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大“触网”

2010-01-03实习生

浙江人大 2010年10期
关键词:触网问政网民

■实习生 练 伟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人大如何善待、善用网络,如何在网络时代保持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各级人大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近些年来,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纷纷“触网”,在“拍砖”、“灌水”中不断探索前行。

人大“触网”

■实习生 练 伟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这段讲话,旋即成为“官员对话网民”的经典语录。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手机网民2.7亿,高居世界首位。

吴邦国委员长曾表示:“人大最大的优势是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人大最大的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如何善待、善用网络,如何在网络时代保持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各级人大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

网议:民意快速通道

网友豆豆:“世博期间政府搞了很多建设也拆除了不少违章建筑,力度大效果好,但是世博结束后城市建设和拆违的力度会保持吗?还是闲置不管?”

网友“玻璃石”:“今年上海空气质量格外好,是因为郊区秸秆都没有焚烧,很多大楼都停工了,怎么能够保持世博之后空气质量依然好呢?”

…………

2010年9月10日中午,上海人大公众网举办“人大网议日”活动,一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两名市人大代表就“如何建立世博后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这一话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互动交流。

据介绍,上海的“人大网议日”创办于2005年3月25日,被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确立为2005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开始阶段,每月举办一期活动,邀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担任主要嘉宾,围绕常委会年度工作重点和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网络聊天系统与网友沟通。

2006年3月,“人大网议日”在运行一周年的经验基础上成功改版。一方面,修改完善了《“人大网议日”组织实施办法》,确定了网议议题定期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制度,真正做到“百姓话题百姓议”;另一方面,网议活动改为每月举办两期,分别是当月10日和25日中午(若遇双休日,则提前或顺延),每次网议时长为1小时。

“通过多年的运行,‘人大网议日’成功搭建了一条人大代表与市民之间互相沟通的‘快速通道’。”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表示,“人大网议日”现已成为上海市广大市民交流热点问题、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便捷渠道;成为展示人大风采的舞台和宣传人大制度的窗口;成为代表沟通选民的桥梁和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通道。

“‘网议日’的特点在于‘议’,它是用网络的语言、网民的视角、聊天议论的形式,与网民平等对话和交流。”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朱言文指出,自由、轻松、平等的互动氛围,是“网议日”获得群众认可和好评的主要原因。

“‘人大网议日’的设立,体现了人大更加尊重民意,更加注重普通人的声音。如果请几个普通老百姓到会议室去讨论,可能因为各种因素,他们有话不敢说,有话不想说,或者有话不会说,结果是程序走到了,但是真话却不一定听到。”网友“三加一”表示,“在网上就不一样了,网民可以尖锐地批评政府部门的工作,可以很直率地向人大代表提问。我在网上看到那么尖锐的问题,确实让人感到他们与网民是在用心对话。”

从“后台”走向“前台”

上海“人大网议日”自开通以来,广受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全国人大和其他各地人大也用自己的方式纷纷触网、“冒泡”。

“当了人大常委会委员和财经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我只有一票的投票权,但是我更看重我在人大会议上的发言和投票能否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2009年8月26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财经委部分委员就“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问题与网民开展了对话。在被网友问及“到人大以后是不是觉得担子轻了,工作少了,没有什么权力了”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这样回答。

毫无疑问的是,在网络时代,通过网络在线问答的形式与网民进行交流,体现了人大的沟通诚意,也拉近了网民与民意机关的距离。近年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围绕立法和监督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有关人士与网民对话;贵阳举办“人大网议日”,着力网络问政;重庆、广东主打网上信访、视频接访和手机信访……各级人大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上“大展拳脚”。

网的织成,有赖于线的组合。综观各地人大的做法,我们不难发现,人大触网有两大基本的舞台:“后台”和“前台”。

据专家介绍,所谓“后台”是指人大充分运用网络技术、网络平台向社会公布信息、宣传政策法规、征集民意并及时反馈等,如网上信箱、网上信访、人大博客、人大常委会主任留言板等。例如,宁波市江东区人大代表“网上窗口”于2009年10月设立仅一个月,累计接待网民150余人,回应意见、建议180余条。

此外,人大与财政局实现联网,力推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堪称人大利用网络优势,借助“后台”实施监督的经典举措。

“今后,财政花出去的每一笔钱都将第一时间进入人大监督的视野。”2005年12月14日,汕头市本级“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正式开通,市人大常委会与市财政局实现联网,人大对政府花钱进行实时监督,打造“透明钱柜”,力推“阳光财政”。

“2月1日到3月3日,嘉兴市白蚁防治所共支付财政支出15笔,计77483.59元。”2008年3月3日,嘉兴市人大财经委建成“嘉兴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预算执行在线监督系统”,使财政钱柜真正变成“玻璃钱柜”。

然而,“后台式”触网并非万金油,不能包治百病,单向、僵硬的互动方式也容易失去“粉丝”。为此,人大纷纷探索“前台式”的运作方式,努力营造一个双向、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互动模式。“人大网议日”、视频接访、人大常委会委员在线会网友等形式的“前台式”模式正赢得越来越多网友的支持,纷纷“顶帖”叫好。

“我上网一年来,已经在网上写了两百多篇文章。有的文章因为说到网友的心坎上,上帖两天时间点击率超过一万次,确实让人感到开心。但是,在跟帖的网友中,有人这样对我说:‘你在这里说了,政府官员听得到吗?上网的都是你我这样有话要说的人,但是说了也白搭。’”网友“三加一”认为,上海设立“人大网议日”,给网民一个和人大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既可以让老百姓的意见通过人大来影响政府决策,也是人大宣传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在“口水”、“拍砖”中前行

“网上提问是不是‘提了白提’,网上留言是不是“留了白留”,网上拍砖是不是‘拍了白拍’。”网友疑虑,人大“触网”是华丽的“T台走秀”还是“脚踏实干”?

据人民网的调查显示,许多网友对网络问政真正的效果存在疑问,只有15%的网友认为网络问政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50%的人不知道,35%的人认为不能得到解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等学者认为,不能对网络寄予太高期望,“‘谁来问政?向谁问?是否可以问出结果?’如果不能回答这些问题,网络只能成为走秀的T形台。”

网友和专家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人大应该扮演何种角色,会不会成为政府的二级“衙门”,民意是否被采纳,在线议题是否切合百姓利益,这些问题尚需实践的检验。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有些人大工作还仅停留在形式上,鲜有实质性的突破。例如,监督议题网上征求意见,由于事先没有广泛宣传,事后没有及时反馈,导致收集来的建议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有些代表虽然开设了博客,但只在人代会前才“偶尔露峥嵘”,大有作秀之嫌。立法项目以及法律草案征求群众意见,尽管老百姓提了许多建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法律法规依然没有在群众高度关注的矛盾集中点上“切一刀”,依然在节骨眼上含糊其词,以至于网民参与逐渐“由热转冷”,甚至乏人问津。

“领导同志亲力亲为做一件事情,实际上是倡导一种风气,意义在于带动领导更加注重通过网络问政推进民主形式。”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回应网络问政“作秀”质疑时的一番讲话无疑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广州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南方民间智库”创始人之一彭澎亦表示,不要指望在网络平台上解决所有事情,大家都要有理性的认识、理性的互动,这样才能建立和谐有序的互动平台。

人大“触网”要耐得住时间的检验还需练就一身“硬功夫”,重点在于定好位、选好题,走常态化之路。可喜的是,全国和地方人大在搭建网络桥梁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上海“人大网议日”广纳民意的长效机制受到全国普遍好评和学习。例如,2007年9月,在上海开展的以“如何消除城市犬患”为议题的“人大网议日”活动中,网友们为出台《上海市养犬管理办法》建言献策,场面热烈。“办理养犬证费用蛮高,办理狗证的费用用在何方?”“每个养犬户,收取一定的资金,成立犬患保险基金,任何人被狗咬伤,直接从保险基金中提取医疗费,不必因为医疗费不到位而错失治疗时机。”网民的声音不绝于耳。

“刚开始,网民会有顾虑,不敢在‘人大网议日’活动中‘冒泡’,反映的意愿也不太强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人员表示,将“人大网议日”做成人大常委会的常态化的品牌工程,可以打破网友顾虑,提高网友的积极性,使他们勇于“拍砖”。

网言网语,是是非非,网络可以说是理性与非理性相互掺杂的大熔炉。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使网络民意真正做到货真价实,人大还需有所作为。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同志表示:“人大机关应培植主流网络媒体,同时培养一批网络评论员,在各种论坛里面凡是涉及人大话题的,能发出主流声音。人大在加强舆情动态的收集、加强网络的引导上要有新措施,主导舆论导向,有效消除公众非理性、情绪式带来的消极后果。”

有专家表示,人大“触网”能否更上新台阶,还需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即网络民意从“听”到“行”的跨越,从“注重民意”向“落实民意”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永青认为,让网络摆脱单纯的“宣泄口”功能,成为为民排忧解难的有效途径,纠正社会不公、监督政府过错、保障群众利益、消除不满情绪、促进良善治理和社会稳定和谐,这无疑更有意义。

题图:互联网时代,人大如何善待、善用网络,是各级人大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图为2010年9月8日上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就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中百姓关切的话题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与网民进行对话。 蔡荣章 摄

猜你喜欢

触网问政网民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一名“触网”记者眼中的“网红记者”
农产品“触网”的另一面
当传统企业开始频“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