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丽光环下的汉景帝

2009-12-31

百家讲坛 2009年23期
关键词:周亚夫

侯 涛

文景之治一直都是被历代赞美的辉煌盛世,史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人们普遍认为,文景之治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在这华丽的光环下,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暴君,所谓的文景之治完全只是文帝之治而已。拨开历史的迷雾,一个残暴、心胸狭隘的暴君顿时展现在了我们面前,真正“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的不是汉武帝,而是他的父亲汉景帝。汉景帝因为有了个好父亲和好儿子,暴君也成为了明主……

“富二代”埋祸根

刘启八岁时,其父代王刘恒被长安的功臣集团拥立为帝,刘启也随父亲从代国首府晋阳来到长安。仅数月之后,刘启便被立为太子,然而,同正史所夸张、赞美不同的是,真实的刘启从小就很轻狂。

汉文帝初年,吴王太子奉父命来长安朝见天子,由于刘启和他年龄相仿,文帝便让刘启同这位吴王太子多联络联络感情。然而,两人在博弈时却发生了争执,刘启二话不说,拿起棋盘就把吴王太子给砸死了。七国之乱爆发时,曾经为了下盘棋就杀死吴王太子的汉景帝刘启34岁,按照《史记》记载的吴王刘濞已经“不能朝请二十余年”来算,刘启砸死吴王太子时不过十三四岁,小小年纪就如此暴虐,长大之后难道能成为一代明君?

骄横的刘启在杀死吴王太子后,还口出狂言,怂恿大臣上书说按照汉制,要把吴王太子的尸体运回吴国安葬。很明显,刘启“富二代”的骄狂心理在这件事上暴露无遗。

好端端的儿子到长安朝见天子,竟然被大汉皇太子活活砸死,还不让埋在长安。就算是平民百姓遇到这事,也会在心里诅咒皇太子,更何况是独霸东南的吴王刘濞。

吴王将儿子的尸体又运回长安,愤怒地让人传话给那些个“富二代”:“天下本来就是一家,死在哪里就葬在哪里,何必再运来吴国。”可以想象,这个失去爱子的父亲内心的呐喊,是何等悲戚强烈。从此之后,吴王称病不朝,不愿见到杀人凶手刘启。

汉文帝知道吴王事实上没病,以子死之故而同朝廷作对,但因为太子有错在先,于是作出让步,声明直到老死,吴王都可以不必来长安朝见。汉文帝的妥协使吴王暂时缓和了同中央政府的关系,但刘启的恣意妄为已经为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

曾担任“太子家令”的晁错称赞刘启“才智高奇”,但从一则故事中,我们就能知道真实的刘启是什么样子!作为太子的刘启曾与梁王刘武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宫殿的司马门却不下车,被担任公车令的张释之拦住,他把皇太子的劣迹奏报给了汉文帝。刘启由此怀恨在心,一当上皇帝,就把张释之降职,刘启的小心眼儿由此可见一斑。

开国功臣如狗尔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己亥日,汉文帝在长安未央宫驾崩。32岁的太子刘启即位,大汉历史进入了景帝时期。

文帝生前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苦心培养的太子会对朝中大臣有如此大的不满。朝廷上的重要职位,景帝全部换上了自己人,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下》记载,刘启登基的当年,有五项重要任命:太中大夫周仁为郎中令;廷尉驱;平陆侯刘礼为宗正;中尉嘉;中大夫晁错为左内史。这其中,晁错曾经为“太子家令”,周仁当过太子舍人,张驱也曾在太子宫为刘启办事。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本身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可丞相申屠嘉的死亡却突显了这位新帝王的恶劣秉性。

申屠嘉是开国功臣,早年随汉高祖刘邦征战天下,从士卒一步步升为都尉。惠帝时,任淮阳太守。文帝时,出任御史大夫,再迁升为丞相。不知是申屠嘉在文帝时期得罪过太子,还是当今天子对先帝的用人政策极为不满,景帝一登基就有意冷落申屠嘉,虽然开始还让他继续当着丞相,可军国要务都不同他商议。

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晁错的官邸内史府坐落在太上皇(刘太公)庙内墙与外墙中间,府门东向,出入不太方便,于是晁错擅自做主把太上皇庙的外墙打通,改由南门出入。丞相申屠嘉听闻此事后,认为晁错触犯了刑律,按律当斩。没承想,晁错赶忙跑去皇宫,同景帝通了气,请天子予以理解。故而,待申屠嘉奏报晁错擅动庙墙为门,请求交廷尉治罪时,景帝却对申屠嘉表示晁错所动的不是庙墙,而是庙外空地之墙,并且是他让晁错这样做的,晁错根本无罪。见景帝如此袒护晁错,申屠嘉只好负气退出,事后,申屠嘉一时想不开,吐血而亡。

在这件事上,与其说是景帝偏袒晁错,倒不如说他是想借机踢开喋喋不休的老臣。在他眼里,不管是不是开国功臣,公卿百宫皆是问刘家讨饭吃的狗尔!当然,他需要的是听话的狗,而不是什么倚老卖老的“开国功狗”。

翻云覆雨的高手

汉高祖定天下后,陆续铲除了异姓诸侯国,只留下同南越接壤的长沙国,以为屏障。紧接着,他分封了九个刘氏诸侯国,到高帝十二年(前195年),汉朝形成了十诸侯十五汉郡的局面,即鸿沟以西为大汉直辖领地,以东为各诸侯国。

其实,汉朝初年的诸侯国类同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土地田赋,均以自资。诸王握兵权,宫殿百官,一如汉皇。

汉文帝在时,曾采纳贾谊之计,三分淮南国、七分齐地。到景帝即位时,汉朝是十七诸侯和二十四郡并立,大致以河内郡(郡治在今河南省武陟西南)、颍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以东为界。也就是说,这以东的广大东方地区,基本上都属于半独立状态下的诸侯王管辖。

晁错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削藩策》,他认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在晁错的建议下,景帝首先拿势力比吴王小的诸侯王开刀,先是赵王获罪,削其常山郡;继而胶西王卖爵事泄,夺其六县;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楚王刘戊因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公然淫乱,被削东海郡和薛郡。这几个诸侯王国由于实力还不足以同汉廷抗衡,所以暂时没有引发大的政治风暴。景帝错误判断了时局,决定向称霸东南的吴王刘濞下手。

吴王刘濞本来就对景帝一肚子怨气,见这个杀子仇敌又来逼迫自己,于是加紧反叛谋划,联络了楚王、胶西王、胶东国、菑川王、济南王和赵王,相约共同举事。等朝廷削吴国会稽、豫章两郡的诏书到达时,刘濞毫不迟疑,杀死汉使,起兵反叛,其余六国也相继出兵。这就是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七国叛乱后,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兴兵西进,一时间景帝手足无措。晁错提出御驾亲征以平叛乱,这使好猜忌的景帝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接着,在袁盎的挑唆下,景帝决定以牺牲晁错为代价,同吴王刘濞达成和解。

对晁错的处理体现了景帝的阴险和刻薄寡恩,他不敢光明正大地处死晁错,而是秘密嘱咐丞相陶青和廷尉张欧弹劾晁错,污蔑晁错矫诏“侵夺诸侯”。等陶青和张欧的奏报一上来,景帝立即批准,还加上晁错离间汉室宗亲的罪名,欲将其满门斩首弃市。由于害怕晁错在朝堂上揭露自己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景帝又授予中尉密诏,叫他谋杀晁错。

接到皇帝的旨意后,中尉乘车直入晁错府中,传景帝旨意催晁错“上朝”。晁错以为有什么军国大事要商议,赶忙穿好朝服,随中尉同车出门。车夫按中尉嘱咐,急速驾车向前方驶去,不一会儿,晁错往窗外一看,发现车子所经并非入宫要道,而是长安的繁华大街。他正要开口询问,车子已经停住,中尉走到晁错面前大呼:“晁错下车听诏!”

晁错莫名其妙,下车一看,乃东市杀人之地,还没等他多想,一群兵士就围了上来,把他押到法场。中尉取出诏书,刚宣读到“腰斩”时,晁错已被虎狼一般的刽子手砍成了两半,身上的朝服也一分为二,他或许至死都不知道是谁要杀他。紧接着,晁错全家都被逮捕,景帝特诏,一律处斩,以讨好七王。用欺骗手段诱捕诱杀朝廷重臣,景帝时代的黑暗政治,得到了淋漓的体现。

景帝没想到的是,吴王刘濞根本不吃他这一套,刘濞轻蔑地笑道:“我已为东帝,难道还要听什么人的命令吗?”七国之兵继续向汉廷发难,意欲重新回到诸侯争霸的年代,幸亏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以梁兵拖住吴军,大将周亚夫又趁吴军疲惫,发起突击,大败七国之乱的主力吴军,才使景帝“免于亡秦之祸”。

七国溃败后,景帝的报复心理难以遏制,他发布了骇人听闻的诏书,妄图杀尽每个追随七王反叛的人,无论首从,不给他们一丝活命的机会。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功,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敢有议诏及不如诏者,皆要斩。”意思是说,七国叛军三百石以上的官员都要杀死,不必俘虏他们,如果有任何人胆敢议论这道诏书,也都处以腰斩的酷刑。

历来学者都认为景帝对七国叛军的处置是出于维护国家统一的考虑,其实不然,这完全是他的报复心理难以控制的结果。且看《汉书·诸侯王表》所言,七国之乱结束后不久,景帝陆续分封13个儿子为诸侯王,到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诸侯王国的数量达到25个,为西汉一代王国最高数,此时汉郡也就43个。可以这么说,景帝为了吴王刘濞才削藩,等吴王一除,他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就这样,景帝大封诸王的做法给汉朝又留下了一大隐患,武帝时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三王阴谋反叛,最后靠着推恩令才彻底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虽有亲父,安知不为虎

平心而论,七国之乱的平息全靠周亚夫和梁王刘武,然而这两人的下场却是很悲惨的。如果说梁王刘武抑郁而终有其自身的因素在里面,周亚夫之死则和岳飞被害一样,纯粹是“莫须有”的罪名。

匈奴王徐卢等五人投降汉朝,景帝打算封他们为侯,以便吸引更多的匈奴人降汉。周亚夫此时站了出来,他认为这样做是对不守臣节之人的刻意纵容,景帝感到他的话很刺耳,开始讨厌这个太过耿直的周大将军。又有一次,景帝大宴群臣,故意让侍者在周亚夫面前摆好一块没有切开的肉,桌边也没见筷子。周亚夫对景帝的嘲弄很不开心,直接叫侍者去取筷子,景帝一看周亚夫竟敢擅自使唤皇家侍者,心中更为恼怒。小心眼的景帝生大气了,后果很严重,周亚夫在劫难逃。

皇帝有的是找茬儿的机会,不久,周亚夫的儿子为了孝敬父亲,购买了五百具甲盾,准备作为父亲死后的殉葬品。景帝得知此事后,立马把周亚夫投入大狱治罪,廷尉责问周亚夫道:“君侯想要造反吗?”周亚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如实回答说:“我买的兵器都是陪葬品,有啥子好反呢?”廷尉秉承景帝旨意,说了句:“君侯是想在阴间谋反吧。”就这样,由于景帝心胸狭隘,有怨必报,听不得半点儿不同意见,一代名将周亚夫死在了监狱中。

袁盎和梁王刘武的事可以一块说。七国之乱前后,景帝为了利用梁国平衡东方各诸侯国,大力笼络梁王刘武,甚至暗示可以让刘武当皇太弟,故而刘武在七国之乱中拼命阻击吴军,为平叛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当七国之乱平息后,景帝改变了对刘武的态度,决意让儿子继承帝位。袁盎投景帝所好,力争立景帝之子为皇太子,由此得罪梁王刘武。最终,景帝的一石二鸟之计得逞,知道过多宫廷内幕的袁盎被梁王派来的刺客暗杀,梁王刘武害怕被“灭国”也在恐惧中死去。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在景帝身上得套用另一句话:“虽有亲父,安知不为虎?”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刘荣被立为皇太子。刘荣是景帝的长子,又是景帝宠妃栗姬之子,但还不到三年,刘荣就因其母失宠,被废为临江王。由于景帝喜怒无常,刘荣的结局十分悲惨,被废为临江王后接着以“坐侵庙壖地为宫”的罪名被带到中尉府问罪。“昔日王,今朝奴”的强烈身份反差,使刘荣最终选择了自杀,而这一幕后黑手正是景帝。

如果有人认为景帝只是对朝廷重臣、王侯将相比较残酷,对百姓则爱护有加,那就大错特错了。景帝一朝,重用酷吏,如宁成之辈,百姓之间流传:“宁见乳虎,不要碰到宁成发怒。”宁成在家乡欺男霸女,强买强卖,可见,景帝所倚重之众酷吏给百姓带来了多大的苦难。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寡恩忍杀、惯于过河拆桥的暴君汉景帝刘启病死于长安未央宫,一个令人提心吊胆的时代终于结束了。对于景帝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幸运暴君,不过,华丽光环下的暴君也终有被人揭开面纱的那一天。

编 辑/高丹

猜你喜欢

周亚夫
从群臣之“惊”看周亚夫之“真”
严于治军的周亚夫
政治平衡下的“君臣佳话”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利用文本资源真教自读
皇帝赐宴却不给筷子,什么名堂?
因能力他拯救了汉室江山,又因耿直他含冤下狱闭食自尽
尽管你是对的,但你还是错了
倔强
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