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间质性病变CR与DR影像检查和诊断的应用研究①
2010-02-10严天军朱文玲刘惠
严天军 朱文玲 刘惠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 四川攀枝花 617067)
肺部间质性病变是指一组主要累及肺泡壁组织结构的疾病,病理表现为炎性改变及纤维化[1],而目前基层医院已经开始采用数字化影像设备进行检查和诊断,但具体哪种方法更合适仍有待我们的临床实践。本文对我院部分肺部间质性病变患者分别采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数字化影像的直接摄影方法(digital radiography,DR)进行了影像检查,并传统屏-片系统的检查结果做了一个对照比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本院就诊的肺部间质性病变患者5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59~81岁,主要临床表现:反复咳嗽、气喘及限制性通气障碍等症状。
1.2 方法
(1)传统屏-片组合系统使用感光速度为200的屏-片组合,曝光条件控制使用专用的胸部自动曝光系统,120kV,焦-片距150cm。(2)CR系统使用kodak-CR9000型自动曝光,将曝光剂量调整为相当于速度是200的传统屏-片组合,120kV,焦-片距150~180cm。影像的处理采用厂商提供的标准模式。激光打印机为柯达-Dry view6800型,胶片是柯达Dryview。打印的胶片不使用数字放大和边缘增强功能。③DR系统使用RAD SPEED-DR的Canon探测器。这种探测器是由碘化铯层和非晶硅光敏二极管层复合在一起.X线光子经碘化铯层转换为可见光,光敏二极管又将可见光转换成电子。最后薄膜晶体管A/ D转换器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影像的处理采用厂商提供的标准模式。探测器矩阵大小是2048×2048像素,空间分辨率是2.5lp/mm。自动曝光系统调整为传统屏-片组合的400,120kV,焦-片距150~180cm。激光打印机为柯达-Dry view6800型,胶片是柯达Dryview。打印胶片不使用数字放大和边缘增强功能。2组均由放射医师对胶片进行独立的影像评估,允许医师在做影像质量评估的时候使用强光灯或者持片自由观察,没有时间的限制。
2 结果
与传统屏-片组合相比,DR系统和CR系统在肺部间质性病变解剖结构中的表现能力均优于传统胶片;DR系统在表现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细微结构方面优于CR系统。
3 讨论
肺部间质性病变患者病理表现为炎性改变及纤维化,影象技术能充分反映肺间质病变的分布及特征,及早发现肺部疾患,对临床诊断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即包绕肺小叶核心结构的椎状纤维系统的增厚,其病理基础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结缔组织增生、间质水肿、淋巴管受阻性扩张及其周围间质纤维化;小叶内间质异常病理基础为小叶内细支气管、小动脉周围间质增生,小叶实质内的隔纤维常与邻近支气管及肺实质互相牵拉收缩,导致肺小叶多边形轮廓消失,可相互交织呈网格状改变[2]。目前CR和DR在许多医院已经普及,影像设备数字化,数字图像信息经比特表达、后处理,数字图像可以减少存储空间,图像融合,无需人力或传输工具传输到异地,同时减轻技师的劳动强度,而且相对普通的屏/片组合成像得到很大的改善,密度分辨率大大的提高,且有较大的曝光宽容度,有很大的后处理功能,为实现以网络为前提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数字化影像医学也使医生能够快速获得各种影像设备的数字影像,并运用多种数字影像对疾病作出综合诊断[3]。
CR系统的使用剂量比传统的X线摄影剂量小,它能提供多层次的影像信息来满足诊断的要求,其工作原理是X线照射到人体后不直接作用于胶片,而是照射到影像板上(IP记忆板),形成潜影,再把照过的影像板放入激光扫描机内扫描,获得X线衰减数值的数字矩阵,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后重新成像。其数字图像可利用计算机进一步处理、显示、存储和传输,分辨率比普通的X线胶片高,诊断信息丰富,并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提高X线摄影检查的诊断价值[4]。CR可以在多台X线机上使用,具有动态范围大,线性好的特点,能减少重拍率,降低X线剂量;CR的不足是时间分辨率较低,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而且由于荧光漫射也使空间分辨率有所下降。
DR系统是将信息载体X线经过影像增强器转换成可见光,由电荷耦合器或摄像管将可见光转换为视频信号,再经过图像进行模/数转换成数字矩阵图像。DR的工作流程为:X线发生器-影像增强器-电荷耦合器(或摄像管)-电视-模/数转换数字系统。其最大优点是它的实时性和对患者医生的低剂量,它在摄影方面可即时确认、即时采集,连续性大大超过快速换片机,操作简单,曝光参数自动设定,不必担心因参数错误重拍,提高了检查成功率,缩短了检查时间,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DR的X线摄影剂量又明显较CR减小,DR的图像信息十分丰富,使高低密度的组织能很好的在同一影像上显示,提高了显示能力[5];优于CR系统。DR还可以动态的观察器官和结构,并可进行多种后处理而改变图像质量[6];DR系统主要不足是不能多台X线机应用,噪声较明显,信噪比较低,价格贵。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DR系统在表现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细微结构方面不但优于传统屏-片,也要明显优于CR系统。提示DR系统在肺部间质性病变影像诊断上的优势是明确的,建议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而且数字化的影像医学技术对当今的医学知识结构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影像医学要求,医技人员要掌握有各方面的知识结构,除医学知识外还要有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才能在数字化医学实践中自如地应用数字化影像信息作出准确的综合诊断。医技人员只有掌握了数字化的影像技术,医学影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脉搏和科技的发展。
[1]朱萸,周永明.HRCT对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2008,17(2):104~105.
[2]修建军,李轶忻,崔允峰.间质性肺疾病的高分辨CT(HR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7):585~588.
[3]郭启勇.数字影像-PACS-远程影像学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6):381.
[4]王骏.我国医学影像技术近十年发展概述[J].影像技术,2004,(3):6~11.
[5]谭长生.计算机放射摄影(CR)的前景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6,(4):63~64.
[6]曹厚德.积极稳妥规范-推广应用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3):16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