临床所见多为植物性胃石。
胃石治疗方法可保守治疗,对于年龄<55岁既往无糖尿病、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石<3cm的患者可口服碱化胃液药碳酸氢钠或口服番木瓜酶等,可有助于胃石溶解,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片等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有利于胃石排出[3]。但对于既往患有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石>3cm的患者一旦确诊胃石即应及早在内镜下行碎石术,否则有形成肠石可能,尤其易嵌钝在十二指肠及回盲部或导致穿孔。沈阳市大众医院收治的50例患者中其中2例未能及时行碎石术,胃石进入肠道后于回盲部嵌钝,引起右下腹部剧痛,转至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花费高。在本组病历中我们体全到,早期镜下行碎石术是一种疗效好,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付损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1] 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02.
[2] 何晋德,刘玉兰.消化系统疾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11.
[3] 邓立功.急性胃石内镜下取出1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