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
2009-12-31高小虎
高小虎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迈向专业第一步,对于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学院计算机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操作程序;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4-0118-0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技能的人才,在教学中强调实践性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学模式也应转变到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能力的培养上来。高等职业计算机教学应该做到使学生掌握软、硬件知识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利用计算机查询、获取、整合信息,提高计算机信息素养,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应用的复合人才。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一)以案例为栽体
结合学目标选取案例,课前交给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在上课时理解、分析案例,课后归纳总结案例,将案例溶入教学全过程之中。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课的实践性很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通过对案例问题的分析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其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师生互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学生在分析案例和讨论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让学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效。案例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师生交流。
三、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
案例教学由准备阶段、讨论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环节构成。
(一)准备阶段
1.选择案例
在选编案例时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关注经济社会中的计算机应用要求,有意识地选取信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件整理成典型案例。在讲解Word的邮件合并时,选择发送生日邀请作为案例,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加上好看的图片能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学习效果。案例的难易应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相当,不宜太难,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2.深入了解
案例教学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否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掌握的程度怎样。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针对不同学生选取案例,设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熟悉案例的内容,对案例的开展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3.学生预习
预习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内容,还要激发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对知识的探究动机,为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能为课堂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智能。在预习环节中可以将教学案例发给学生,使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了解,调动主动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有针对性的预习相关知识点,并认真做好笔记。
(二)实施阶段
1.展示案例
展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开始,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出案例,开展讨论实践工作。
2.讨论案例
案例讨论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实现方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主要的结构,滤掉次要的细节,关注案例与理论间的联系。在讨论中让学生作为主角,积极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地交流研究,独立思考,及时鼓励学生的大胆回答,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心态下创造性的探索,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
3.总结案例
分组讨论结束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选一个案例进行重现操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鼓励学生发表有创造性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讨论结束后对案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构建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4.巩固知识
经过讨论与归纳总结以后,学生对案例的理论及实现的步骤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时再布置与案例相似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作品,巩固知识,让学生之间检查作品完成情况,相互评价、对于好的操作相互学习,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共同提高,取长补短。
(三)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是最后的环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把交流中的体会及案例操作步骤写成报告的形式,通过自我反思,梳提升理论的理解水平,问题的解决策略,归纳或提出新的问题,继续思考解决。经过反思,学生更容易接受不同人的个性差异,也乐于在多种方案中选择独具特色的一种。此外,还要求学生对学习效果自我评价。从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独立完成任务能力等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写出案例报告,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对案例的讨论进行总结,对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教师要对案例讨论的成效作全面评价。记录下实施案例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以及改进的地方,记录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并对容易出错的难点和所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技能进行总结,从而促进案例教学的发展。
四、案例教学的策略
(一)案例选编策略
1.目标性。实现教学目标是案例的选取要考虑的基本原则。在案例资料检索中,需要注重案例是否能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典型性。案例的素材应能折射出共同特性和一般规律,对学生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3.实用性。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选择案例时应注重实用性,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4.够用性。选择案例时包含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注意新旧知识的融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容易上手。
5.专业性。案例应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在案例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要有针对性。选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
6.趣味性。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主动参与意识,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案例的分析中。
(二)分组策略
1.分组形式
正确分组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多练习次数和作业时间,有利于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组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组员的性别。男女学生搭配,丰富分析问题的视角(2)组员的背景。选取不同生活背景的组员合作。(3)组员的能力范围。将不同能力优势的组员组合,有助于组员全面发展。
2.小组规模
规模小的小组共有的知识范围小,效力也比较小;规模较大的小组组员的差异较大,效力也比较大,但又会产生新的制约因素。计算机类课程小组规模为4-6人,有利于发挥小组实
践的效益,保证人人参与,有利于团结,形成凝聚力,成员易产生较高的满意度。
3.小组分工
组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有分工有合作,最终到目标。可以根据组员的特长或意愿进行具体分工,让知识面广的担任信息收集员:思维严密的担任数据分析员:文笔优美的担任记录员:表达能力强的担任小组的发言人让小组凝聚成一个集体,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组长的职责
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枢纽,组长收集意见向教师反应;教师召开组长会议收集学生的意见,事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实验前组织小组长参与准备,让他们弄清楚实验的步骤以及可能出现问题,在全体学生实验时,小组长就可以充导组员完成实验。
(三)教学实施策略
1.理论准备阶段
计算机课程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为案例剖析打下理论基础。理论准备阶段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潜心研究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
2.案例研讨阶段
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阶段,分为以下2个环节。
(1)呈现案例,激发动机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筛选出典型的案例,把案例呈现给学生。
(2)以疑促思,全面研讨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
3,创造迁移阶段
在案例研讨后,继续给学生提供创造迁移的机会,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如下策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关注形成性评价。在案例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应变能力进行评价,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注重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成就感的形成、使其由评价客体成为主体,提高学习的参与性,强化学习的自主性。
(3)强调多维度评价。在案例教学中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吴义昌.案例教学模式的现象学基础探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5).
[2]孙承教.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
[3]孙军.案例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8,(3).
[4]王玉东.高职教育中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