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2010-02-10冷云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7期
关键词:尿糖血糖糖尿病

冷云鹏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增高出现尿糖,从而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免疫防御功能降低,因血糖增高引起血浆渗透压增高,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使白细胞杀菌作用明显降低从而降低了对感染的抵抗能力。高血糖状态可以使白细胞内糖代谢紊乱,使蛋白分解加速,呈负氮平衡,免疫球蛋白补体生成减弱,淋巴转化率降低,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患感染性疾病后不易好转。临床表现为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症状。主要导致此病的原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方面。应重视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合理饮食、节制情欲、调顺情志、适当锻炼、坚持治疗。糖尿病患者治疗需要长期进行。仅靠住院治疗是不够的。病情得到控制后,应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做好自我护理,可延缓糖尿病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延长生命,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其目的是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积极获得最佳的健康水平。

1 全面的健康教育主要有3个目标

1.1 保持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只有在人们拥有健康意识时,才可能采取行动来预防疾病或获得最高的健康水平。通过健康教育促使人们采取健康行为。

1.2 恢复健康

家庭是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支柱。如果家庭对患者重获独立功能的必要性不了解,可能会出现过度照顾,从而使患者产生不必要的依赖,以致延缓其康复。

1.3 适应受损的功能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从病痛或伤害中完全康复,有些患者必须面对和学会处理永久的健康或功能改变,学习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而健康教育应在患者的需要被认识及家庭表示愿意提供帮助时进行。

2 健康指导

2.1 做好心理护理。

2.2 糖尿病患者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我们应耐心疏导患者。

2.3 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

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严格控制饮食、坚持正确用药等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对预防慢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效果。所以要劝慰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只要认真与医护人员配合,将血糖值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就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样的生活质量。

3 建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1 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肌肉对糖的氧化作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散步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最好在饭后1~2h血糖较高时进行,并携带糖块。

3.2 控制热量摄入

首先应向患者讲明合理调节和控制饮食对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作用,以控制总热量,维持理想的体质量为原则,根据患者的标准体质量、活动量、体型供给合理的热源,一般每日每千克体质量供给热量为25~35千克为宜,选择适当的优质蛋白质。多吃维生素、粗纤维含量的食物。如鱼、瘦肉、牛奶、大豆、黄豆、包心菜、冬瓜、青菜、番茄、大白菜、白箩卜、黄瓜、豆芽等。并用植物油烹调,少食动物脂肪及蛋,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忌食单糖类食物如蜂蜜、糖果、甜点心、蜜糖。忌烟酒。

3.3 合理搭配食品,调整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全面。

3.4 保持舒畅的心情,正常的生活节奏。

3.5 做好日常生活指导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容易继发感染,患者室内空气要新鲜,定时开窗户通风,每日2次,每次30min,要保持全身及局部的清洁,特别是皮肤、口腔、阴道卫生,勤剪指甲,保暖,防止感冒和继发感染。

3.6 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理发、修剪指甲;内衣、鞋袜要柔软宽松;趾端要保暖。

3.7 定期复查,随身携带糖尿病治疗保健卡,以防发生低血糖时,可采取急救措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3.8 指导患者自测尿糖。每日3~4次,分别于餐前及晚上睡前检测,将尿糖试纸侵入尿中,1min后与标准图谱对照记录结果,并观察每天尿糖的变化。

4 及时正确用药

4.1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让他们了解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会他们自己或身边亲属掌握注射法、部位、剂量等,应在餐前30min用1mL注射器准确抽吸需要量,选择上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部位进行皮下注射,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低血糖发生,注射部位应有计划地更换。

4.2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患者有少数可发生食欲减退、恶心等胃肠反应,应在饭中、饭后服用。

4.3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坚持长期用药和有规律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在治疗和运动中要特别注意有无出汗、饥饿感、乏力、头痛、心悸、手足震颤、恶心及精神症状等低血糖表现。如发生在家中应立即口服糖块、糖水或糖类食品。

4.4 定期复查血糖、尿糖、肾功能等,以延缓并发症出现。

糖尿病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最根本因素,对眼睑全部水肿者,可采取高枕卧位,有胸腔积液者宜半卧位,双下肢浮肿者将肌体抬高,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勤翻身,2h翻身一次,预防褥疮发生,对严重水肿者,应严格控制钠盐,并记录出入量,将血糖严格控制在理想范围,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并且要降压达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状之一,高血压能加速肾脏病变的进展,持续高血压共同作用于肾脏,引发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同时,理想地控制血压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通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对患者疾病的病情控制,预防并发症及延长寿命起着重要作用,并使患者和家属都感到满意,从而掌握和了解疾病的自我护理。向患者讲解饮食疗法,使患者合理安排每日膳食,避免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方法。讲解本病并发症的表现。如眼部病变、足部感染等,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猜你喜欢

尿糖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尿糖与血糖也会不统一
血糖正常而尿糖不正常是怎么回事?
尿糖在妊娠期糖尿病检测中的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