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肠套叠16例临床分析

2010-02-09潘忠良浙江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325000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10期
关键词:肠套叠包块小肠

何 杰 潘忠良 (浙江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325000)

成人肠套叠在临床上较小儿少见,原发病因也较复杂,容易误诊。我院自1996-2006年共收治成人肠套叠 1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7~73岁,平均4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11例急诊入院,入院诊断肠套叠3例,急性肠梗阻6例,腹痛待查2例;4例非急诊入院,回盲部肿物2例,结肠癌2例;另1例为胃窦癌行根治术后出现空肠梗阻再次手术探查确诊。

1.2 临床表现 本组12例有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10例有呕吐,7例有腹部包块,5例便血,同时有腹痛、腹部肿块及便血4例。

1.3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套叠复位术1例,小肠部分切除吻合8例,回盲部切除4例,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套叠复位、阑尾切除、盲肠侧腹壁固定术各1例。术中证实小肠套叠9例,回肠-结肠套叠3例,结肠-结肠套叠2例,盲肠-结肠套叠2例。

1.4 病因 经过术中证实及术后病理分析,1例空肠套叠者为空肠营养管头部刺激引起,小肠脂肪瘤3例,小肠腺瘤2例,纤维瘤1例,间质瘤2例;Meckel憩室2例,结肠息肉2例,结肠癌2例,炎性水肿增生1例。

1.5 结果 治愈15例,1例术后死于脓毒性休克、呼吸衰竭;除2例切口感染外,其余恢复良好。随访2~10年,无复发。

2 讨论

2.1 成人肠套叠的特点 与婴儿肠套叠不同,成人肠套叠多为肠道器质性病变所继发。本组有14例套叠肠段范围内有病变存在,1例为空肠营养管头部所在处刺激引起套叠,另1例找不到发病原因。成人肠套叠病因复杂,很多肠管疾病如肿瘤、息肉、炎症等均可引起,也可由于肠道蛔虫、饮食习惯、季节变化、药物刺激等因素所致。小肠套叠多于结肠。本组资料提示,成人肠套叠具有以下特点:①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本组中该年龄段有10例,其中7例患者超过50岁。②成人肠套叠发病多与肠道器质性病变或解剖异常有关,原发病变多见于肠道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本组有12例,其中2例为恶性肿瘤。③成人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④顺行套叠多于逆行套叠。

2.2 诊断 成人肠套叠由于病因和套叠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典型,起病缓急不一,容易误诊。本组仅3例术前诊断为肠套叠,多数病例在剖腹探查术后才确诊。以下几点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认真的体格检查;对以往有腹痛病史,近来疼痛性质改变,特别是阵发性腹痛伴有不全性肠梗阻反复发作者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对无明显原因的部分肠梗阻,尤其是腹痛伴有可变性肿块时,或阵发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特别是伴有果酱样稀便,应高度怀疑该病。当怀疑有肠套叠时,应行以下检查:①多次反复行腹部检查,尤其在腹痛发作时,容易发现腹部包块。②直肠指检应作为常规,做大便潜血试验可及时发现血便。③当诊断有困难时,可作B超或CT检查。B超可作为首选,在腹痛形成包块时可见到低回声区和强回声区相间隔的同心圆结构;当受腹胀及肠腔严重积气的影响时,行CT检查,可见到典型的“汽车轮胎”或“靶形”。④高度怀疑结肠套叠时,行诊断性空气灌肠、造影,有助确诊。⑤必要时可作腹腔镜检查,能迅速确定肠套叠的病因、部位、受累肠管的范围和程度,对术前准备和选择手术方式有确切价值。

2.3 治疗 小儿肠套叠常可采用气钡灌肠复位,疗效可达90%以上。而成人肠套叠多有肠管原发器质性病变,常难以复位,而且即使复位成功,仍须手术解决原发病,故原则上应做肠切除而不应做气灌肠或单纯手法复位,以免肿瘤在肠腔内外播散。我们认为,一旦明确诊断肠套叠,应及早手术治疗。对怀疑有肠套叠可能时,应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小肠套叠,术中一般可先行手法复位,复位后经肠壁扪诊,如扪及病变可切开肠壁切除肿物或行小肠局部切除术。对于有明显坏死或是恶性肿瘤引起者,应禁止手法复位而直接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并清扫相应的淋巴结。结肠套叠由恶性肿瘤引起者,应直接切除病灶、清扫有关淋巴结。回盲部套叠多为自发,如无明显病理因素可先行手法复位,然后行盲肠及回肠末端固定术。术后近期肠套叠多为肠功能紊乱所致,如无肠坏死,宜手法复位。术后给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全身应用抗生素,防止出现并发症。

猜你喜欢

肠套叠包块小肠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一根小肠一头猪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养好女人小肠经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