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圣贤之人却不仁
2009-12-31邹纪孟
邹纪孟
在宋真宗的诏书里,赵普被“配飨太祖庙庭”,算得上是圣贤者了,并为大宋江山的稳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王夫之的笔下,他却“阿附朋党,倾危善类”,“密谋行险,戕害天伦”,“陷于大恶而不能自拔”,是一个“不仁之人”,其“不仁”在秦王廷美案上体现尤甚。
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母亲杜太后去世。临终前,杜太后命令老二赵匡胤日后传位于老三光义,老三再传给老四廷美,然后老四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德昭,即历史上的“金匮之盟”,让赵普记录遗命,并将遗嘱执行的监督重任交给了他。
“斧声烛影”让赵光义顺利继承了皇位,但他并不想尊奉“金匮之盟”,“金匮之盟”榜上有名的另一位人物、赵匡胤的儿子德昭已经死去,而其弟弟德芳也于前不久死去,要彻底推翻“金匮之盟”,只有一个障碍—秦王廷美,于是廷美的噩运开始了。
太平兴国六年九月,赵普出任宰相。第二年三月,有人告发廷美想要谋害皇帝。如何谋害?当时并没有公开,直到廷美死后,赵光义才亲自说出案情,说廷美并不是自己的亲弟弟,他的母亲是自己的乳母,廷美同他身边的人密谋杀害我,未能成功;又谎称有病,想等我前去探病时,再下毒手。《续资治通鉴·考异》评论此事时说:“廷美之阴谋,事无佐证,特以地处危疑,为众人所瞩目,太宗已怀猜忌,普复从而媒孽之,故祸不旋踵耳。”这就明确告诉读者,赵普就是这场天大冤案的主谋。
廷美被罢黜了开封尹,从开封赶到洛阳。但赵普还不放过,以廷美住洛阳对朝廷是一种威胁为由,唆使一个叫李符的人上书,说廷美不思悔改,心怀怨恨,请求将其流放至边远地方,以防生变。于是,廷美的爵位由秦王被贬为涪陵县公,迁往房州(今湖北房县一带)安置。过后,赵普又担心李符会泄露他这个幕后指使人,便找了个茬儿,将李符贬到偏远的宁国充军去了。两年以后,廷美“忧悸成疾”,在38岁的盛壮之年死去。
杜太后精明过了头,她的“金匮之盟”导致了一场“萧墙之祸”,而导演这场“萧墙之祸”的正是赵普。
王夫之评论此事时说:“导人以戕杀其天伦者为何等事,而敢于人主之前无惮于心,无疑于口,非至不仁者,谁敢为之,而谁忍为之乎?”(《宋论》)赵普在对待秦王廷美的问题上的确有点残酷,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抹杀他的历史功绩,他举贤执著、进谏大胆的作风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都知道宰相赵普为大宋江山的稳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被称为圣贤者,殊不知,在秦王廷美案上,他却成了“不仁之人”。正如我们不了解孤儿汉宣帝是如何在真爱与权力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不明白权臣杨素是魔鬼,同时也是天使,更不明白中国巡抚徐继畬为何能得到美国人的尊敬……这一切,你都能在本期《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找到答案,《百家讲坛》纵说风云,让智慧充盈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