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71例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2010-02-02徐升贵唐发保赵欣欣南昌市第三医院药剂科南昌0009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重庆400016南昌市第三医院临床药学室南昌0009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年10期
关键词:围术抗菌剖宫产

徐升贵,吴 涵,唐发保,赵欣欣(1.南昌市第三医院药剂科,南昌 0009;.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重庆 400016;.南昌市第三医院临床药学室,南昌 0009)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众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手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难产、高危妊娠的孕产妇患者,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由此,自2004年以来卫生部等依次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2](以下简称《指南》)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3](以下简称《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旨在加强和规范围术期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为了解我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现状,笔者对医院2009年7—12月所有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7—12月所有剖宫产病历,术前存在感染的病例不列入所选范围,共计371份。

将调查项目分别填入专门设计的调查表中。调查项目包括病例号、年龄、出入院时间、药物过敏史、手术日期及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体温变化、切口愈合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等)、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等。

1.2 疗效观察指标

(1)术后体温变化 (最高体温:手术后测得的1次最高体温;退热天数: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2)术后产褥率:术后24 h~10 d体温有2次≥38℃;(3)腹部切口感染:切口局部红肿、硬结和渗液者;(4)经济学指标: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Excel 2003对患者基本项目及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重点对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给药时机、用药疗程、药物联用情况与疗效观察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相关数据经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卡方检验。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371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年龄17~47岁,平均年龄(27.11±5.27)岁,平均住院天数(9.07±4.40)d。有71例患者存在药物过敏史,其中9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药物过敏史。普鲁卡因过敏史最多,共41例(51.25%);其次是头孢菌素类19例(23.75%)、青霉素类 15例(18.75%);各有 1例(1.25%)患者对阿奇霉素、磺胺类、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破伤风药物有过敏史。

2.2 用药情况

所有病例均在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率达100%,除2例患者口服预防给药外,其余全部为静脉滴注方式给药。使用最多的药品种类分别是硝基咪唑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频次最多的药物是甲硝唑351例(42.24%),其次为头孢替安182例(21.90%)、头孢替唑钠169例(20.34%),详见表1。

2.3 初次给药时机与用药疗程

371例剖宫产患者由于胎儿宫内窘迫、妊娠高血压、妊娠子痫、苷胆酸过高等原因需急诊手术的共计169例,择期手术的202例。绝大多数患者为术后返回病房用药,共计347例(93.53%);围术期用药疗程过长:主要集中在用药72~120 h,共计303例(81.67%),详见表2。

表2 初次给药时机及围术期药物使用疗程Tab 2 Initial administration time and total administration time of antibacterial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2.4 药物联合应用情况与术后感染的疗效观察、费用比较

371例患者无1例使用单一品种,主要为二联用药,共计306例,三联用药54例,三联以上11例,详见表3。术后体温升高、退热时间、产褥率与联用药物种类并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二联用药明显低于其他种类的联用(P<0.01)。

表3 联合应用药物疗效、费用比较Tab 3 Efficacy and cost of drugs used in combination

3 讨论

剖宫产术属Ⅱ类切口手术,手术部位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防性抗菌药物对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剖宫产均能减少2/3~3/4的宫内膜炎的发生,术后发热和尿路感染也明显下降,Cochane图书馆发表的系统评价建议剖宫产的妇女均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4]。

3.1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药物选择应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患者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选用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药物[2]。剖宫产术主要感染病原菌为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剖宫产围术期用药主要以甲硝唑、头孢替安、头孢替唑为主,能基本覆盖常见感染菌群。371例患者共选用6大类,15种抗菌药物,少数患者存在选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药物预防感染。切皮手术最常见的病原菌葡萄球菌多易产青霉素酶,可破坏青霉素类药物结构使其失效,故该类药通常不作为首选;阿奇霉素属抑菌剂而非杀菌剂不符合上述的遴选原则;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其广泛应用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为减少药物敏感性降低,国家要求限制其使用范围,文件规定“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术期预防用药”[3]。我院剖宫产抗菌药物选用与《通知》要求并未完全一致,少数患者选药不适宜,但从总体情况看,我院大部分剖宫产患者药物选择正确,但少数医生存在选药随意性大的特点,应加强管理。

3.2 初次给药时机

通常围术期预防用药时机应在术前0.5~2 h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1];剖宫产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3];由表2可以看出,术前用药患者只有 24例(6.47%),且其中20例(5.39%)大于术前2 h给药;无1例术中结扎脐带后用药;93.53%的患者为术后返回病房用药。由于此次调查病例中近一半为急诊手术,术前准备紧促,缺少术前给药时间,且医师考虑术前给药可能对产妇腹中胎儿带来不利影响,故临床多采用术后给药方式,少数术前给药多由于胎膜早破等原因预防可能的感染。术后初次用药时机过迟导致预防感染效果不佳,在外科领域已基本达成共识。笔者认为初次给药应完全按照《通知》规定“术中取出胎儿、夹脐带后立即给予”,如因客观因素不能及时应用也应在术后第一时间静脉给予,这样才能确保所用药物将手术部位残留的、定植的细菌杀灭,防止其繁殖和扩散,达到预防用药的目的。

3.3 抗菌药物应用疗程

在有效抗菌血药浓度的环境中,手术部位残留的、已经定植的细菌生存时间很少>48 h,故一般术后48 h未发生感染,再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已无必要[5]。国内《指南》[2]与国外对照研究同样表明,术后多次给药并不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6]。此次调查中,药物使用疗程多集中在用药72~120 h,与王蔓琳等[7]调查结果相似。我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明显存在用药疗程过长的不合理性,需加强临床监管,缩短不必要的给药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及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3.4 疗效与药物联用

371例剖宫产患者,半数以上术后出现体温升高现象,其中36例术后出现产褥热,有4例发生切口感染,明显高于文献报道[8]。本次调查中,82.48%的患者为二联用药,主要形式为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头孢菌素类药物为细菌繁殖期杀菌药,硝基咪唑类药物则主要为抗厌氧菌作用,两者的联用,扩大了抗菌谱,增强疗效,联用基本合理。

分析表3,从术后疗效观察、费用比较,三联、三联以上用药的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明显高于二联用药,而在术后体温升高、退热时间、产褥率方面却无明显差别,如此看来,在无混合感染指征情况下多药联用,非但未能提升预防感染效果,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因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1]。

3.5 其他不合理性现象

除初次给药时机不适宜与总体使用疗程过长外,部分药物还存在选用剂量及给药间隔的不合理性。如头孢米诺钠半衰期为2.5 h,静脉给药应1次1 g、1日 2次[9],调查中1例患者qd给药。头孢米诺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患者每日1次的给药方法根本无法达到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选用夫西地酸钠作为围术期预防用药并不适宜,部分使用该药病例还存在给药剂量不够(<0.5 g/次[9]),给药频次过少(<3次/d[9]),如此用药容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使预防用药更为复杂与棘手。

此次调查中,还存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随意更换的现象,49例术后更换品种病例中,有10例患者换药原因不明,另有10例由于药品供应短缺而换药,由此亦揭露我院临床用药随意性较大,药品采购供应环节滞后,应在加强药品使用监管的同时亦需兼顾药品供应环节的保障。

3.6 增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

在调查病例中甲硝唑使用频次最高,该药在乳汁中的浓度与血药浓度相当,动物实验显示本药对幼鼠具致癌作用,哺乳期妇女需禁用,疗程结束后24~48 h方可重新哺乳[8];但所有使用该药病例的医嘱中均未提到患者应停止哺乳的注意事项,说明医师在临床应用中只注重药物的药理作用,而忽视其潜在毒副作用。由此,临床医师需加强用药的谨慎性与合理性,多方位考虑,避免增加不必要的药品不良反应。

4 结论

围术期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相关文件已颁布多年,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多重因素使之贯彻并不彻底,医院需进一步加强剖宫产围术期预防用药管理。药学部门应加大对临床科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临床医师对药物潜在不良反应的认识;建立健全临床药师制度,派驻专职药师协助科室,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对围术期用药多次存在不合理的医生,要求其就围术期用药相关内容在科室乃至全院范围内进行授课;将围术期用药纳入科室合理用药考评标准,定期进行考评。

同时,预防术后感染并不能完全依赖药物,应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重视手术室的空气净化及合理布局、手术技巧、术前准备和术后伤口的处理等因素,这对减少术后感染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594.

[3]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S].卫办医发[2009]38号.

[4] 方 芳.妇产科领域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循证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1):7.

[5] 陈淑敏,田文园.183例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4):289.

[6] Song F, Glenny AM.Antimicrobialprophylaxis in colorectal surgery:asystematicreview of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Br J Surg,1998,85(9):1232.

[7] 王蔓琳,王正容,徐玉红,等.135例剖宫产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2007,2(5):311.

[8] 肖艳萍.50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感染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6(4):230.

[9]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82.

猜你喜欢

围术抗菌剖宫产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