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畲族宗法制度初探

2010-02-09雷伟红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畲族宗族家庭

雷伟红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杭州 310018)

浙江畲族宗法制度初探

雷伟红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杭州 310018)

浙江畲族宗法制度独具特色,表现为畲族妇女在宗族、家庭中的地位较高,畲族家法族规以训诫为主、惩罚为辅,畲族婚姻礼仪中保留了古代婚俗的特点。它既存在着维持畲族的生存和繁衍,维护畲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畲族经济发展,有利于畲族村民自治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作用。

浙江畲族;宗法制度;经济发展;村民自治

宗法制度是以父权和族权为特征的包含有阶级对抗内容的宗族、家族制度。[1]浙江畲族宗法制度具有鲜明特色,它不仅在历史上对畲族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现在仍会对浙江畲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浙江畲族宗法制度的表现形态

浙江畲族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宗族家族组织的结构、宗法性婚姻形态、宗法性的继承制度三个方面。

(一)宗族家族组织的结构

宗族聚居是宗法制度存在的主要社会组织形式。畲族以同姓聚居为主,存在着家—房—族的宗族社会组织。家是宗族社会组织的最小单位。畲族的家庭类型有四代同堂的扩大家庭和核心家庭,四代同堂的扩大家庭在解放前大量存在,现在主要是核心家庭,其中以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二代户为主。房是宗族社会组织的二级结构,它由共同始祖的嫡亲子孙经过繁衍发展而形成的。房有房长,由房内公推,由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没有报酬任期不限,其职责在于召集房中会议,议事于支祠,解决家庭或房中纠纷。族是宗族社会组织的最高层次,由各个房构成。族有族长,其职责在于调理宗族内外、村庄内外的各种关系,处理祠内的日常事务,协办各家红白喜事,统领族人从事各种宗族和社交活动,主持宗祠内的三大盛事即修谱、建祠、祭祖。

(二)宗法性婚姻形态

____婚姻是人类_______赖以繁衍的方式。有男女的婚姻行为,才构成家庭组织,然后才产生血缘关系上的宗族、家族。浙南畲族男女婚姻自主。婚前,姑娘与男青年交往公开,通过劳动、唱歌、聚会、走亲戚等方式与男青年相识,再通过生产劳动,尤其是对唱山歌,互相对答,倾吐爱慕之心,建立感情。双方谈妥后,再托媒人说亲,父母通过。畲族婚姻缔结形式有四种:一是女嫁男方。有子有女的家庭,一般是把子留家娶妻,把女嫁出去作媳妇。女嫁男后,保留女姓,对生父母不负供养义务,不继承生父母财产。对男方父母同称父母,所生子女从夫姓。二是男嫁女方。把儿子像女儿一样嫁出到女家落户。畲家有女无子的家庭多行招亲,藉此延续家庭增加劳动力。女方要付给男方一定财礼作为赡养男方父母的养老金。女婿不受歧视,相当于儿子,必须改姓,所生子女从女姓,对女方父母亦称父母,可继承女方财产,其家庭地位与女方平等。男嫁女后,对生父母不负供养义务,不继承生父母财产。三是男女互嫁。畲家如新婚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或父母多病,弟妹尚未成年,缺乏劳动力时,新娘新郎就要种两家田、赡养两家父母。若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继承双方财产权,供养双方父母。四是子媳缘亲。畲族有些有子的贫困家庭,惟恐日后无力娶亲就抱养童养媳,待童养媳长大与儿子成亲。

(三)宗法性的继承制度

它是宗法制度的延续机制,其目的在于使宗族权力、宗族财产等各种宗族利益永远控制和掌握在和祖宗有一脉相承血缘关系的子孙手中,以保证宗族血脉后继有人,宗族兴旺发达。(1)宗祧继承。即传宗接代。为确保家庭繁衍和家族兴旺,无亲生子女的家庭允许立继。首先考虑立同胞兄弟的孩子为嗣。次者,立堂兄弟儿子或立外甥为嗣。据史图博1929年在浙江景宁敕木山调查所收集到的蓝姓家谱载:“若本宗子孙倘有未幸,乏嗣立继,先推同胞,次堂,由近而及远,总以本宗原发推立,不得外姓立继宗族,以乱本宗。……”嗣子既系养子,有继承权。立继须在族谱中注明:“凡过继者,宜书某人第几子出继;(立继者)书某某以某人第几子为嗣,注见所生……而载于所 (继)。”[2](2)族权 (家长权)继承。畲族宗族家族重视族权与家长权的转移,以确保宗族的延续。一般的家庭,父死以长子继承,所谓“长兄为父”。族长则由辈份大、年事高、威望重的人员担任,由推举产生,不兴世袭制。(3)家产继承。家产指家庭的生产、生活资料,包括田园山林、房屋住所等。畲族的家产继承表现为兄弟分配家庭财产,有二种方式:一是兄弟平均分配财产,长子、长孙可多分点。父母在世时,一般由舅父主持分家事宜,并邀请族亲来评判。先留部分田产供父母作“养老田”。父母死后再把父母的这份财产平均分配。但长子可多分一些,如果长子有长孙,可先抽出一部分相当于每股所分的土地,其余再按几个兄弟平均分配,一般因田地太少仅适当照顾一下长子就可以了。没有娶妻的兄弟可多得一些,余下的田地山林则进行全面的评估,按田地的好坏搭配,分为数股,由数个子女平均分配,并以抓阄为定。住房的分配,一般凭惯例“左大右小”,即长子分前左厢房,次子分前右厢房。二是不论长幼,完全平均分配田产。

二、浙江畲族宗法制度的特点

浙江畲族宗法制度与汉族宗法制度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表现在:

(一)畲族妇女在宗族、家庭中的地位较高

畲族妇女在在宗族、家庭中的地位较高,表现在:(1)在家庭中,妇女同男子一样管理家庭事务。畲族妇女不仅是家庭主妇,而且也直接参与对家中大小事务的商议和决定。有的畲乡,妇女还是一家之主,特别是大家庭中的老年妇女,家中的一切事务,由她说了算。如遇到纠纷斗殴,只要妇女出面制止,干戈立即平息。(2)女子有继承产业权利。有兄弟的女子留家招婿,兄弟姐妹平等分享家庭财产。过房到叔伯家或其他人家的女子,享有继承权。妇女失偶有招夫入赘自主权,继承先夫的家庭财产。倘若丈夫死亡,女子可继承或处理男方的财产。(3)寡妇再嫁,不受歧视。畲俗允许妇女丧夫再嫁,妇女再嫁一般很自由。寡妇既可招夫养子,也可改嫁,但寡妇不能同小叔结婚,寡妇改嫁不许带走男方的财产。(4)在婚姻中,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缔结形式既有女嫁男,又有男嫁女,两者的礼节相同。畲族妇女之所以在宗族、家庭中的地位较高,主要取决于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畲族妇女历来与男子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她们白天与男子共同劳动,回家后煮饭、烧菜、挑水、养鸡、喂猪、放牛、种菜,干脆利索。勤劳淳朴的畲族妇女不仅是生产劳动的能手,而且也是刺绣、编织、剪纸的巧匠,有的还善于经商,甚至还是制茶的能手。畲族妇女就是靠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决定其在宗族、家庭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二)畲族家法族规以训诫为主、惩罚为辅

畲族的家法族规直接体现了宗族势力对族人的统治和控制,它以训诫为主、惩罚为辅,让族人共同遵守所订立的条款。其中,畲族家法族规的训诫制度独具特色,采用了一套程序,按以下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1)“劝”,是对善的行为的提倡和肯定。劝“孝顺父母”,劝“知书识礼、有恩有义”。(2)“严”,是一种道德的设防,即以家族的名义,在心灵之中建造评判善恶是非之门,将恶性、恶习和恶行阻挡在身外。要求子弟从事正当的职业,严禁子孙游手好闲,奢侈无度,沾染吃喝嫖赌等各种恶习。(3)“戒”,是一种以否定的形式来对既有的道德习惯的肯定。如戒偷盗、戒抢掠,还要戒贪欲,戒拜邪教。(4)“禁”,是更加严厉的否定,要求族人不做被禁止之事,否则严惩不贷。在婚姻方面,严禁同姓婚嫁,禁止乱伦灭礼,否则被革谱,并不得参加祭祀。通过上述四个步骤来表明家法族规对各种事项所持的态度,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泾渭分明,以此来教育畲民遵守家法族规。

除了训诫外,还辅之以刑罚,使每个家族成员都恪守家法族规。惩罚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物质方面表现为罚钱、充公、赔偿损失,精神方面包括斥责和共攻,还有剥夺族人在族中的权利、权力、荣誉以及各种资格,表现为不许入祠、出谱等。畲族家法族规通过言传身教和实行惩罚与教育结合使家法族规成为族人的日常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

(三)畲族婚姻礼仪中保留了古代婚俗特点

畲族婚姻礼仪虽经历了相亲、订婚、报日、送酒、迎亲等程序,纷繁复杂,但从其内容来看,保留了古代婚俗特点。表现在:(1)在婚姻制度方面保留着氏族外婚制度的特点。长期以来,畲族在本民族内部“以雷、蓝、盘、钟四姓为众,相互匹配”,不与汉人通婚。畲族婚姻制度又以明确避开血亲婚配的弊害为原则和前提,严格地实行氏族外婚、同姓不婚。(2)在婚姻地位上保留了“女高于男”的特点。在婚嫁仪式中,盛行新郎下跪,新娘不跪。婚后若男方对女方稍有怠慢,便以“打生利亲”来显示女家的威严。(3)在婚配形式上保留了“男嫁女”、“做两头家”的方式。男嫁女是畲民对人类早期母权制条件下婚配方式的记忆、保留。做两头家的婚姻形式,表明了畲族保留了氏族社会的对偶婚制,是对偶家庭。(4)婚礼的时间安排上,保留了婚姻的本意。“婚姻”二字,源于婚礼举行的时间。上古时婚礼在晚上举行,畲族的婚礼也在晚上举行。(5)从整个畲族的婚礼来看,保留了许多古代抢婚习俗的遗风。抢婚一般在夜里进行,畲民实行夜婚,男女青年拜堂要在天亮前举行完毕。“做表姐”、“哭嫁”是古代姑娘不肯到男方而向亲人的哭诉,以求得到亲人的帮助。“关门迎亲”、“留轿”等习俗是女方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姑娘,不让姑娘被男方抢走所设置的障碍。“借锅”、“难媒人”、“难亲家伯”等是对那些来抢姑娘的人来发难,用歌、行为来阻止新娘被抢走。

三、浙江畲族宗法制度的功能

浙江畲族宗法制度不仅在历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维持畲族生存和繁衍

畲族在婚姻制度方面实行氏族外婚、同姓不婚,这在历史上使得畲族人民以健康的体魄战胜了自然环境,维护了畲族的生存和繁衍。畲族认为“近亲结婚,其生不蕃”。氏族外婚、同姓不婚造就了畲族人民强健的体魄。在畲村,个个身体健康,体格健壮,这为畲民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了条件。畲族生活在深山密林里,从事着原始的刀耕火种、狩猎和采集活动,收获较少,为维持生活,男女老少皆从事劳动,因此,在畲村,个个都是劳动能手。畲族从事传统生产方式一直延续到解放前。若没有强壮的身体,就无法战胜深林密菁、山岗瘴气、自然环境差的条件。

畲族实行多样的婚姻缔结形式和收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继承香火,延续后嗣。因经济较落后致使畲族婚姻缔结形式多样化。在家庭贫困的情况下,为使家族能传宗接代,人类自身繁衍,必然会产生多样化的缔结形式。除了男娶女外,其余的形式都是此类的结果。畲族除了通过结婚生子延续外,还采取收养形式来延续香火。当一个家庭长期不能生育儿女或早夭使该家香火有断绝的危险时,就以收养的方式来解决。收养形式分为过继和收养养子女两大类,过继指从同姓同宗那里抱养儿子的行为,收养养子女主要是家中无儿或无女时,才抱养养子女来继承香火。畲族不仅收养本族的子女,还收养汉族的子女。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沙溪畲族村实行的“透明式”跨族群收养。该村有畲族收养汉族的家庭14例,其中2例是近几年才被收养的汉族成人。这种“透明式”的跨族群收养具有三个特点:其一畲族养父母均无儿无女,被收养家庭一般子女比较多。收养对象无性别歧视,对子女自幼不隐瞒收养事实,对外人不避讳。其二收养手续极为简略,无任何特殊的仪式。只是按当地民间习惯法和畲汉两家的默契操作,汉族方告知孩子的生辰八字,畲族方馈赠一点糖果糕点之类,孩子领回去后,按畲族的命名方式改名换姓,收养即算成立。其三养子女具有明确的身分意识。尽管他们身上流着汉族的血缘,但在心里保持着强烈的畲族认同,讲畲话,行畲礼;他们与汉族家庭至今仍保持一种适度的礼仪性的交往,逢年过节如同走普通亲戚般,更无丝毫因为有些汉族家庭条件好些而寻求“回归”的意念。[3]

(二)维护畲族的团结,增强畲族的凝聚力

民国时,以畲族山民为主体的群众团体即霞浦县西附城区乡农会建立了畲族内部联宗式祠堂即山民会馆,联谊各地畲民,达到联络宗谊、崇报祖德、宗亲和睦的目的。民国二年,闽浙两省畲民代表公举董事若干,毕业于浙江政法学校的云和人蓝文蔚为董事律师,使会馆成为闽浙两省畲民的联谊之地。会馆功用包括联谊、接待、集会、祭祀、议事、咨询、救济、代为诉讼等。畲民还在这里聚会议事,商讨诸如兴办学校、鼎建祠堂、修撰族谱、架桥铺路、救灾扶危等事宜,还资助遭遇天灾人祸的族人。[4]

畲村每年都要举行了一些与全体族众相关的宗族活动。如祭祖、节庆、宗教性集会和生产中的合作、生活中的互助等。只要某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动用较多的人力,该家族的宗亲就会自动前来帮忙。这种帮忙纯属互助性质,没有任何报酬。如果由于人丁偏少,人力尚嫌不足,还可以动员跨家族的其他房支族亲参加。通过这些活动,村落内不同亲缘、不同居住地域的家户实现了关系互动,整个宗族被整合成一个内聚的团体。

(三)促进了畲族的经济发展

过去,在畲村成立了银会等民间组织,制定了会约,写明了银会是有无互通性质的“聚金会”,并规定了入会后按期交多少会金,会期为多长时间,会员受金的时间如何安排等事宜。因畲族世居山区,经济窘困,生产落后,银会作为民间经济互助调剂的组织,参会者在使用资金时,对发展生产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现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每年都要举办隆重的中国畲乡“三月三”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该活动不仅展示了畲族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带动了畲乡经济发展。通过举办畲乡经济发展论坛暨项目洽谈会,给景宁的广大有识之士和企业家搭建展示交流和创业发展的平台,吸引更多的在外创业景宁人参与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他们每年为景宁创造近10个亿的经济价值,从而促进了畲乡的经济发展。[5]

(四)有利于畲族的村民自治

过去,在畲族村落,畲民自愿组织成立了一些社团,制定制度,实行自我管理。浙江省云和县山脚畲村在每年采摘油茶之前,都要开封禁山会,宣布对采摘油茶子的规定:其一,规定统一采摘时间,正常年景都是霜降前三天开始摘,凡提前采摘者,作为偷盗处理。其二,规定奖惩办法,举报人一般按罚金50%奖励,并对举报人保密;对偷盗者处以白银一二元罚金。其三,规定每户轮流巡回护山,在主要山岗或山头上打锣,以锣警告,并口喊、讲禁山规定。其四,规定拣拾茶子时间,全村未采摘完不准拣拾,否则作偷盗论处。一般是霜降后四天可以开始拣拾油茶子。因封禁山会是畲民自愿组织的社会团体,大家都自觉遵守封禁山制度,很少有人偷采油茶子。

现在,有的畲村仍制定了村规民约,管理全村的公共事务。在山脚畲村没有族长,但仍有自然领袖即父老,他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尽管他年事虽高但身体健康、言行举止稳重得体,是个有文化又热心肠的人。20世纪90年代,村里未通自来水,村人要到井里挑水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父老多次跑县城各个单位,筹集到了经费,率领全村人一起修建了蓄水池,铺设自来水管,使全村人都喝到了自来水。为了加强管理,在他的建议之下,全村人推举出了两位热心为大家服务、为人厚道的管理者,每家每户都装上水表,并制定了村规民约,规定了管理者、村民的权利和义务。其中管理者象征性收取一定报酬,每年200元管理费,并负责维修和管理。村民用水每年按吨来收费,每吨水收费3角,年终结算,村民盖新房要安装新的自来水表要收取100元安装费,费用的来源和支出在每年年终时由管理者制作清单并向村民张榜公布。

浙江畲族宗法制度存在着上述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存在着重协同轻竞争、重整体轻个人、重继承轻创新的消极作用。

[1]钱宗范,梁颖.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

[2]浙江省少数民族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省少数民族志[M]//史图博,李化民.浙江景宁县敕木山畲民调查记.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663.

[3]王逍.“透明式”跨族群收养关系的文化诠释——以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沙溪村畲族收养汉族为例 [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5):34-38.

[4]蓝炯喜.畲民家族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175-177.

[5]叶魏芬.2009年中国畲乡三月三活动在景宁畲族自治县隆重举行 [EB/OL].(2009-3-30)[2009-10-26].http://www.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9/03/30/015386944.shtml.

The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of She Minority in Zhejiang

LEIWei-hong
(School of Law,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The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of She minority in Zhejiang has a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Women's social position is high in the clan and family.The domestic and clan discipline of She minority relies on advising mainly and so on.It safeguards existence and reproduction of Sheminority and promotes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It is useful for villagers to exercise autonomy.However,it has some negative functions.

She minority in Zhejiang;patriarchal clan system;economical development;villagers autonomy

(责任编辑 陶舒亚)

DF092

A

1009-1505(2010)01-0026-05

2009-10-27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09WHZT029Z)

雷伟红,女,浙江云和人,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法理、宪法、行政法研究。

猜你喜欢

畲族宗族家庭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家庭“煮”夫
畲族民歌
恋练有词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