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脑膜瘤MR诊断*

2010-01-25贾明胜

关键词:尾征脑膜瘤良性

辛 越 李 云 贾明胜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 泰安 271000)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生长缓慢,占颅内肿瘤的15%~20%,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占88%~95%,恶性者少见, 占2%~10%[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MR检查资料的恶性脑膜瘤20例,分析探讨其MR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20例,术前均行MRI检查,其中,男8例,女12例。发病年龄20~72岁,平均49.3 岁。病史6月~5年不等。临床表现:14例以头痛、头晕、肢体运动障碍为主,6 例以一侧视觉缺失或恶心、呕吐为主。

1.2方法 20例均行MRI平扫及强化扫描。应用MRP 型0.35T及GE Signa HDe II型1.5T超导型MR扫描仪。采用头部线圈,常规选择SE 及FSE 序列, T1WI ( TR/TE 1840ms/20ms),T2WI( TR/TE 4800 ms/ 108ms),层厚6mm,层间距2mm,行横轴位及矢状位平扫。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先灵公司产Gd-DTPA,剂量0.2 ml/ kg,经肘静脉快速注入,行横轴面、冠状面T1WI (SE序列TR/TE 1800 ms/20 ms)扫描。

2 结 果

2.1平扫表现

2.1.1肿瘤发生部位 本组20例中,18例为首诊恶性脑膜瘤,2例为复发性恶性脑膜瘤。发生部位依次为大脑凸面12例,大脑镰旁4例,上矢状窦旁2例,鞍旁1例,左侧侧脑室三角区1例。

2.1.2肿瘤形态及边缘 本组病例肿瘤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者11例,呈结节状7例(图1),形态规整者2例。边缘不清者18例(图2),边缘清晰者2例。

2.1.3肿瘤周围水肿 20例肿瘤中有10例瘤周有重度水肿,水肿呈手指状(图3),6例中度水肿,2例轻度水肿,2例未见明确水肿征象。

2.1.4肿瘤坏死、囊变及出血 15例肿瘤内有大小不等类圆形或不规则囊变坏死,3例瘤内出血(图4)。T1WI、T2WI 均呈混杂信号。2例肿瘤内信号较均匀一致。

2.1.5肿瘤信号改变 T1 WI均呈不规则混杂信号,其中等、低信号者17例,高、低信号者2例,高、等、低信号者1例。T2WI,均匀高信号者2例,高、等信号者14例。

2.2强化表现

2.2.120例肿瘤均明显强化,其中有18例呈不均匀强化(图5),2例呈均匀性强化。13例显示肿瘤包膜,5例完整,8例不完整。

2.2.212例强化后可见有硬膜尾征,其中6例呈粗短样改变(图6),部分病例呈结节样粗细不均。

2.3邻近组织改变

2.3.1颅板骨质改变 6例肿瘤附着部颅骨增生硬化,3例见到骨质破坏,板障信号异常。

2.3.2周围脑质改变 18例广基与硬脑膜相连,16例可见白质挤压征,6例可见局部脑沟、脑池改变。

图1 左顶叶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晰,呈分叶状(箭头示)。

图2 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不规则形略长T2信号影,边缘模糊,四脑室受压。

图3 左枕肿瘤周围可见长T2信号指状水肿,水肿较重(箭头示)。

图4 左枕瘤内可见短T1出血信号及长T1囊壁信号(箭头示)。

图5 强化扫描示肿瘤呈非均匀性强化,内见不强化的囊变坏死区。

图6 肿瘤基底边缘可见粗短的脑膜尾征(箭头示)。

3 讨 论

3.1恶性脑膜瘤病理特征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布了新的脑肿瘤组织学分类。将脑膜瘤分为良性、不典型性、乳头状及恶性4种类型。恶性脑膜瘤在病理学上属WHOⅢ、Ⅳ级, WHO 提出以下6条标准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2]: ① 细胞结构的丧失; ②细胞成分的增加;③有丝分裂增多;④核的多形性;⑤局灶性坏死;⑥脑组织浸润。恶性脑膜瘤在病理学上属WHOⅢ、Ⅳ级。

3.2临床病理联系 恶性脑膜瘤占成人脑膜瘤的2%~10%,男性多见,多好发于青壮年,少数可见于儿童。常见临床表现①颅内压增高征,因肿瘤对邻近脑组织、颅神经的压迫及瘤体影响脑部血液回流或阻碍脑脊液的循环与吸收而引起。②定位体征,因肿瘤发生部位而异,肿瘤位于大脑凸面可发生急性缺血和癫痫;肿瘤位于大脑镰旁出现颅内压增高、下肢无力,少数引起癫痫、排尿困难;发生在蝶骨嵴内侧和鞍结节的肿瘤早期引起视力减退或兼有视野缺损。③具有侵袭性,复发率高,复发快,远处转移等特点。Mahmood 等研究表明,术后5、10 、15年复发率在恶性脑膜瘤分别为33 %、66 %、100%[3]。故术前正确诊断恶性脑膜瘤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3.3恶性脑膜瘤MRI诊断 绝大多数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良性脑膜瘤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脑外肿瘤特征,多发生于大脑凸面呈半圆形形态,与颅板宽基底相接触,强化后呈明显强化等。本组20例术前均做出脑膜瘤定性诊断。笔者结合相关文献[4,5]认为恶性脑膜瘤还具有以下特征性MR表现: ①瘤体周边缘模糊,无明显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提示肿瘤有脑组织侵袭,术后病理证实本组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浸润(图2)。②肿瘤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或结节状。反映了恶性脑膜瘤生长较迅速,其向各个方向生长不均匀的特性。本组资料中占89%( 16/20)。③T2WI 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一强化。主要因肿瘤生长迅速,易发生局灶性坏死囊变(图3)。④短粗不规则脑膜尾征显示恶性脑膜瘤的征象,与良性脑膜瘤光滑细长的脑膜尾征明显不同[6,7](图6)。⑤颅骨改变多以破坏为主,甚至出现跨颅板内外生长。⑥关于瘤周出血,脑膜瘤出血被称为非典型性表现,但其出现率未见有文献提及。本组有3例是由于恶性脑膜瘤出血而就诊。⑦瘤周水肿发生机制较复杂,其与肿瘤性质间的关系争论较大[8,9]瘤周水肿与其发生部位关系密切,当肿瘤位于矢状窦旁或皮层受压明显时,均可见较明显瘤周水肿,提示有矢状窦或皮层静脉受压为其水肿产生重要原因。本组病例中,重度水肿仅见6例,经观察其与肿瘤发生部位关系密切,故不能作为恶性脑膜瘤定性指标。

3.4恶性脑膜瘤MRI鉴别诊断

恶性脑膜瘤应与以下肿瘤鉴别:①良性脑膜瘤:良性者表现为信号均匀、边界清楚的肿块影,大部分肿瘤有瘤周水肿,10%~20%可见瘤内钙化,但出血、坏死、囊变少见;增强扫描肿瘤有均匀一致的强化,T1WI信号升高明显,边界锐利[10]。②转移瘤:转移瘤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病灶伴有显著的瘤周水肿,位于脑灰白质交界处,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③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多发于脑白质,呈灶性或弥漫性浸润生长,少数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强化强化不明显。④胶质母细胞瘤:好发于幕上,常见出血、坏死,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花环状强化。鞍区者应与垂体瘤鉴别;桥小脑角区者应与听神经瘤鉴别;脑室内者应与脉络丛乳头状瘤鉴别。

综上所述,恶性脑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脑膜瘤形态不规则,肿瘤信号不均匀, 瘤内有多发囊变坏死,全部或部分边缘与脑组织分界模糊, 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有明显的瘤周水肿, 有短粗、不规则硬膜尾征及局部颅骨骨质破坏时,则可提示恶性脑膜瘤的诊断。虽然MRI在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中占有优势, 但MRI在显示肿瘤钙化、密度及对轻微的骨质破坏改变仍不及CT。因此,在诊断恶性脑膜瘤时,应认真全面分析以上MRI表现特征并综合临床病史、CT表现,对个别不典型病例仍需术后病理诊断。

[1] 郭启勇.实用放射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5.

[2] 沈天真,陈星荣. 神经放射科医师应熟悉新的WHO脑瘤分类[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7,3(3):1451

[3] Mahmood A,Caccamo DV , Tomecek FT,et al. Atypical and malig2nant meningiomas. A clinicopathological review[J]. Neursurgery,1993,33(6):955-963.

[4] 邓克学,沈天真,陈星荣. 恶性脑膜瘤CT 与MRI 诊断的比较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7,16(3):136-138.

[5] 曾自三,龙莉玲,黄仲奎,等. 颅内脑膜瘤的MRI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0) 845-847.

[6] 余永强,孟庆勇,陈小妹,等. 非典型性、恶性脑膜瘤的CT、MRI与良性脑膜瘤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1999,15(7):516-517.

[7] 高德宏,宁文德,李玉智,等. 脑膜尾征与脑膜瘤相关的MR强化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2):102-104.

[8] Elaster AD, Challa VR, Gilbert TH, et al. Nenigioneas : MRI and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J].Radiology,1989,170(3):857.

[9] Chen TC, Zee C,Miller CA,et al,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correlates meningiomas [J].Neursurgery,1992,31(2):1015-1016.

[10] 崔世民,只达石.颅内肿瘤影像与病理图谱[M].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46-250.

猜你喜欢

尾征脑膜瘤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超声筋膜尾征在腹外型及腹壁型韧带样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黏液纤维肉瘤增强MRI“尾征”研究进展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肺部超声彗星尾征在急性心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观察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