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养蚕人员年龄结构谈阳城县蚕桑产业发展对策

2010-02-10刘松亮马新寨锯新丰

中国蚕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省力化阳城县年龄结构

刘松亮 马新寨 锯新丰

(1山西省阳城县蚕桑中心,山西阳城 048100; 2阳城县东冶镇政府,山西阳城 048100)

蚕桑生产是阳城县的一项农业传统优势产业,更是一项农业支柱产业,2009年桑园面积达到5 666.7 hm2,饲养蚕种 7.2万盒,生产蚕茧 3 600 t,蚕茧收入 7 116万元。但是,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蚕桑产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的问题已成为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2010年 6月 1日至 2010年 6月 30日组织东冶镇蚕桑公司技术人员、西冶村蚕桑技术员与会计等人员,对在全县具有代表性的养蚕大村——西冶村的 286户养蚕户的年龄结构进行了专门调查,以期提出促进阳城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1 西冶村的基本情况

1.1 西冶村的蚕桑生产情况

西冶村位于东冶镇西南 5 km,全村 2 207口人,耕地面积 180.0 hm2,桑园面积 77.4 hm2。2009年饲养蚕种 1 502盒,生产蚕茧 73 t,蚕茧收入 154万元;西治村共有养蚕户 345户,专职养蚕人员 432人,户均蚕茧收入 4 464元,人均收入 3 565元;年饲养量占到东冶镇的 23.1%,在全县排名第 3。

1.2 西冶村养蚕人员的年龄分布状况

在被调查的 286户养蚕户中,共有人口 842人,专职从事养蚕的有 350人。专职养蚕人员中,39岁以下的 30人,40~49岁的 134人,50~59岁的 153人,60岁以上的 33人,养蚕人员中 50岁以上的占了 53.1%,年龄严重老化。养蚕户中养蚕年数在 10年以下的有 70户,占 24.5%;10~19年的有 197户,占 68.9%;20年以上的有 19户,占 6.6%。其中,养蚕年数最长的 25年,养蚕年数最短的 5年。

2 西冶村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年龄结构不合理 年轻劳动力匮乏

通过对西冶村 286户养蚕户的年龄分布构成发现,西冶村从业人员年龄过大,没有形成合理的老、中、青年龄结构,使蚕桑产业缺乏生机和活力。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年轻劳动力自然减少,加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向城市转移而脱离农业生产,年轻劳动力严重匮乏。从专职从事养蚕人员的年龄结构看,39岁以下的仅占养蚕人数的 8.6%,年龄最小的 34岁;40~59岁人员为养蚕的主力军,共占养蚕人数的 82%,其中 40~49岁的占 38.3%,50~59岁的占 43.7%;60岁以上的占养蚕人数的 9.4%,年龄最大的 69岁。在农村只要身体健康允许,年龄过大不能外出的人员,还是比较青睐于蚕桑生产,有的人甚至 70多岁都还在家帮忙养蚕。

2.2 蚕桑产业属于副业 蚕桑收入比例不高

蚕桑产业在当地主要还是副业,年轻人员在农闲时可外出打工,家庭收入高,蚕桑收入比例相对较小;而年龄大的人员,在城市没有了市场,由城市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收入减少,养蚕收入比例相对较大;所以,在从事养蚕的人员中,养蚕收入占年收入的比例趋势是年龄越小所占的比例越小,年龄越大所占的比例越大。另外,总体来说蚕桑收入水平较低,就本次调查情况看,蚕桑收入所占家庭收入比例最高的为 60%,最低的为 2.5%,所占家庭收入的平均比例仅为 15%。

3 发展对策

西冶村的蚕桑产业发展和全县同步,其年龄结构老化问题,在全县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我们通过对阳城县西冶村养蚕户年龄结构调查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实现阳城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稳定蚕桑从业人员队伍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大批懂生产有技术的从业人员。而现在农村从事蚕桑产业的主力军为 40~59岁的人员,这部分人员的特点是正值壮年,能适应高强度的蚕桑产业生产需要;但他们的家庭负担重,上有老下有小,思想普遍守旧,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而 39岁以下思想较开放的人员,又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愿意从事蚕桑生产。因此,要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改变产业形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员从事蚕桑产业,稳定蚕桑从业人员队伍。

3.2 加大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 降低养蚕劳动强度

近年来,阳城县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新技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高产桑树品种的引进到高效密植桑园的建设,从小蚕共育棚的使用、大棚养蚕的推广到方格蔟自动上蔟,省力化新技术覆盖了从栽桑、养蚕到上蔟的全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养蚕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蚕农收入。今后仍要坚定不移的加大省力化养蚕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探讨省力化采叶法——全年条桑采叶法,力争做到全县普及小蚕共育、大棚养蚕和全面推广方格蔟,降低养蚕劳动强度,提高蚕业整体效益。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提高行业吸引力

蚕桑产业是绿色产业,也是阳城县的传统产业,早在 20世纪 70年代就有“地里是粮仓,地边是银行”的说法(地内种粮,地边种桑)。为真正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政策精神,阳城县必须做大做强蚕桑产业,逐步实现桑园面积1.33万 hm2,年饲养蚕种 50万盒,蚕桑收入 10亿元的目标,使蚕桑产业真正成为阳城县的支柱产业而一枝独秀。必须在保证原有蚕桑惠农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对蚕桑技术部门、蚕桑新技术推广试验户、新发展蚕桑规模经营户和蚕桑产品深加工单位企业,制定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扶持,对蚕农栽桑、购种、购药和蚕用物资进行全面补助,并对蚕茧实行保护价收购,提高蚕桑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吸引力。

3.4 发展大乡大村大户 实现规模效益

多年来,蚕桑产业总是作为农业副业而存在,曾经是“家家栽桑,户户养蚕”的情景。但是由于劳动强度大、形不成规模、不能持续生产等原因,再加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收入来源的广泛,一些家庭认为家庭型的小规模蚕桑生产,只能脱贫不能致富,而逐渐放弃了蚕桑产业。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大乡、大村和大户来实现蚕桑产业的上档升级,让土地、桑园可以自由流转,让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精英加入到蚕桑行业,来实现他们的创业梦,并最终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5 加大蚕桑研发力度 延长蚕桑产业链条

要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蚕桑产业科技研发力度。在做好省力化养蚕技术研究推广的同时,在蚕桑产品深加工上下大功夫,开发蛹虫草、蛹食品、医药保健品等,延长蚕桑产业链条,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从而增加蚕桑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稳定队伍,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省力化阳城县年龄结构
植保无人机助力山地桑园管理更加省力化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阳城县林权抵押贷款改革经验浅谈
山西阳城县赛村 开发桑蚕新品 农桑迸发活力
大蚕省力化蚕台饲养与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探讨
樱桃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
梨树早期丰产省力化栽培关键技术
阳城县:“一一四四”开展“以案促改三服务”活动
基于人口红利缩减的我国经济增长对策探讨
常怀关爱心 山里帮穷娃:记阳城县董封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