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辽宁网红经济发展的对策

2020-05-10刘晖李宝杨盼君史鑫鹏

党政干部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政策扶持产业带网红经济

刘晖 李宝 杨盼君 史鑫鹏

[摘  要]近年来,网红经济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辽宁应抓住机遇,分析发展网红经济的可行性,找到存在的问题,尽快进行合理战略布局,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网红经济发展。

[关键词]网红经济;政策扶持;产业带;行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0)08-0046-09

一、网红经济相关研究

目前,网红经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网红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模式,主要指网红自身或者网红背后的操作者利用网红的公众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一定的变现渠道来获取经济利益的商业模式。[1]笔者以“网红经济”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7月16日,共检索到59篇相关论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对网红经济的研究主要围绕网红经济兴起的原因、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网红经济对其他行业的影响、网红经济的发展趋势这四条主线索展开。

(一)网红经济兴起原因分析

以王卫兵[2],丁师军、王珊珊[3],韩旭、陈守则[4],奚路阳、程明[5],余露莹[6]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网红经济的产生有其内在的逻辑,其中网络条件下的自媒体趋势是前提,社会价值多元化、社会心态多样化是基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新创业政策导向是网红经济兴起的现实背景。学者们分别从新媒体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资本的大量投入、用户群体的年轻化、网红自带流量等方面对网红经济兴起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认为这些是导致消费者消费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并促进网红经济商业模式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网红经济商业模式探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对网红经济商业模式的分类。如白敬璇[7]认为,由于网红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所依赖的平台不同,网红经济模式可分为四大类:粉丝经济、自媒体引导沟通、网络红人和IP的融合共生、经纪公司包装的注意力经济。二是对网红经济商业模式双刃剑属性进行分析。如黄佳莉[8]提出,在网红经济发展中存在竞争激烈、内容创新不足、监管不力等问题,而且供应链不完整、商品信息夸大、商家收益和投入差距过大等是网红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隐患。郭雅文、肖筱[9]对电商直播模式的发展优势及其所面临的瓶颈进行分析,指出要对市场进行引导规范并提出使网红主播、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实现共赢的经营策略。三是探索网红经济商业模式盈利的路径。如李媛媛、杨肖笛[10],徐岚[11]等学者们提出,在网红经济时代,企业应该借势营销,树立品牌人格属性,吸引粉丝,增加互联网流量。

(三)网红经济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分析

梁萌萌[12]结合财务指标分析如涵控股的盈利模式,从盈利模式五要素理论角度探讨了电商企业盈利模式问题。邓小云[13]阐述了物流企业在网红经济下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王业松[14]借助经典网红营销案例,对网红经济下“三农”市场营销战略的具体运用提出了相关建议。郭娜、程祥芬[15]以“巧妇九妹”为例,分析了如何有效利用网红经濟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郭珍梅、綦琦[16]对国内航空直播营销模式创新进行分析,从拓展销售渠道、提供个性服务、增加客户黏性、加强产业联动等方面提出促进航空直播营销模式可持续创新的建议。

(四)网红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张晓卿[17]、王美丽[18]从网红经济产业变现模式和产业化链条、运营方式等角度探讨了网红经济未来发展趋势。李星霖、郭将[19]认为可以通过有效的技术和文化创新实现网红经济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网红经济作为新经济现象,已经引起了学者和企业界的关注。但目前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红经济内涵、演变过程、对其他行业影响、未来发展趋势的探索,而结合地区特色,从战略布局及政府扶持角度进行的实际应用性研究十分匮乏。

二、国内网红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网红公司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公会娱乐公司(以下简称公会);另一类为多频道网络(Multi-Channel Network,以下简称MCN)。公会是网络游戏中的网络用语,即网络游戏玩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自发结成的组织,以打造主播为目的,而主播们称呼自己的经纪公司为公会。MCN是依托于美国的Youtube平台及其运营机制而创生出的新的商业模式。MCN机构相当于中介机构,主打直播短视频内容策划,是内容生产者、平台方和广告方之间的中介组织,是将众多能力相对薄弱的内容生产者聚合起来建立频道,帮助他们制作短视频并实现视频分发,帮助他们实现商业价值变现的机构。2009年MCN模式引进中国后,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国内头部MCN机构的产业链比较成熟,与抖音、快手、腾讯等平台合作,策划和制作短视频,为签约网红提供推广营销、流量变现等多种商业化服务,并按规则取得收入分成,有力地促进了网红经济的整体发展。公会与MCN机构都是以打造网红为目的的组织机构,其主要区别在于:MCN机构主打短视频制作,以内容推网红;而公会则主要打造主播。但现在短视频平台也开发了直播功能,头部网红往往会跨平台宣传,公会与MCN机构两者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2019—2020年中国MCN机构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MCN市场规模为168亿元,到2020年底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45亿元,机构数量将达到28000家[20](见图1)。MCN机构将品牌核心价值直接传递给消费者,同时集聚粉丝流量回馈给品牌商,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简化中间环节,提升变现效率,MCN已然成为一种新模式、新业态,并且开始向多业态转化。特别是2020年以来不仅影视明星走进直播间,而且一些商业领袖及各地地方官员也纷纷现身直播间推销品牌产品,巨大的流量和销售额让网红经济迅速跻身新经济行列。

猜你喜欢

政策扶持产业带网红经济
央视点赞!《新闻直播间》聚焦澄海玩具产业带
硬核!玩具产业带综合体助力,看广东澄海宝奥城怎么做?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关于“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铜陵市跨江发展战略研究
“网红经济”的阴影
北京市北部山区旅游产业带建设与旅游型城镇化研究
“网红经济”是种社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