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护理专业中职人才的培养

2010-02-10罗仕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7期
关键词:教育者表达能力态度

罗仕蓉

根据市场需要设置相应专业,是高职、高专办学的必然趋势。因此,围绕专业特色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就成了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讨论的主题。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使笔者体会到要培养合格的护士必须抓人格导向,抓态度教育,抓能力训练。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服务型、技能型、应用型的护理人才,适合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1 通过树立榜样,抓人格导向

日常生活中的人格组成包括品行、性格、知识等多个因素,高尚的人格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根据青少年护生年龄偏小,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树立榜样,抓人格导向。

1.1 品行导向

作为教育者应该把品行教育放在第一位,采取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有效的促进护生思想观点上的升华。如针对部分护生的不良言行,在班上召开“什么是美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对“美”有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最后达成共识——“美”应该是外表与内心的和谐统一。把护理学的创使人南丁格尔作为同学们的榜样,号召全体护生向护理界的老前辈学习。学习老前辈的事迹,向自身的不良行为挑战。做刻苦学习,头脑丰富,行为端正,有知识的新一代护理工作者。

1.2 性格导向

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临床整体护理的需要,要求护生性格活泼、开朗大方,但不失稳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育者对护生的性格应进行引导。从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招生情况来看,中职护生大部分来源于县城、乡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有相当一部分护生把自我封闭在自已的圈子里,不轻易与外界交往。作为教育者首先要主动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针对护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沟通交流,培养护生广泛的兴趣,乐观的思想情绪,坚强的意志,大方、活泼,但又不失稳重的性格。

1.3 知识导向

护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是否得心应手,从很大的程度上讲,源于平日的知识积累。不学无术,得过且过是无法从事护理工作的。“水深则所载者重,土厚则所植者蕃”,说明知识在于学习和积累,应要求护生平时多学习,多到图书馆看书、看报,在网络上多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办好墙报、手抄报等。督促护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学习人文学科知识,以图在博学中醒悟人生。

1.4 仪表导向

考虑到护生的就业以及临床对护生的要求,所以护理专业的学生,从招生上不仅从身高,容貌,外形上比其他专业的护生要出众一点,而且要求护生具有稳重、端庄、文雅和大方的体态,以及立、坐、行的礼仪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除了教会护生正确打扮自己,而且还要训练护生的立、坐、行、持病历夹、端治疗盘和推治疗车的姿势。如站立时要端正,头微抬,目光平和、自信,两肩水平,上身挺直收腰等。而且还要特别注意精神饱满,并把风度和仪表皆称楷模的周总理树为榜样,以周总理的“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扣,头容正,肩容平,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作为全体护生遵循的仪表格言,使护生从言谈举止上符合医院整体护理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

2 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抓态度教育

护理教学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态度目标的教育。做为一个教育者怎样将护理教学中的态度目标贯穿到教育工作中去?笔者担任过统招、单招、计划内自费和全自费等多种护理班的班主任及护理教学工作,从护生的生源来看,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5~20岁,中考成绩差,甚至未参加中考,并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长期养尊处优,自我中心思想浓厚,在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入校后,把懒惰、任性、不好学的思想也随之带到学校,给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老师在了解护生的性格特征后,首先要以身作则,对待护生的违纪行为,展开心理攻势,态度和蔼的对待护生,切不可气势汹汹乱训护生,甚至乱骂护生。因为学生大部分处于生理的第二个断奶期——青春期。逆反心里强,如果态度强硬,有时会适得其反。对心胸狭窄的女生,还怕出现意外,所以作为老师,除言传身教外,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角色扮演”、“教学实践”等多种方法,增加与护生接触的机会,灌输对待生活、对待学习的态度。开展主题班会“你选择当护士原因”的讨论,端正护生学习态度,端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态度,端正敬业与对社会、对他人、对集体的态度。特别要端正以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职业态度。护生以后工作的对象是“人”,大部分是被病痛折磨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焦虑、恐惧、烦躁、易激动等。面对这样的患者,作为白衣天使的护士们,首先要理解患者,同情、关心患者,在护理操作中严肃认真,动作有条不紊,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

3 采取多形式竞赛,抓技能训练

如果说态度是养成的话,那么技能则是练成的。为了不断提高护生的技能,应该多形式开展各种竞赛,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手抄报比赛和护理操作技能竞赛等,以此锻炼培养护生的观察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文字能力。

3.1 观察能力的训练

观察能力是作为一名护士心须具备的基本功,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演变过程,会出现一些先驱症状,能否及时捕捉,为医师抢救患者赢得时间都取决于护士有无细致的观察力。作为教育者应利用一切机会来锻炼护生的观察能力,组织护生观看校内外的各种演讲比赛,观察演讲学生的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组织护生观看有关病情观察的录像带,带护生到医院对患者进行实地观察,同时也组织护生之间的互相观察,观察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等,提高护生的观察能力。

3.2 组织能力的训练

护士是否有组织能力是工作魅力的表现,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是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作为教育者,应抓住一切机会来培养护生的组织能力。如每次班级或学校开展活动前首先让护生拿出活动方案,谁的方案设计的好,就由谁来组织本次班级活动。抽时间带护生到病房组织患者召开茶话会,一方面有利于患者身心的恢复,另一方面护生也有机会充分锻炼自己,使组织能力不断提高。

3.3 社交能力训练

社交能力的好坏涉及到护患关系的建立以及护患之间的心里沟通,作为护士要协调好医院内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等人际关系。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患者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影响到患者对护士的评价,甚至对整个医院医护人员的评价。所以教育者要求护生平时生活中着装要整洁,仪表大方,不浓装艳抹,符合职业要求,给人一种安全和受尊重的感觉。

3.4 表达能力的训练

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言为心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文化水平,语言交流还可以促进心灵相通。教育工作者要训练护生在表达能力上做到清楚、简洁、明快、准确,为此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经常叫护生朗读校规校纪,组织演讲比赛等。这样长抓不懈,使护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并且要求护生在言语和交流过程中做到四有、两确、三避免(有礼貌,有称呼,有区别,有分寸;观点明确,信息准确;避免用词不当,避免用词不雅,避免刺激性语言)。为了提高护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班上成立“学习小组”,要求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上,广泛阅读健康的课外书籍,并写出读后感;动员护生向学生会主办的校刊、阳光广播电台投稿;办出水平较高的墙报、手抄报。利用假期安排护生到基层医院见习或作社会调查,并写出见习的心得体会或调查的书面报告,对护生写的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进行评比颁奖,力求不断提高护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护理中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使培养的护理人才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市场,符合医院和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教育者表达能力态度
品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