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海醇三期CT增强扫描对56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2010-02-09邢卫红崔书彦霍秀英李若旭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放射科石家庄0500石家庄新华区计生委石家庄050060
邢卫红,邢 丽,崔书彦,霍秀英,李若旭(.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放射科,石家庄 0500;.石家庄新华区计生委,石家庄 050060)
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又称为亚临床肝癌或早期肝癌,临床上无明显肝癌症状和体征。小肝癌一般指肝细胞癌中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 cm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 cm的肝癌称为小肝癌。患者常无临床症状。瘤结节多呈球形,边界清楚,切面均匀一致,无出血及坏死。由于多数小肝癌处于亚临床期,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影像学检查在小肝癌的检出和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CT的普及,造影剂的使用也随之增加。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病变组织X线吸收率增高,加大病灶与周围正常组间的灰阶差别,从而发现病灶,显示病灶范围和性质,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1]。碘海醇是新一代非离子型造影剂,具有低渗性、低黏度及良好的神经心血管耐受性。现对56例肝细胞性小肝癌碘海醇的CT增强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探讨碘海醇在诊断早期小肝癌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6例,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58岁,所有患者全部有乙肝病史。
1.2 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双螺旋CT扫描机,检查前6~12 h患者禁食,扫描前患者均口服800~1 200 mL稀释碘液,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高压注射器为美国的 MEDRAD、ENVISIONA CT型,注射用针头14号,造影剂均采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海醇)90~100 mL,2.0~3.0 mL每秒的速度进行一次性注射,分别于注药后25 s、65~70 s、180 s对靶区进行动脉期、静脉期、延时动态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0,每秒两层的速度进行扫描,发现56例患者中60个小肝癌结节,其中3例患者发现两个结节病变。由两位主治医师对使用碘对比剂的CT各期图像分别进行判断、记录病变的大小、数目、类型。
2 结果
56例患者中 CT显示60个癌结节,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扫描分别为38个、48个、49个、50个。平扫期发现38个病灶,27个病变呈较低密度改变,3个病变呈稍高密度改变,8例患者平扫未见异常密度改变,占63%;动脉期发现48个病灶,明显强化呈类圆形改变的有38个,不强化的有6个,轻度强化有4个,占80%;静脉期发现病灶49个,有35个呈稍低密度改变,等密度改变有7个,7个呈轻度强化,占82%;延迟期发现50个病灶,48均呈稍低密度改变,2个呈等密度改变,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晰,占83%;大部分病灶呈快进快出的典型CT强化特点,使用碘海醇的CT三期扫描根据其密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高密度-低密度-低密度;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略高密度-等密度-稍低密度;CT强化能正确反映小肝癌的特征,由于CT扫描速度快,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且能获得各期,并能根据碘对比剂的强化特征清楚显示其血供特点;56例患者全部手术病例证实与CT大小基本相似。56例病人注射碘海醇后,55例无任何不适,1例患者做完CT扫描后,面部及双侧上肢出现荨麻疹,对症抗过敏治疗,观察半天无不适。总之,CT三期强化扫描结合起来明显提高小肝癌的发现率。
3 讨论
据报道,和碘海醇[2]能明显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表浅密度差异,增加CT图象的清晰度。碘海醇是新一代非离子型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解离,不带电荷,渗透压低,化学毒性小,黏滞度低。离子型造影剂在溶液中解离成阴阳离子,渗透压明显增加,化学毒性较大。这些差别使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其不良反应率普通组为21.1%,高危组为38.8%。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文献多有报道[3,4]。
体积小的肝癌多具有早期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临床提高HCC手术疗效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以往临床上多以瘤体直径5 cm作为肝癌体积的临界标准。但此后有研究发现,人体HCC在瘤体直径近3 cm时,是DNA倍体开始从二倍体向异倍体发生转变、生物学行为开始从早期相对良性状态向演进期明显恶性状态转变的重要时期,由此提出以瘤体直径小于3 cm作为小肝癌的体积标准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周信达等[5]的一组病例资料显示,小肝癌组手术切除率高达93.16%,小肝癌手术切除五年生存率达到64.8%。
小肝癌指肿瘤结节单个最大直径不超过3 cm,多个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其最大直径总和小于3 cm,小肝癌最早以门脉供血为主,随着病灶的增大,门脉供血逐渐减少而动脉供血逐渐增加,在不同发展阶段小肝癌内动脉性供血和门脉性供血的比例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绝大部分小肝癌仍是多血管型肿瘤[6],这就体现了它在 CT强化各期多样表现,并非全部具有特征性;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用碘海醇对小肝癌病灶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螺旋CT的出现给肝脏检查带来质的飞跃,尤其是强化三期扫描更有利病灶的检出,同时根据其强化特点能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对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王桂侠.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J].基础医学论坛,2009,13(18):528.
[2] 李 丽,李范威,杨艳丹.浅谈碘海醇在 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1,11:20.
[3] 林文辉,黄秀萍,林玉媛.碘海醇和泛影葡胺用于 CT增强扫描中的效果比较[J].海峡药学,1999,11(2):93.
[4] 李 涛,密亚萍,徐佑林.欧乃派克与泛影葡胺在 CT增强扫描中的对比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12(3):278.
[5] 周信达,汤钊猷,杨秉辉.1 000例小肝癌手术切除经验[J].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41.
[6] 文艳玲,工藤正俊,罗葆明,等.编码谐波造影在小肝癌瘤内血流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