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12-31童顺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认知偏差农村学校研究性学习

童顺平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是内含“研究性质学习方式”和“指导研究性质教学方式”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研究性学习方式、指导研究性教学方式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三者的有机统一。认知偏差和行为不适应问题恶性交互、共同阻碍着研究性学习在农村学校的有效实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研究性学习在农村学校积极健康的发展,才能有效改变农村学校教育的面貌。

[关键词]农村学校;研究性学习;认知偏差;行为不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4-0130-02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正在走进成千上万的农村中小学校,悄悄改变着农村教育的面貌。研究性学习拥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性质,其先进性毋庸置疑。然而,农村学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探究原因,寻求对策,促进研究性学习在农村学校实施和发展,是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必由之路。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学界对研究性学习内涵的解读不尽相同。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索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活动。”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所谓‘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与学科课程迥异的课程形态,其根本特性是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也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或学习理念,“研究性学习不是研究型课程,也不等同于探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学习,或者说是一种学习理念。”又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探究性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还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个包含多个层次的综合概念,“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类综合实践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参与性与自主性;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具有学习性、研究性和经验性。”

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内含“研究性质学习方式”和“指导研究性质教学方式”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这门课程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相应的教学方式,其中改变学习方式是根本主旨,改变教学方式是衍生主旨(改变教学方式根本上是为支撑学习方式的变化,研究性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用指导研究性教学方式教学),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两者的载体,它保证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指导性教学活动统一于教学本身。因此,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方式、指导研究性教学方式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三者的有机统一,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是包含学习观、教学观与课程观的复合概念体系。

研究性学习具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不局限于教材,不囿于教室和学校,研究的主体(学生)可以来自不同的班级和年级,研究的指导者(教师)可以不分文理科和所教科目,一切都由研究任务本身决定。研究性学习所选择的主题,主要来源于学生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实践。从选题、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至结题,整个过程都是开放的,甚至不存在统一的结论。(2)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结论由学生探究而来,不存在先人为主的答案。学生是研究活动的主体,学生选题的过程、搜集和分析材料的过程以及撰写论文的过程均是自主探究、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是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在指导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本人也是探究者。(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择不会脱离学生的学习实践和生活实践,研究性学习和实践至始至终结合在一起,研究是在实践过程展开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研究性学习注重研究的实践品质,理论服从、服务于研究实践。

二、农村学校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方面的偏差

“知是行之始”,认知上的偏差是行为不适应的根本原因。农村学校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认知偏差主要有:

1.“无为主义”思想普遍存在。在农村学校,部分学校领导认为,自己学校教学资源匮乏,无条件推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则认为学生素质太低,无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则认为“考试得高分者得天下”,没必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这种思想在农村较普遍,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无为主义”思想,反映出学校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和消极态度。

2.“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严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只重研究结果,急于搞展览、出墙报,忽视研究过程,常常急功近利,很少反思研究的过程并从中总结经验,无视研究性学习过程养成性的特性。

3.“形式主义”盛行。表现在:研究过程简单化;研究内容学术化;学生管理自由化;两极分化严重,搞研究的学生不学习、学习的学生不搞研究。

4.“精英主义”倾向明显。研究性学习本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实践课,实际上由于“绩效之上”和“功利主义”价值观,学校和教师为了快出成果往往只选择优秀教师和尖子学生进行研究,对一般教师和一般学生不予问津。5.“自由主义”泛滥。教师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及时转换角色,致使教之不成、导之无效,对学生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无组织无纪律的局面。

(二)行为方面的不适应

1.学生方面。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研究性学习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其表现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学生的行为不适应表现在:(1)缺乏持续探究的兴趣。学生在探究初期出于新鲜对研究兴致较高,动机强烈;随着研究的进行和难度的增加,则会表现的心灰意冷,不能为继。(2)缺乏继续探究的技能。选题之后,学生不知如何搜集资料,对大量的资料又感到无从选择,不知何去何“存”。材料的分析更让学生头痛。(3)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管好自己的时间,安排好进度;排除学习的干扰因素,进入“研究者”的角色;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以摆脱研究的困境。事实上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对管理自己缺乏技能、意识淡薄。

2.教师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社会对教师的期待不同于以往。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改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农村学校教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表现得极不适应。(1)角色转变不彻底。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放弃师道尊严和知识权威的形象,走下讲台,参加到学生的研究活动中去。组织学生并及时了解学生所需,为之服务。农村教师习惯于严加管理和按部就班教书,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往往促进无果。组织不力。指导无方。(2)课堂教学跟不上。教师们制定的目标通常过于程式化,不能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组织形式单一,不能灵活运用小

组合作、个人独立以及两者的有效结合;教学空间依然囿于教室,难走出校门,学生很少有机会到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去实践和研究;评价主体单一,内容偏重知识和技能,忽视过程体验、态度形成和研究技能及创新意识的形成。(3)课堂管理混乱。教师在指导实施研究性学习时难以把持秩序和自由的平衡点,难以捏准教师指导和学生探究的结合点,难以切准学生社会兴趣和学科内容的交汇点,常常管理混乱,有始难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么弄得太拘谨,学生无法放开手脚去探究;要么太放纵,学生嬉戏而难深入研究。

3.学校方面。学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的行为不适应表现在:(1)教学资源不足及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资源不足的现象,即便是有限的教学资源,利用率也偏低。支持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如图书、电子类资料等要么缺乏,要么被闲置。(2)管理乏力。农村学校大都制定了研究性学习规章制度,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然而许多制度极不健全,不能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3)教师培训效果不佳。教师培训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形式、途径和内容过于单一,制度化水平不够,严重影响培训的效果。(4)和外界交流少。研究性学习要求学校要“请进来”和“走不出去”相结合,主动和周边单位、个人展开对话和交流,积极学习他人经验。农村学校习惯于封闭自守,深居简出,和外界交流少。很不利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三、农村学校研究性学习实施中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是根本。首先,要增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紧迫性。当下各国都把综合实践课做为培养创新人才和迎接知识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学校和主管部门要引导学生和教师认清形势,开展“危机意识”教育,使教师和学生把个人的发展同国家的前途相联系。其次,要改变功利主义思维,将研究性学习视为提高自己的最有效途径。学校和主管部门可通过组织教师听专题讲座、开研讨会等方式,让教师和学生深入了解研究性学习对个体成长的价值。

(二)强化技能是关键。研究性学习要求既要强化学生的研究技能,又要强化教师的指导技能。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请进来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去学习和交流;农村学校可争取与城市学校联合行动或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要积极和科研所或师范院校进行合作,获得技术指导和学术支持;学校可组织教师和学生研究成功案例,借鉴他人长处,学校和教师也可邀请专家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诊断和指导。技能培训要做到方式灵活,内容丰富,务求有效。

(三)规范管理是保证。研究性学习的管理要做到科学、合理、规范。科学就要做到:一切从本校实际出发;计划要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组织方式要灵活;领导职权要分明,责任要清晰;控制要把握轻重缓急。合理就是要做到赏罚要分明,评价标准要多元化,要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管理要松紧宽严有度。规范就是管理要以制度为准,减少人为操作因素;要量化、精细化。防止主观化。

(四)潜心钻研是途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极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鼓励教师潜心钻研,深入探讨,真正弄清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和内涵,并以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为契机,深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校可利用专刊或专栏展现教师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成果,以此提升教师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水准,使教师和学生进入研究者的角色。把研究性学习真正作为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途径。

(五)加大投入是保障。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数的78%以上,这次基础教育改革成败与否关键在农村。政府必须重视投入,这是农村教育得到发展、研究性学习得到落实的重要保障。政府和国家要针对性的对农村教育进行扶持,出台相关的政策。建立农村“研究性学习专项基金”制度,确保农村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经费充足;加大农村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制定帮扶计划。向农村学校提供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和多媒体设备,通过寻求海外援助和省对省帮扶、市对县帮扶,逐步改善农村教育情况。

总之,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行为上的不适应,农村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适应期。我们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转变观念、强化技能、规范管理、潜心专研和加大投入,突破观念、技能、制度和资源方面的障碍,确保研究性学习在农村学校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凌雁.对研究性学习的分析及思考[J].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02.

[2]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1,(5):16.

[3]靳玉乐.艾兴.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03,(1):28.

[4]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1,(1):52.

[5]石中英.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2,(B):14.

猜你喜欢

认知偏差农村学校研究性学习
关于当代高知女性婚恋问题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避免认知偏差,促进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