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及其策略
2009-12-31王丹娟刘进
王丹娟 刘 进
[摘要]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进程的推进为辅导员专业化提供了现实的基础条件。本文试图在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内涵之基础上,对如何推进辅导员专业化提出一些建议、策略。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内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4-0037-02
根据中央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人才培养工程,要求各级各类高校切实采取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力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方法、新途径、新规律,为培养“四有”大学生服务,为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服务。大学生的思想工政治工作,是一项“强校固本”、“强国固本”的复杂的社会大系统工程,而高校中的辅导员队伍则是完成此项光荣使命的基本力量、中坚力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面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本文就试图围绕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及其策略做一个探讨。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具体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就的作用的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相对应来说,辅导员专业化实质上就是依托专门的教学与学术机构及终身专业训练体系对辅导员进行科学的培养。使辅导员掌握高校德育工作所特有的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辅导员职责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和群体(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两个层面。
辅导员专业化的标准有:
(一)专业化的学术:大学设有专门的辅导员专业,有专门从事辅导员工作研究的教学和学术机构。
(二)专业化的职责: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明确的专业指向性,专业相关性和专业不可替代性,履行特定的社会职责。
(三)专业化的队伍:辅导员队伍具有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辅导员要摒弃传统的以经验为主导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学术型、研究型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辅导员工作队伍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有较强的学习领会能力和较深入的专业研究能力,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专业研究化的道路。
(四)辅导员的定位需要专业化。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学生政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还是教师。他们的基本职责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学生党建和团建、评奖评优、违纪处理、学生集体和组织管理、课外活动的指导、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这些职责主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性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各级部门都要致力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同时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作为学科、专业来建设。
(五)有专门的辅导员职业认可机构和机制,辅导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不断提高。这一标准的核心在于素质的专业性和工作的规范性。素质的专业性是指职业群体和个人内在的品质,工作的规范性指由这种内在的品质导致的行为品质。“大学设有专业的辅导员专业,有专门从事辅导员工作研究的教学与学术机构”,是获得素质的专业性的保障;“成员受到专门的职业教育或培训”,是获得素质的专业性的具体途径;“辅导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是素质的专业性与工作的规范性产生的必然结果。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策略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具体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加强辅导员工作的学科建设,在高校中设立政治辅导员专业
传统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最贴近辅导员工作岗位要求,但实践表明,两者差距还是相当大。因为辅导员给予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不仅是思想政治的教育。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既要为学生提供成才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务,还要从事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党团事务、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活动策划组织开展等各方面工作,这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开设政治辅导员专业,使“准辅导员”学有所长,习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水平,为辅导员岗位培育专业人员。辅导员专业教育应属普通高等师范四年制本科教育,培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党团活动、心理咨询、社会调查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安全法纪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诸项知识和能力,能胜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和辅导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按照《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的1:200的比例配备,全国高校需配备辅导员十万人,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可以为设置高校政治辅导员专业提供巨大的现实支持。
(二)建立完善制度
制度的完善是建设好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的保证,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应该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辅导员留任程序、任职资格、岗位职责、权利义务、考核办法、职级升降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可借鉴律师格证、教师资格证管理办法将资格认定制度引人到辅员选聘中来,制定实施辅导员资格认定办法,凭资格上岗。在选聘时,要多层面、多渠道选拔,避免长期以来由本校选拔留校“近亲繁殖”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将辅导员队伍的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进修、定期培训与适时培训、集体培训与个别培训、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系统,开发建设一批定期集中和日常实验的培训基地。通过系统、经常、专业化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的整体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通过养用结合,使辅员逐渐成长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专家”。
(三)创新管理模式
在现阶段教育管理体制下,辅导员大多处于一种多重管理的状态之下。既要接受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是学生工作部、处)的领导、管理和考核,又要接受学校下属学院党团委的领导、管理和考核,有的处在学院下属系科岗位的辅导员还要接受系科的直接领导、管理和考核。辅导员基本上处于学校管理结构的最底层。多重管理、多重考核,使得辅导员不知所从。笔者以为,这种多重领导管理的体制是不科学的,统一管理是进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关键。可以将辅导员的人事、工资、管理、考核统一归属于一个部门。有的研究者提出设立学生德育工作中心,由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或者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负责。对辅导员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学校各部门、各系凡涉及到辅导员的工作不再分别
布置,而是总体协调部署,统一安排。在具体工作模式上,可以是由辅导员分别负责一个系的学生工作,不再分担院系内部日常事务工作;可以是由学校总体安排,几个辅导员共同负责一个宿舍楼的学生工作,与宿舍辅导员工作接轨;也可以是以上两种模式共存。这样既可以增加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又可以适应规范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流动的要求。至于工作时间问题,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可以试行弹性上班制。工作主要应放在课余时间,比如课间、课后、中午和晚上等,没有必要与行政人员一样正常考勤。要为辅导员学习研究创造时机,如在学生正常上课期间,辅导员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学习,拓宽知识面,研究新问题;可以去听学术讲座和报告,参加学术讨论和工作交流;可以走访调研学生家庭、用人单位,了解各方面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意见;还可以去参加活动,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减缓压力。
(四)成立专业组织
行业组织在行业队伍专业化建设中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上一些行业组织如教育学会、书法协会、驾驶员协会等值得我们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加以借鉴。面对日益壮大的辅导员队伍,面对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要求,成立辅导员协会不失为新时期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条良策。辅导员协会可以在学校内部建成,可以跨校成立,也可以面向整个地区建设。在协会工作内容上,可以集体开发辅导项目充实辅导员业务,提升科研水平;可以为辅导员提供培训服务,提升专业素质;可以对辅导员能力和素质提供认证,促进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可以组织开展理论探讨和工作交流活动,筹办内刊等,为辅导员提供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还可以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为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和长远发展作出努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辅导员工作争取更好的工作环境。
(五)完善保障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各高等学校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把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一规划,统一领导。要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考核体系。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要将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中,按比例评选。统一表彰。尤其在辅导员岗位职责、理顺工作关系、政治生活待遇、人员选聘与出路等环节上加强领导,保障有力。要进一步加强物质经费保障。要加大经费投入,保障队伍建设。要优化辅导员工作的硬件环境,创造工作便利条件,尤其现在已进入思想工作进网络进公寓,办公无纸化的新时代。学校要为辅导员现代化办公尽可能提供应有的后勤保障和便利条件。要加强辅导员的待遇保障,在岗位津贴、住房津贴、话费补助、业务学习补助等方面酌情给予关心。
还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政策的保障。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应在辅导员培训深造、前途发展、各种待遇上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随着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辅导员资格认定问题必将由学校逐步过渡到社会,建立全国统一的辅导员资格认定办法和资格证书是应有之义。这需要得到法律上的认可和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应为辅导员资格证书的社会化、法制化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春光.谢江巍.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责任一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
[4]李正赤.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5).
[5]翁铁慧.让辅导员有自己的“码头”[J].上海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