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抗肿瘤药物双(β-二酮)钛(IV)配合物的合成

2010-01-11袁泽利徐远飞胡庆红张铭钦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杂环甲酰含硫

吴 庆,袁泽利,徐远飞,胡庆红,张铭钦

(遵义医学院药学院,贵州遵义 563003)

新型抗肿瘤药物双(β-二酮)钛(IV)配合物的合成

吴 庆,袁泽利,徐远飞,胡庆红,张铭钦

(遵义医学院药学院,贵州遵义 563003)

目的 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方法 以苯甲酰丙酮、二硫化碳、1,2-二溴乙烷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两个新型含硫杂环双(β-二酮)配体(Ia-Ib)及其钛配合物(IIa-IIb)。结果 合成得到的新型含硫杂环双(β-二酮)配体(Ia-Ib)及其钛配合物(IIa-IIb)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M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论 此合成路线完全可行。

钛β-二酮配合物;抗肿瘤药物;合成

双(β-二酮)钛(Ⅳ)配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二乙氧基双(1-苯基-1,3-丁二酮)钛(IV)(budotitane)和二氯化双(1-苯基-1,3-丁二酮)钛(Ⅳ)的抗瘤活性最好。Budotitane已进入临床试验[1],它是唯一进入抗肿瘤临床研究的非铂过渡金属配合物。其抗瘤特点是对AMMN诱导的结、直肠癌有明显疗效,并且毒性小,无骨髓抑制作用,无诱变性。因此,有关于双(β-二酮)钛配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也就更具吸引力和发展前途。同时,由于配合物的结构与抗瘤活性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其中β-二酮配体中的平面芳香环是该类配合物抗肿瘤的重要活性基团,酸性配体的改变对抗瘤活性无明显影响[2],根据这一特点,在对分子结构进行修饰时,我们把芳香杂环引入到β-二酮一端,并以Cl-为酸性配体,还考虑到含硫杂环基团的化合物,大多数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3-4],为此,为了寻求生物活性更好的β-二酮配体,我们根据活性叠加原理,设计合成了含硫杂环的β-二酮配体(Ia-Ib)及其双(β-二酮)钛(Ⅳ)配合物(IIa-IIb),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M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Vario ELIII型元素分析仪(德国Elementar公司)、Varian 1000 FT-IR红外光谱仪(4000-400 cm-1,KBr压片,美国 Varian公司)、BrukerAV-500型核磁共振仪(瑞士 Broker公司)、MS HP-1100型质谱仪(德国HP公司),WRS-2A型熔点仪(上海易测公司)。

N,N-二甲基甲酰胺(DMF)、苯、苯甲酰丙酮、二硫化碳、四氯化钛、无水碳酸钾、无水乙醇等均为分析纯;1,2-二溴乙烷、1,3-二溴丙烷为化学纯。

1.2 含硫杂环双(β-二酮)钛(IV)配合物(IIa-IIb)的合成

1.2.1 含硫杂环双β-二酮配体(I)的合成 向盛有DMF(20.0 mL)的250 mL的三颈瓶中加入碳酸钾5.5 g(40.0 mmol)、苯甲酰丙酮3.24 g(20.0 mmol)后,常温下搅拌0.5 h。冰水浴冷却下一次性加入1.33 mL(22.0 mmol)CS2后搅拌1 h。然后滴加1,2-二溴乙烷(22.0 mmol)于常温下搅拌反应14 h。将反应物倾入盛有200 mL冰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至析出黄色沉淀,抽滤,用水、95%乙醇洗涤滤饼数次,真空干燥得白色化合物I,产率为65%~71%。

1.2.2 含硫杂环双(β-二酮)钛(IV)配合物(II)的合成 在2.28 g(0.01 mo1)四乙氧基钛(Ⅳ)和20 mL苯的混合液中,搅拌下加入0.022 mo1 I,于氮气保护下回流2 h,冷却,蒸除溶剂,用绝对无水乙醇浸泡,抽滤得目标化合物II,产率53%~58%.

2 结果与讨论

2.1 中间体(I)和目标化合物(II)的结构表征 Ia:白色粉末状化合物,产率:65.7%,m.p.197℃~198℃;1H NMR(DMSO-d6),δ:7.53~7.75(m,5H,Ar-H),3.32~ 3.42(t,4H,SCH2-),1.88(s,3H,CH3-);FT-IR(KBr)ν: 3140(Ar-H),2919(CH3),2559(C=C),1663,1623C= O),1572,1566,(C=C,Ar),1400,1047(C-S),996(C-S), 736,704(C-H,Ar);MS(ESI)m/z:263[M+-1];Anal. calcd for C13H12O2S2:C 59.06,H 4.58;Found C 59.28 H 4.63.Ib:白色粉末状化合物,产率:71.4%,m.p.181℃~183℃;1H NMR(DMSO-d6),δ:7.53~7.84(m,5H,Ar-H),3.33~3.61(t,4H,SCH2-),2.13(m,2H,-CH2-),1.91(s,3H,CH3-);FT-IR(KBr)ν:3137(Ar-H),2920(CH3),2410(C=C),1689,1635(C=O),1570,1565,(C= C,Ar),1247(C-S),978(C-S),740,708(C-H,Ar);MS(ESI)m/z:277[M+-1];Anal.calcd for C14H14O2S2:C 60.40,H 5.07;Found C 60.52 H 5.09.IIa:微黄色固体,产率:53.2%,m.p.252℃~253℃;FT-IR(KBr)ν: 3134(Ar-H),2930(CH3),2375(C=C),1608(C=O-Ti), 1585,1568(C=C,Ar),1410,1320(C=O-Ti),1260(CS),985(C-S),754,698,(C-H,Ar),438(Ti-O);MS(ESI)m/z:577[++1–2Cl];Anal.calcd for C26H24O4S4Ti· 2Cl:C 48.23,H 3.74;Found C 48.36 H 3.61.IIb:微黄色固体,产率:68.5%,m.p.239℃~241℃;FT-IR(KBr)ν:3132(Ar-H),2935(CH3),2361(C=C),1615(C=OTi),1585,1568(C=C,Ar),1300(C=O-Ti),1253(C-S), 993(C-S),750,700,(C-H,Ar),428(Ti-O);MS(ESI)m/z:638[M+-1–Cl];Anal.calcd for C28H28O4S4Ti·2Cl: C 49.78,H 4.18;Found C 49.63 H 4.10.

在中间体I的1H NMR中,化学位移在7.53~ 7.84 ppm为苯环质子氢化学位移,在3.32~3.61 ppm为2-取代杂环中亚甲基S-CH2-质子峰。而化学位移在1.76~1.91 ppm附近为-CH3吸收峰,Ib的2-取代杂环中间亚甲基2.13 ppm附近出现吸收峰。在FTIR光谱中,在3132-3140 cm-1为苯环Ar-H特征振动吸收峰[5],中间体(I)在1623~1689 cm-1的C=O吸收峰在生成目标化合物(II)后在特征吸收峰1608~ 1615 cm-1、1320~1410 cm-1的C=O与Ti形成配合物特征吸收峰[6],在2920 cm-1吸收峰证明了中间体(Ia、Ib)及目标化合物(IIa、IIb)中-CH3和-CH2-的存在;而在1247-1260 cm-1和985-993cm-1处吸收峰为中间体和目标药物分子结构中的C-S吸收峰[7-9],在764、698 cm-1观察到单取代苯环C-H特征振动吸收峰。此外,目标产物(II)还新在410~430 cm-1附近出现的Ti-O特征振动吸收峰[10]。在MS谱图中,中间体(I)都有较强的分子离子峰,而目标化合物(II)则观察到主要碎片离子峰与预期的目标分子结构相吻合。这些特征都证实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2.2 反应条件探讨

2.2.1 中间体(I)的合成条件 对于中间体(I)的合成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中间体(I)在碱性比较稳定,不易脱去乙酰基,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则得不到中间体(I)。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对于形成1,3-二硫杂环化合物当用n≥4的烷基二溴时却得不到关环的新β-二酮配体,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柔性链的增加,不易形成关环的1,3-二硫杂环化合物所致。

2.2.2 目标化合物(II)的合成条件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目标化合物(II)如在含水的有机溶剂中极易水解,因此反应必须在绝对无 水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对于后续处理我们使用了绝对无水乙醇浸泡处理,并且必须在真空(80℃)下干燥,方可得到纯度较好的产物。

3 结论

鉴于含硫杂环基团和双(β-二酮)钛(IV)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我们根据活性叠加原理,以苯甲酰丙酮、二硫化碳等为原料成功合成了新型抗肿瘤药物双(β-二酮)配体(Ia-Ib)及其钛(Ⅳ)配合物(IIa-IIb),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M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1] 唐龙骞,孟昭力,赵彦伟,等.新型抗癌药物β-二酮钛螯合物的合成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1,16(4):274-275.

[2]苟绍华,陈洪超.一种含硫杂环化合物对水稻常见病菌的生物活性[J].农药,2008,47(7):521-531.

[3]赵彦伟,原惠玲.双(β-二酮络)钍(IV)螯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药学学报,1993,28(5):397-399.

[4] 颜莉,赵吉寿.含硫Schif碱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J].合成化学,2010,18(1):86-89.

[5]刘陟,杨频,吴长举.二氧二(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合钛的合成及表征 [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13(1):24-27.

[6] 袁泽利,胡庆红,吴庆,等.新型大环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9,29(2):279-282.

[7]胡庆红,袁泽利,吴庆,等.二氨基硫脲双核席夫碱和其配合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J].应用化学,2009,26(5):534-537.

[8] 戴晴,王志,刘燕,等.一种新型含硫杂环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3):135-137.

[9]利越,陈京才,曹和平,等.新型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衍生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1,9(5):433-435.

[10] 周朝晖,洪麒明,邓远富.过氧氨三乙酸钛配合物分子前体热分解制备纯钛基复氧化物[J].化学学报,2004,62(24): 2379-2385.

Synthesis of New Bis-β-diketonato Complexes of Titanium(IV)Containing S-Heterocyclic

WU Qing,YUAN Ze-li,XU Yuan-fei,HU Qing-hong,ZHANG Ming-qin
(School of Pharmacy,Zunyi Medical College,Guizhou Zunyi 563003,China)

ObjectiveFor exploiting novel antibacterical agent.Methods The middle compounds(Ia-Ic)and title compounds(IIa-IIc)were synthesied with 1-Benzoylacetone,carbon disolfide and 1,2-dibromoethane.Results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middle compounds(Ia-Ic)and title compounds(IIa-IIc)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elemental analysis, IR,1H NMR,MS.Conclusions The synthetic routes are practical.

β-diketonato complexes of titanium;antitumor agents;synthesis

O626.163

A

1000-2715(2010)05-0426-02

2010-01-20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10]2223);遵义医学院中青年科研启动基金(2009012)

吴庆(1968~),女,副教授,主要从事配位化合物的合成。

李 勇]

猜你喜欢

杂环甲酰含硫
N-氨甲酰谷氨酸对滩羊乏情期诱导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一种应用于高含硫气井的智能取垢器系统设计
基于Fries-Schmidt串联反应的对羟基苯甲酰四氢吡咯的合成及初步机制研究
含硫柳汞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N-甲酰化反应研究进展
2,5-二甲基苯甲酰甲基酯合成方法的优化
N-杂环化合物:从控制合成到天然物
熟肉制品中杂环胺的形成与抑制研究进展
(2E,4E)-N-(2-氨基乙基-5-(苯并[d][1,3][二氧杂环戊烯]-5基)戊-2,4-二烯酰胺的合成及其降血脂作用
提取含硫银精矿中银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