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沿海产业带的共生性分析

2010-01-07史安娜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产业带共生

南 岚 史安娜

摘要: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的沿海开发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其相关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章将共生理论引入沿海开发的研究,从共生的视角,确立连云港的龙头地位;分析沿海发展共生信息通道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最大限度实现沿海开发的资源共享。为江苏沿海开发的研究再添奇葩。

关键词:江苏沿海;产业带;共生

今年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将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实质性地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江苏沿海地区处于我国沿海、沿江和沿陇海兰新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如何将其发展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成为经济学界探讨的热点。本文将共生理论引入沿海开发的研究,从一个崭新的视角为为江苏沿海开发的研究再添奇葩。

一、 江苏沿海产业带的共生要素分析

江苏沿海产业带是在江苏省内经济区划中,以海岸线及城际干线为依托,由众多相互配合协作密切的产业部门,围绕港口资源,“串珠成线”,在港口所在中心城市全境形成的产业集聚。如果将江苏沿海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苏东的这三座城: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依港而成的产业带就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共生系统,它们因其独特各异的资源禀赋傍海而聚,为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同时带动中西部发展而结成的一系列共同发展的共生关系。

1. 禀赋各异的共生单元。沿海产业带作为一个共生系统,是一个多种产业集群的聚合,是指依托港口服务的各节点企业或机构以港口为集聚地,所结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节点企业或机构,为实现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而共生,而节点企业内部及之间因共生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从而带来共生系统成员和整个系统效益的增长。苏东三市的因港集聚的企业就是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在沿海产业带中,节点企业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结成联盟,每个企业在各自优势领域为系统发展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形成沿海产业带的优势互补,成员企业之间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沿海产业带有着其它系统共有的特征,又因其产业特征体现着自身独特的系统特征:区域同一的港口空间集聚性;共生关系多样性;产业分工专业性;不可逆的共同进化性;文化的根植性和自主增容性。

江苏沿海开发的战略定位是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因此重在港口。连云港作为江苏唯一的出海口,新欧亚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是无可争议的沿海开发的龙头,而连云港港则是连云港发展的龙头,是江苏沿海开发的重中之重。南通港处于长江、黄海交汇区域,也定位为国家沿海主要港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盐城大丰港位于江苏沿海地区中部,已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其它地方港区也在积极推进中。因此港口综合服务产业处于整个产业带中核心地位,以港口综合能力的提升结合沿海地区资源优势,带动石化、钢铁、车船、粮食加工、海洋渔业等临港产业发展,并以此促进沿海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建设东部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和新能源基地。

2. 多层次的共生网络。沿海产业带的共生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基于港口服务活动的大中小企业之间,反映整个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供需、竞争和互补的复杂共生关系。整个产业带沿供应链链式共生,各临港产业企业(石化、造船、钢铁、粮食加工等)围绕港口物流服务企业星式共生,其它特色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配给服务等)与临港企业群层状共生,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共生关系网络。

3. 正向诱导的共生环境。沿海产业带作为一个共生系统,必然根植于它所栖息的环境之中,和周围环境产生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流,进行双向激励或约束。江苏沿海产业带的共生环境是指影响整个产业带的所有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总和。其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拥有建设大型深水海港的条件;地处我国沿海地区中部,是我国沿海、沿江、沿陇海线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为国内能源资源的区际调动和国外资源的进口提供了便利的通道。社会产业特色显著: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与建筑业较发达,纺织、机械、汽车、化工等已成为主导产业;旅游业与海洋产业特色鲜明,具有比较优势。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看,长江三角洲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环渤海湾地区的飞速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江苏沿海产业带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共生环境。

二、 江苏沿海产业带的共生机制分析

1. 江苏沿海产业带的共生界面分析。共生界面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的接触方式和机制的总和,或者说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或载体,是共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有介质的内生界面,江苏沿海产业带的共生界面具有信息传输功能、物质交流功能、能量传导功能、共生序的形成功能和分工与合作的中介功能。共生界面性质常由共生界面特征值表示,它的性质和功能直接影响着共生单元之间共生度。如果共生界面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传递速率快,则有利于形成理想的共生度。反之,则不利。特征共生度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要通过共生界面来实现。共生界面特征值大,传送速率越慢,达到理想共生度的时间越长;反之,则越短。

共生系统一但形成,它就会产生单个成员所不能产生的新能量,它反映了共生成员之间因共生获得的经济效益。而这种能量源于共生界面的分工与互补作用,因此,在江苏沿海产业带中,共生界面的性质与功能决定共生动力机制的优劣。共生阻尼机制由共生单元之间的性质差异、空间距离以及共生界面的介质性质所决定,它由共生能量的损耗来表达,能量损耗的程度即反映了共生阻尼的程度。共生界面的特征值?姿就反映了共生阻尼的程度。?姿越大,能量损耗越大,阻尼也越大。环境诱导机制体现共生环境对共生系统的作用,共生环境与系统之间有一种或几种介质构成的共生通道,环境对共生系统的诱导作用正是通过这个通道完成的。这种诱导作用机制反映了环境宏观序参量对微观共生系统的不可抗拒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将沿海产业带的共生界面分为:市场诱导界面和政府诱导界面。

2. 江苏沿海产业带的共生能量分析。整个江苏沿海产业带的总能量就是指每个共生单元企业在非共生条件下能量以及共生新能量的总和。其中,共生新能量就是共生过程给共生系统带来的净能量。换而言之,共生新能量也就是产业带内所有企业因产业集聚所获得的额外剩余利润的总和,它是比单个企业简单加总实现更大绩效的表现形式。

共生度是反映两个共生单元之间或共生单元与系统之间的质参能量相互影响的程度的参数。对于整个江苏沿海产业带而言存在两个共生度,一是单要素共生度,即各个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度,二是全要素共生度,是共生单元企业与整个产业带的共生度。单要素共生度是基础,全要素共生度才是反映共生单元企业与整个江苏沿海产业带的相互作用特征,它对江苏沿海产业带共生系统的能量形成与增长起决定作用。共生度越高,共生能量越大;反之,则越小。共生新能量的增加必须提高共生度,提高全共生要素度就必须改善单要素共生度,也就是要改进各共生节点单元企业及其作用的共生界面,减少界面的阻力作用,减少共生损耗。

信息丰度是指在一定时空结构中共生单元之间对对方信息量的获取程度,任何共生单元都不可能占有其他单元的全部信息,即存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共生关系形成前,都会有对共生对象的识别过程,共生识别过程也是信息丰度增加的过程,如果共生单元双方的识别速度不同,则先达到临界信息丰度的单元成为共生关系形成的初始推动者。越接近临界信息丰度边际密度损耗越小;反之,则边际密度损耗会越大。也就说,在江苏沿海产业带中,信息的高度共享能带来边际能量损耗的减少,从而增加系统的新增能量。

在江苏沿海产业带中,共生密度反映同类共生单元的多少,即同质节点的多少。对于共生密度对稳定性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港口综合服务业而言,港口综合服务供应商的密度最少,作为江苏沿海产业带的核心企业,以绝对优势实现信息管理,协调运作,实现港口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密切相关的临港产业应当随着港口综合服务能力正向变化及所产业带内资源利用反向变化。集群中共生维度反映异类共生单元的多少反映,即异质节点的个数。它反映了产业带内部在产业链上的分工程度大小。由于沿海产业带中产业类别众多,专业化分工较细,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其共生维度是较大的。共生密度均衡和共生纬度均衡是反应江苏沿海产业带共生关系的动态指标。密度增加是指同质节点数量的过程是集群能量增加的过程也是共生损耗增加的过程,所以江苏沿海产业带中的同质节点成员企业数量不可以无限制增加,超过了临界值,会导致同行业的过度竞争,降低整个产业带的整体效益。维度均衡反映了江苏沿海产业带中的产业关系,也就是异质节点的增加,在既定的时空条件下,产业的数量也不可过度膨胀。在产业带中,形成共生关系的产业种类随着共生能量的增加可以继续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有一临界状态,超过临界状态,异质节点的增加就会使能量损耗部分大于能量增加部分,从而导致整个产业带效率、效益的下降。因此,合理布局,差别竞争正是对共生均衡的战略体现。

三、 江苏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几点建议

首先,明确一个核心,以龙头辐射整个产业带,全面加强江苏沿海产业带中各成员企业的自身建设。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战略》中以连云港为龙头,重在强调连云港独特的港口禀赋与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的战略地位。因此,推动港口的快速发展的龙头地位不能动摇,而提升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则是发展港口的重中之重。因此以市场为主导,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多种形式发展港口的综合服务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其核心能力,以“一体两翼”的组合港口战略布局推动一纵一横“T”型产业带的建设。而港口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港口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港口吞吐到海陆空货运等多方位提升集疏运系统能力,解决物流需求增长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瓶颈”制约;“区港联动”战略的实施,发展保税物流园区,将保税物流园区建设成江苏沿海发展的有效载体,适度发展物流相关配给与服务产业,进而形成合理布局、运转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只有在港口量能极大提高的基础上,才能依据规划的合理布局,全面发展产业带中各成员企业,将沿海产业带建设成为新型的工业基地,特色的农业基地和国家的新能源基地。

其次,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共享促进资源共享,全面加强江苏沿海产业带的资源整合。

信息的互通是整个产业带有序共生,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整个产业带中的各式资源沿供应链快速流动的根本保障。因此,建立一个高度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为物流供应链,产业供应链提供流畅的共生信息通道。并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在整个产业带内实现资源的配置整合,合理布局,竞争互补,错位发展,形成流畅的供应链共生物质通道。在强调产业建设的同时,协调发展金融、保险、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品流通、中介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切实发挥服务业对沿海产业带发展的支撑与提升能力。整合优化产业带的全体资源,共同构筑沿海产业高地。

再者,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促进作用,举全省之力推动江苏沿海产业带建设。

加强政府有形界面与市场无形界面的有机结合,以规划为指导,统一布局。在坚持岸线资源和后备土地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最大程度利用土地岸线资源,加大对沿海港口群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真正将江苏沿海各港口“串珠成线”,形成优势互补的“链”式共生,错位发展的生动画面。有计划地引导大项目、大企业落户江苏沿海,并在财税、融资、土地等方面给予明确的保障措施。加快沿海产业发展软环境建设,提升政府机关行政效率、优化投资和产业服务软环境,使之国家发展战略相呼应,营造一个良好的推动沿海产业带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 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 黄莉新,王建华等.深入贯彻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新华日报,2009-07-18.

3. 成长春等.关于江苏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几点建议. 新华日报,2009-08-11.

4. 刘志彪.深刻认识江苏沿海开发的战略意义.人民日报,2009-08-1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R05B02)。

作者简介:史安娜,河海大学商学院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岚,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9-10-03。

猜你喜欢

产业带共生
加快辽宁网红经济发展的对策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高速公路产业带形成机理的数学物理方法描述
促进哈尔滨市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研究
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路径研究
论区域分工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共生
产业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