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山地区杏鲍菇高效培育技术

2010-02-10郑静瑜郑琼珊

中国食用菌 2010年6期
关键词:棉籽壳原基菌袋

郑静瑜,郑琼珊

(福建省德化县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德化 362500)

杏鲍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药用皆宜的真菌,其菌盖肉质肥厚,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多糖和矿物质,被列为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的食用菌之一。我县于2005年8月在高山地区示范种植杏鲍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每袋可产鲜菇0.35 kg,鲜菇平均价格 10 元·kg-1~12 元·kg-1, 投入产出比 1∶3.5。 其出菇期比平原地区栽培提前2个月左右,市场前景广阔,很适合我县高山地区推广种植。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 形态特征

菌丝白色,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菇盖淡灰色,内卷,中至大朵,圆正不易开伞,菌柄粗大均匀,长度5 cm~16 cm,侧生或偏生,中实,肉质细密,纤维状。

2 生物学特性

2.1 营养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适宜生长基质很多,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均可作为栽培原料,但培养料中木屑含量较高时,菌丝生长慢,生长发育周期长,产量低,而棉籽壳含量高时则生长快,产量高。

2.2 温度

温度是决定杏鲍菇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也是高产稳产的关键。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1℃~26℃;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0℃,最适温度为10℃~18℃。当气温低于8℃时子实体难于分化,高于22℃时子实体容易受害,甚至死亡。

2.3 水分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总干料和水之比为1∶(1.2~1.3)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70%。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5%。

2.4 空气

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的要求不严格,在菌丝生长过程中,菌袋中积累的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在原基形成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氧气,才能促使菇蕾发生量多、生长快。子实体生长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以小于0.2%为宜。

2.5 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在黑暗的培养室中培养,菌丝生长速度更快。子实体形成和发育则需要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 lx~1000 lx。

2.6 酸碱度

菌丝生长阶段在pH值4~8均可生长,最适pH值6.5~7.5。子实体生长阶段最适pH值5.5~6.5。

3 栽培技术

3.1 培养料配方

配方1: 棉籽壳77%、麦麸18%、石膏粉2%、糖1%、石灰2%;配方2:棉籽壳45%、木屑30%、麦麸20%、石膏粉2%、糖1%、石灰2%。

3.2 栽培季节

根据我县气候特点,海拔高度在800 m以上的山区,宜安排在8月上旬、中旬制袋接种,10月中旬、下旬至次年4月采收。

3.3 菌株选择

选用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的杏鲍菇3号,其品质好,产量高。

3.4 菌袋制作

采用17 cm×33 cm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料高13 cm~15 cm(装料要均匀,松紧一致,以免发菌不匀,出菇不齐,难以统一管理)。料装完后,用棉花塞套环封口,常压灭菌 (100℃保持12 h~14 h),待料温冷却至28℃以下时,置于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接入菌种。接种后将菌袋置于消毒过的干净室内发菌培养,温度控制在21℃~26℃,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每天通风1次~2次,30 d~35 d菌袋即可长满。杏鲍菇在8月高温季节制袋,应及时拌料、装袋、灭菌,防止培养料酸败。

3.5 出菇管理

出菇场所宜选择保温、保湿、避光、环境清洁、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出菇期间切忌直接在菇体上喷水。

3.5.1 催蕾阶段

菌丝走满袋后,再维持7 d左右,让菌丝充分生理成熟,然后移入菇房,打开菌袋,并将袋口倒折至料面5 cm~6 cm高处,在菌袋口上覆盖1层湿报纸,防止菌袋失水,调控菇房相对湿度至90%~95%,光照强度1000 lx,并有少量通风,经10 d左右,袋口料表面即有白点状原基形成,此时揭去覆盖在菌袋上的湿报纸,稍加大通风量,原基数量不断增加,继之连片,随之原基分化,幼蕾现出。该阶段菇房温度应严格控制在22℃以下。

原基分化后,在菌袋长出很多小菇蕾,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由于受营养和空间的限制,这些菇蕾大部分不能长成商品菇,所以要进行疏蕾,以免浪费营养。疏蕾的原则是在菇蕾刚形成时,选择菇形正、大小相近的菇蕾,每袋留4个~6个,子实体长至2 cm左右时,再进行一次优选,每袋留2个~4个。这样,才能保证较高的商品率。

3.5.2 幼蕾阶段

菇房温度稳定在15℃~20℃,相对湿度90%~95%,光照度500 lx~700 lx,少量通风,保持菇房较凉爽、高湿度、弱光照及清新的空气,约3 d~5 d,幼蕾分化为幼菇。

3.5.3 幼菇阶段

保持较稳定的温、水、气等条件,为促其加快生长速度及健壮程度,可适当增加光照度至800 lx,但随着光照的提高,子实体色泽加深,应掌握适度。经3 d左右,即转入成菇期。

3.5.4 成菇阶段

降低菇房温度至15℃左右,控制菇房相对湿度在90%左右,光照度减弱至500 lx,并加大通风量,但勿使强风吹拂子实体,保证菇房空气清新,协调气、温、水之间的平衡、稳定,使子实体处于较适宜条件下健康生长。

3.6 适时采收

当菇盖开展、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最适时期。一般可采收2潮~3潮菇。

猜你喜欢

棉籽壳原基菌袋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突脉金丝桃的花器官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棉籽壳营养成分测定及近红外模型建立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Evaluation on formation 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by computer vision
固定菌袋插杆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北京地区三个日本晚樱品种花芽形态分化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