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X线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2010-02-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9期
关键词:钡餐符合率食管癌

余 江 阳 明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CT室(646100)

食管癌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与临床诊断的食管癌多是多是中晚期有关,因此,提高食管癌的诊断至关重要[1]。X线与CT检查已广泛用于食管癌的诊断,对于二者的作用和检查的必要性观点不一,本文通过对80例作过X线与CT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从而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泸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食管癌患者病例,共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38~78岁,平均(56.7±12.9)岁;病程1个月~9年,平均(2.7±1.9)个月。均有不同程度吞咽障碍,大多数患者伴有胸骨后疼痛、暖气等,其中73例主诉有进行性咽下困难,7例只能进流食。其中Ⅰ期l0例,Ⅱ期40例,Ⅲ期22例,Ⅳ期8例。全部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1.2.1 X线钡餐

X线机采用日本岛津100mA型,常规在空腹时进行,造影前4h禁止一切饮食,若患者有明显吞咽困难,给予稀钡浆,以免发生梗阻,影响诊断,采用站立位、左右斜位多轴透视观察,从食管起始部一直观察到胃底部,透视时应注意食管的位置、形状、黏膜和功能的改变,常规作食管黏膜造影以及食管充盈像。

1.2.2 CT

CT机使用SOMATOM-SPIRIT螺旋CT扫描仪。扫描方法与条件:扫描前12h禁食,扫描前用1.5%泛影葡胺50ml吞服发泡剂,尽可能使食管充气扩张以利于对比观察;患者取仰卧位,连续扫描,层厚与层距均为5mm,螺距1.0,120kV、150mA;扫描范围自胸骨颈静脉切迹至食管胃交界。

1.3 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

根据食管壁增厚程度及是否外侵、有无远处转移,可将食管癌分为4期,Ⅰ期(即早期):腔内肿块或局限性食管壁厚(3~5mm);Ⅱ期:食管壁厚>5mm,但未侵及纵隔,也无远处转移;Ⅲ期:食管壁厚>5mm,侵犯周围组织,也可以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但无远处转移;Ⅳ期:食管壁厚>5mm,不但侵犯周围组织,且有远处转移。

2 结 果

2.1 X线钡餐检查

诊断食管癌48例;检查符合率56.25%(45/80),诊断Ⅰ期1例,Ⅱ期16例,Ⅲ期20例,Ⅳ期8例,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破坏、中断、管壁僵硬、充盈缺损、狭窄。

2.2 CT检查

发现食管癌68例,诊断符合率85.00%(68/80):诊断Ⅰ期2例,Ⅱ期16例,Ⅲ期22例,Ⅳ期8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管壁局限增厚,外侵为肿瘤与临近器官的脂肪间隙模糊或消失,3例左主支气管受压变形移位,肺部转移2例及肝脏转移3例。

3 讨 论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率统计中居前,食管癌是消化管癌中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病理上绝大多数是鳞状细胞癌,腺癌仅占少数,主要发生在食管下段,也就是食管一胃结合部。目前诊断食管癌方法有多种,各具特点,其中以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阳性检查率最高[2],同时可以选择食管镜检查,但患者检查时较痛苦,尤其但对老年衰竭和严重心、脑、肺部疾患者,吞咽困难,严重病变的远端观察,累及的深度估计受到明显限制[3]。

X线食管钡餐检查简便、易行,能良好的显示病变形态、大小,尤其是显示病变远端的状况,而且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费用少,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尤其是气钡双重对发现早期细小病,对腔内特征性改变提示清楚,易检出充盟缺损和溃疡型影。本文诊断食管癌48例;检查符合率56.25%(45/80),诊断Ⅰ期1例,Ⅱ期16例,Ⅲ期20例,Ⅳ期8例,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破坏、中断、管壁僵硬、充盈缺损、狭窄等。因此,X线钡餐是检查食管癌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尤其对早期食管癌仅黏膜改变的显示比较明显[4]。

食管缺少浆膜层,且引流淋巴异常丰富,因此易导致直接侵犯邻近脏器和淋巴转移,纵隔内的邻近结构如气管支气管、主动脉、心脏、纵隔胸膜等存在直接受侵的危险,因此食管癌对周围脏器浸润的正确术前评价,关系到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对于改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CT作为食管癌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虽然对于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不如X线钡餐,但CT检查为横断面图像,除了显示食管癌病变本身外,还能较清楚显示病变部位、大小、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更有助于评价肿瘤在纵隔内是否有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肿大,同时观察有无胸部、双肺内转移灶[5]。因此,CT检查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有助于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正确的术前分期[6],特别是对一些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CT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开胸探查手术,而采取其他合理的治疗法。本文CT查诊断符合率85.00%,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管壁局限增厚,外侵为肿瘤与临近器官的脂肪间隙模糊或消失,3例左主支气管受压变形移位,1例肺转移及2例肝转移,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胸手术。

总之,X线钡餐是食管最常用的检查方法,CT在食管癌诊断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得到肯定,二者各有优势,同时其局限性也很明显:X线钡餐可清楚显示黏膜情况、食管腔狭窄程度、管壁蠕动功能等,但对肿瘤组织在食管壁内侵犯情况,周围脏器及淋巴结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等不能明确,CT检查能较准确的判断癌肿的浸润深度及对周围脏器的侵犯情况,可根据CT扫描结果从而有效地判断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可行性,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探查术。因此,对于食管癌分期的诊断,用X线钡餐造影加CT的联合检查,即可有相当高的诊断价值,而且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配合,可以为临床的治疗尤其是外科治疗提供相当可靠的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7]。

[1] 赵守华,赫捷.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肿瘤[J] .肿瘤,2008,28(2):l77-178.

[2] 陈炽贤.实用放射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1-440.

[3] 黎建,田歆.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与光学内镜检查对比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08,17(3):103-104.

[4] 金东弼.X线诊断早期食管癌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09,15(4):85-86.

[5] 李素娟,戴翠华.综合影像学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分期的意义[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17(5):333-334.

[6] 王智卿,王立东,余炜伟.食管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27(6):34-35.

[7] 郭永亮.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对照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09,32(7):97-98.

猜你喜欢

钡餐符合率食管癌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X线钡餐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