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心理干预
2010-02-09周玉玲
周玉玲
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发生率很低,只占全部双侧乳腺癌的0.4% ~3.0%[1]。我院2003 年3 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乳腺恶性肿瘤962例,其中原发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1例,而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2例,仅占0.02%。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与单侧乳腺癌相同,需要早期接受手术,患者往往因同时失去双乳而承受更大的痛苦,因此,心理干预更显重要。我们对2例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女,45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乳内有一栗子大小的肿块就诊。B超示:左乳外上象限见2.5 cm×1.3 cm的混合回声结节,周边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右乳上方亦见0.7 cm×0.6 cm和0.6 cm×0.5 cm极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收入院后第2天在局麻下行双乳肿块切除并送快速病检,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即在全麻下行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左右乳均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左右腋下淋巴结均无转移(0/6,0/7)。免疫组化:ER(±),PR(±),C-erbB-2(+),Ki-67(+)。术后第 14 天拆线,给予CAF方案化疗。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转移,患者工作、生活、社交正常。
病例2,女,40岁。因发现双乳内上方玉米粒大小肿块4个月,渐感增大而收住院。彩超示:双乳低回声结节并钙化,结节周边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入院后第3天在局麻下行双乳肿块切除送快速病检,乳腺癌诊断确立,随即在全麻下行双侧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乳为浸润性导管癌,腋下淋巴结未见转移(0/11);右乳为导管癌伴局部浸润,腋下淋巴结未见转移(0/12)。双乳头及基底部未见癌细胞。免疫组化:ER(+);PR(+~++);C-erbB-2(-)。术后14天拆线后行CMF方案化疗。
2 心理问题及干预
2.1 术前心理问题及干预
2.1.1 心理问题 患者存在明显心理紧张,担心自己的肿瘤是恶性,害怕手术带来危险等,表现为不停地询问和失眠。
2.1.2 心理干预 (1)建立良好的首因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温和的态度,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2)详细介绍本病区的医护情况、医疗技术力量,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功案例,使患者对本科室医护质量有信心。(3)术前1天麻醉师、巡回护士访视患者,详细介绍麻醉的方法、麻醉前如何配合及术后镇痛等,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感、陌生感。(4)手术前晚给予镇静剂以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减轻焦虑情绪。(5)手术日晨,护士以鼓励的目光、温暖有力的握手给患者以信心。
2.2 术后心理问题及干预
2.2.1 心理问题 (1)愤怒及绝望:患者难以接受同时失去双乳的现实,沮丧、愤怒;同时认为自己将不久人世,为不能照顾未成年的孩子而内疚、绝望。表现为默默流泪或乱发脾气。(2)自我形象紊乱:患者在首次换药时看到平坦胸前两条蜈蚣似的伤口,产生极度悲观情绪,担心失去丈夫的疼爱,担心对洗澡、穿衣、社交活动的影响。(3)求知:经过多种心理变化后,患者生存欲望强烈,渴望了解更多与疾病和康复有关的知识[2]。
2.2.2 心理干预 (1)通过肢体语言予以心理支持,如帮助患者洗脸、坐起、梳头、拍背,鼓励深呼吸、咳嗽咳痰等。(2)耐心凝听患者的倾诉,让患者把所有的忧闷、担心都倾诉出来。(3)帮助患者完成角色转换,告诉患者乳腺癌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Ⅰ、Ⅱ期乳腺癌及时手术后的20年存活率可达到87.6%和75.8%,双侧乳癌和单侧乳癌的预后相似[3]。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也是良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杀死癌细胞。(4)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其丈夫、父母、兄弟姐妹及时表达爱意,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家人尤其是丈夫的关爱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的关键。(5)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活动与功能锻炼,全麻清醒后即鼓励患者做握拳、最大力度张开五指的活动,促进上肢静脉及淋巴回流;术后第2天鼓励下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循序渐进地做腕、肘关节的屈伸、旋转及双手握拳运动,每日4次,每次以感到疲劳为度;皮瓣成活后指导患者以患侧手爬墙、甩绳等肩关节活动,以感觉疲劳但次日患肢无不适为度,如第2天患肢有肿胀、疼痛,应减少活动量。(6)移情,指导患者及其丈夫换位思考,体谅彼此的心情;告知术后形体的改变可以通过佩戴美容乳罩等方法来弥补。(7)耐心向患者介绍后续的治疗、护理对预后及康复的重要性,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控制感,减轻心理恐慌和焦虑。
2.3 化疗前后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2.3.1 心理问题 (1)焦虑:害怕自己不能承受化疗反应和怀疑化疗的作用。(2)自我形象紊乱:脱发对患者是继手术失去双乳后的第二次严重打击。
2.3.2 心理干预 (1)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让患者明白化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给患者介绍化疗药的常见副作用及预防措施,如化疗期间常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饮食应避免油腻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化疗后应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因骨髓抑制而引起的感染。(3)明确告诉患者,化疗引起的脱发是暂时的,可通过佩戴假发、帽子和扎丝巾的方法进行弥补。
2.4 出院后的心理支持
2.4.1 复查指导 指导患者在出院时与医生约好复查时间,并在复查前1天再次电话预约时间,以免床位医生不在而影响复查。
2.4.2 性生活指导 性生活指导在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需求中居首位[4]。和谐的性生活能使患者情绪愉悦。乳房切除不会影响患者性生活,但也应承认乳房切除会对患者的性生活造成不便和窘迫,因身体的缺陷而产生严重自卑情绪,同时又担心性生活会对自己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对患者夫妻双方行相关心理干预。
2.4.3 通过电话回访延伸护理关怀 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出院后仍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4.4 鼓励患者回归社会 告知患者休养是需要的,特别是出院后1年内,但须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以不疲劳为限,逐渐增加工作量,避免因无所事事而导致患者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及感受。鼓励患者参加抗癌协会等组织,减少无助感。
3 结果
通过我们的心理干预,护患关系融洽,患者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出院后家庭和睦。
4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发病率仍然较低,患者的负性心理较单侧乳腺癌多。如何帮助患者度过手术及化疗难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就成为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一个课题。个体化心理干预是指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是根据患者年龄、文化、职业、家庭、心理反应、丈夫等不同情况,对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等方面进行的心理干预。个体化心理干预主要包括认知干预、心理支持、放松技术等内容。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情绪、减轻治疗副反应、增强疗效、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有明显作用[5]。良好的首因效应,便于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赖。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可以减轻其内心的痛楚,有力的家庭及社会支持可给患者以温暖的心理感受。及时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延伸护理关怀可以解决患者出院后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困难。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是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1]王天峰,林本耀.解读乳腺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72-374.
[2]李小斌,黄宁静.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94-3095.
[3]Takahashi H,Watanabe K,Takahashi M,et al.The impact of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on the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unilateral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2006,12(3):196-202.
[4]彭玉兰,张继芝,刘金英.青年乳腺癌患者64例心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4):85-86.
[5]张红霞,严云丽,黄宝凤,等.乳腺癌病人心理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32):2923-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