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BA教育仍要坚持“又红又专”

2010-01-07胡海鸥周祖城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品牌建设道德教育

欧 平 胡海鸥 周祖城

摘要:文章认为“又红又专”仍然很能用来表述专业才能和社会责任及道德理念并举的培养要求,MBA教育也要突出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境界,才能培养符合改革深化要求的商界精英。只要以明确的社会责任及道德教育理念为先导,以良好的校园道德文化为依托,以贯彻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和所有环节为目标,以严格管理和促进交流为保障,就可以不断提升和完善MBA的社会责任及道德教育,取得相当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MBA教育;社会责任教育;道德教育;又红又专;品牌建设

现在我国MBA教育对专业能力的重视日趋提高,但是,社会责任感及道德理念的要求却有些淡化。实践表明,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责任及道德教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培养出“又红又专”的商界精英,他们既有非常出色的专业能力,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道德理念,这才能满足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对人才的要求。

一、 “红”的内涵与时俱进

作为一个历史名词,“红”的初始内涵也许已经与今天改革开放的形势不相匹配,但是,作为培养目标的定位,没有比“又红又专”的提法更为完整,更有特色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将“红”调整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道德理念,这个提法仍然可以作为今天MBA培养目标的准确表述。鉴于我国MBA教育已经非常重视和强调“专”的教育,本文则主要讨论“红”的重要、“红”的落实和“红”的保障。

我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越来越暴露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不仅滞后于我国改革的深化,甚至与之严重不匹配。从豆腐渣工程,到对官员的送礼行贿;从偷税漏税,到哄骗欺诈;从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到次五茄针剂中毒;从潜规则猖獗,到做假账泛滥……这些都不仅是无良商人的大胆妄为,更是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的表现,这就更加凸显“红”的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肯定,没有“专”的支撑,“红”的意愿就没有实现的条件,再好的道德理念也只能束之高阁;而没有“红”的导向,“专”就非常可能走错方向,如用三聚氰胺虚假地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将假账做得像真的一样不易识破等的背后都有“专”的作用,可见“红”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算过分。

也有人会说,“红”的教育在小学中学大学已经完成,没有必要在MBA阶段再重复进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仅因为MBA教育需要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公民教育和商业道德教育,而且因为我国社会正在转型,对道德问题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提升和调整,这是许多MBA学生以前的道德教育中所没有的。譬如,我们以前的道德是牺牲和奉献的道德,现在的道德则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这就需要我们顺应这种转轨,深化、细化和强化转轨经济的道德教育。尽管,我们不能寄希望“红”的教育能阻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的下降,因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加强了“红”的教育,提高我们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他们就能自觉抵御无良商人的诱惑。不仅在专业能力上,更在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行上成为商界标杆,从而在其他条件的配套下,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回升。

在西方国家,从宗教伦理,到个人诚信档案,以及比较完备严密的司法监管,使得整个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水平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即使这样,西方国家不断出现的企业丑闻,也使商学院也掀起一股将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的教育更深一步地渗透到MBA课程中的热潮(Philip,2007)。比如美国哈佛商学院、凯利商学院等开设了专门针对解决社会问题的相关社会责任课程;诺丁汉姆大学和印地安那大学甚至还专门设立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MBA项目(Aisner & Kavanagh,1999)。我国的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有关社会责任和道德教育错位和缺位的问题很多,监管漏洞很大,缺乏精神支撑,这就决定了非有MBA学习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教育补课,则不足以培养满足改革开放深化要求、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所以,我国的MBA社会责任和道德教育则无论怎样强调都不算过分。

二、 “红”的缺位不利于MBA教育

在我国目前MBA培养过程中,“才能一手硬,品德一手软”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大多商学院的课程培养计划中,还没有专门针对学生社会责任和道德思想的教学内容,更不用说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根据交大安泰周祖城教授在2007年为期一年的关于中国MBA企业伦理学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Zucheng Zhou,2008),只有40%的商学院开设企业伦理学及类似课程,而在这些商学院中,只有40%是将企业伦理学课程设定为必修课。相比较而言,在美国,截止到1993年,90%以上的商学院开设了企业伦理学方面的课程。

我们的学生确实越来越聪明和有才干,但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德却没有相应的提高,以致一些用人单位对MBA学生有爱其才干,惜其表现,用之不易,弃之不舍的倾向。这不仅会使我们的学生失去充分发挥才干的平台,也阻碍他们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目前在MBA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存在着这样的倾向,即上课迟到早退缺席,作业拼凑粘贴;对自己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对老师横挑鼻子竖挑眼,对管理部门则多有批点非议;对同学也以我为主,无论其他。也有的同学看重构建人脉平台和加入拥有身份标识的俱乐部,更甚于掌握学识和才能。面对这样的成人和事业小有成就的学生,老师往往保持最大限度的容忍,他们往往不敢严格要求,甚至可能迎合学生的不尽合理要求,以求一团和气,换取较高的学生打分。如此倾向虽然只是“起于青萍之末”,但若任其滋生蔓延,则不仅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严重影响品牌建设。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在就学期间促使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德上有明显的改观和提高,他们就很难成为商界精英和企业界领袖。这就更需要结合我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实际,在MBA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和所有环节突出对学生的“红”的教育。

三、 全方位各环节地落实“红”的教育

1. 强化道德教育理念,构建校园感恩文化。MBA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教育应该明确定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掌握现代经济与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经济与管理精英人才”。根据这样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和培育创新文化和感恩文化。例如:在第二课堂开展各类文化学术论坛和讲座,在校园中放置各类标牌宣传板,以构成鲜明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积极组织各类志愿者活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灾区捐款捐物等的慈善活动,来激励和教育学生;在学生即将离开校园之际,以含有“担社会之重任,图民族之复兴,谋人类之福祉”的毕业宣誓,来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理念。

2. 加入道德要求,把好进门环节。学生入学时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的实际水平决定将来培养教育能够提升的高度,所以,在MBA入学面试的环节上加入额外的面试分,以衡量考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如果这个得分明显偏低,那就会影响他们的入学。面试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以观察考生的反应,例如:如果你发现学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如果你在工作和学习中遭遇一些麻烦甚至委屈,你又将怎么办?如果别的同学学习不认真,你会改变你的初衷吗,为什么?尽管,对这样提问的回答未必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但是,它们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面试官做出判断,并且提醒学生关注社会责任和道德问题的重要性。

3. 做好入学教育,端正学习动机。除了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野外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外,应该将社会责任和道德教育作为每年的入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此环节,应强调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认识MBA学习不是为了挣大钱,而是为了成为稀有生产要素,成为最优秀企业家和商界精英,所以要有毛主席年轻时候的气概,“粪土当年万户侯”。而要具有这样的气概和精神境界,就要从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则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MBA学习不仅是为了文凭,更是为了人品,“才能诚可贵,做人更重要”。在入学前,还可增设新生的“学生手册”笔试考试,这就能让学生了解每项学校规定和要求,以及自己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承担的责任。

4. 严格教学管理,规范平时行为。社会责任和道德教育不仅在于说,更在于做,只有贯彻落实在日常操作中,才能于无声处,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具体表现为教师们严格执行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如迟到者没有得到老师许可,不能坐下来。缺席一定记录在案,并要表现在期末成绩中。上网、打电话等要受到老师的坚决干预,也要影响平时成绩;抄袭作弊等更要受到严厉的批评,有关成绩全部无效。在目前的社会风气中,不服气和说情等的干扰力量非常之大,要严格执行落实各项规则的确很不容易,但是这种管理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和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也需有老师专门逐个地解决有关同学的思想问题,在严格有关制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园的和谐。

5. 结合专业学习,开设道德课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开设社会责任和道德教育的课程可以提升学生对社会责任和道德问题的理论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是MBA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了让中国的MBA社会责任和道德教育的课程教学有更大的发展,商学院需在外部推动和自身完善两个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Zucheng Zhou,2008)。外部推动方面,包括:中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此类课程教学应有明确的要求,而不只是鼓励和建议,应要求商学院至少开设一门这方面的课程,而且把它列为必修课;企业、认证机构等社会团队需对商学院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教育有更加明确的要求,同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配合。自身完善方面,除了需要进一步明确商业道德课程教学目标,加强教材和案例建设,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外,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所以应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到社会责任和道德教育课程教学中来,加强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定期举行此类课程教学研讨会,建立相关教学与研究网站,共享教学资源等等。

6. 构建交流平台,切磋管理艺术。需要不定期地举行MBA的教学研讨会,提高教师对严格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给他们提供交流和切磋的平台,在这样的会议上,教师们发表各自的意见,指出和分析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规范完善的建议,特别是让大家共享以严格管理赢得学生普遍认可的成功经验。这个平台上的各种思想碰撞,还会产生新的火花、新的见解,极大地促使整个团队教学和管理水平,这就是将管理部门对教师的要求转化成教师实际可操作的抓手。同时还可以实行严格的教学督导制度,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去听所有教师的课,总结成功教师的经验,将其转达给教学有所欠缺的教师,给后者把脉提建议,这就能在更深的层次上保障MBA社会责任和道德教育的贯彻实施。

如果能将以上六条切切实实地贯彻到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环节中,以明确的社会责任及道德教育理念为先导,以良好的校园道德文化为依托,以严格管理和促进交流为保障,就可以不断提升和完善MBA社会责任及道德教育,取得相当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海鸥.道德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周祖城.企业伦理学教学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3. Aisner and A.Kavanagh, Business school hon- ored for social enterprise activities, Harvard University Gazette Retrieved June 14,2007.

4. Philip L.Cochran, The evolution of corpo- 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vailable online 9 October 2007 Executive Digest.

5. Zucheng Zhou, Ping Ou and Georges Enderle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 for MBA Students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中国MBA企业伦理学教学:现状与前景),the Fourth ISBEE World Congress 2008(第四届ISBEE世界大会)15-18 July 2008,Cape Town, SOUTH AFRIC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2064)。

作者简介:胡海鸥,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祖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欧平,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博士生,MBA办公室主任。

收稿日期:2009-10-10。

猜你喜欢

品牌建设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浅谈初中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浅谈新时期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提升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营销策略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