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5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0-02-10刘少华
刘少华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门诊部(5161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延长,在老年人群中发生一些老年病的概率也在增高,比如股骨颈骨折。因为老年人的机体老化,各系统功能减退,尤其是有的患者会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或者慢性循环疾病[1],所以在股骨颈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承受性降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便显得更加重要。现对2007年10月至
2009年10月博罗县人民医院54例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取得的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54例,均为博罗县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男35例,女19例,年龄60~87岁,平均(67±5.3)岁。其中31例为股骨颈骨折,23例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2例伴有高血压,5例伴有糖尿病,7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骨折后,多数出现髋部肿痛、功能障碍、下肢呈外旋畸形和内旋畸形。摄片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股骨颈骨折移位。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一般生活都不能自理,有的患者因为对自身疾病了解不足,就可能产生一些悲观、恐惧和焦虑等的负面情绪,这时候,护理人员更要积极地与患者交流沟通,消除患者的上述情绪,使他们以更好的状态适应诊治环境,配合手术治疗。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地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和手术的方法以及病情相关知识,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情况、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精神压力,让他们对医院有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并且对康复充满信心。
1.2.2 术前护理
术前1d,要对患者做常规检查、备血、做药敏试验等,严格清洁皮肤和备皮。告诉患者术前12和6h要禁食、禁水。护士要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屈伸踝关节和足趾关节的活动,注意臀部肌肉训练,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让患者学会床上扩胸运动和深呼吸,以便增加患者的肺活量。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各脏器机能衰退,再加上多数伴有基础病,所以术前必须要进行系统检查,以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注意监测血压的变化;对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慢支患者应积极预防肺部感染等。
1.2.3 术后护理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时刻注意观察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心电图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监测1次/30分钟。在患者的体征平稳后,改为1次/小时[2]。要持续观察24h,常规给予氧气,控制好输液的速度,防止过快或过慢,控制≤60滴/分。保持患者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负压引流要通畅,对髋关节手术后放置的负压引流管,要将切口部位的渗液、积血充分引流,防止关节内积血及感染发生。护士每日要更换引流袋,妥善固定,严防脱落、屈折和堵塞。观察并记录引流的量、颜色和性质。让患者保持正确的平卧位姿势,预防假体松动和脱位,并在膝关节下面要垫薄软枕,保持其功能位,搬动和抬起臀部时将髋关节托起来不可牵拉和抬动患肢。严密观察皮温:颜色和肢体有无肿胀,注意血栓形成的迹象。要按摩受压处的皮肤,预防褥疮发生。做好口腔护理,要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每日定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及时加用有效抗生素。
1.2.4 皮肤牵引护理
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即行皮肤牵引,用皮牵引或骨牵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使膝关节屈曲15°左右,利用牵引对抗患肢肌肉收缩减轻患肢肿胀。牵引时要注意牵引的角度、方向、牵引重量、患肢的运动以及感觉等,如出现足趾背伸、肌力减退或足背及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麻木,都应及时处理。经常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患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保持有效牵引,不能随意放松或增减牵引重量。每日用75%酒精滴针眼2次,定期换药,防针眼感染,指导患者进行股骨头肌收缩。
1.2.5 饮食指导
老年患者突然遭到创伤后,使身体增加了一定的消耗,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降低,因此,要给予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等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多饮水,少食脂肪类食物。
1.2.6 功能训练
积极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在术后24h患者疼痛缓解后,要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双上肢和健侧下肢的屈伸及抬腿活动,可帮助患者做腿部肌肉按摩、踝关节、背屈上身及臀部等活动,加强腿部肌肉舒张和收缩及关节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术后3周指导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离床活动,并主动进行膝关节的屈伸及髋关节伸屈、内收外展及下蹲活动等,便于出院后的生活自理。嘱患者术后3个月内避免侧卧,6个月内避免患肢内收和内旋,站立时患肢外展,避免屈髋下蹲。
1.3 疗效判定标准
优: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负重时无疼痛,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基本正常,屈髋>90°,行走较为有力。良:能胜任轻工作,生活能自理,休息时无疼痛,行走时疼痛且跛行,<90°屈髋>70°。差:须扶拐行走,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疼痛、跛行,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 果
本组54例患者手术出院后,负重时无疼痛,髋关节各方向活动正常,行走有力。经髋关节置换术效果评定,优37例,良13例,差4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中5例出现胸闷,气短,血压下降,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经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和麻黄素或多巴胺后,症状逐渐缓解,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9d,下床时间为6d,经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位置均显示良好。
3 讨 论
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率低,身体循环系统代偿能力差,而且常会发生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肺功能不全的情况,所以可能在手术中的护理难度比较高,手术的风险也比较高,术后可能会更多地产生并发症[3]。为了患者老年生活健康幸福,如果身体没有出现异常病情,在家属积极支持的情况下,就应该在病情初期进行手术诊治。同时医院应该进行手术前后的指导。
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应用骨黏合剂时,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患者失血比较多。可能会使患者的心血管产生不良的反应,会导致患者的血压下降。针对这个情况,医务人员应该向患者解释清楚手术的过程和原理,以及手术应该注意的问题,使患者没有思想负担和顾虑,认真配合手术。
由于这个手术的创伤比较大,要防范患者的伤口出血,指导患者的身体活动,如外旋、内收等,防止造成股骨头脱位[4]。还要注意观察末梢温度和功能,引流管要保持通畅,避免出血过多而使患者产生休克。要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清洁,防止大小便产生污染,在必要的时候留置尿管。为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要科学地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在术后,患者状态平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的主动收缩活动。每次进行5min,3次/d。远端关节的自主活动,足背屈踱伸3次/d,每次5min。
在手术2周后,就可以进行适当的下床持重练习。早期患肢不宜负重,随着病情恢复,可以酌量增加。感觉疲劳时即减少活动,有疼痛感时就应停止。同时患者还可以持拐进行一些简单的户外活动。手术后3周,指导患者进行髋屈伸的运动,外展内收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进行恢复锻炼,改进关节重建的功能,加强臀肌、股四头肌和髂腰肌的收缩能力,促进患者肢体的恢复健康。
总之,高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因而对手术护理配合要求高。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1] 黄碧琴,林丽萍.高危、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 .福建医药杂志,2006,28(2):173-174.
[2] 张向敏,金伟,谢光明,等.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43例[J] .广西医学,2008,30(7):1048-1049.
[3] 刘建梅,王佰亮,李子荣.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19.
[4] 黄颖,薛柏余,于雪.压力抗栓泵辅助预防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 .微创医学,2007,3(2):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