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探究式英语学习中的合作关系构建
2009-12-30张秀仿
张秀仿
[摘 要] 探究式学习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受到极大重视,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根据合作教学模式在探究式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分析师生角色的变化,提出构建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的五个环节:促进相互间的信任与欣赏,培养合作意识,创造合作机会,实施合作计划,构建交流与表达的平台。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合作关系构建;角色定位
中国有句俗语,“如果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在伊斯兰教中也有一句俗语,“如果想让学生喝到清水,老师就必须深挖井,老师如果不深挖井,学生就只能喝到浑浊的水”。如果教师是学生知识的饮水之源泉,学生获取知识不但要取决于教师知识的渊博程度,还要依赖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认真备课,学生认真听讲掌握知识。但是到了大学阶段,随知识积累、能力提高和求知欲望增加,学生们心智水平都达到了最佳状态,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优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不但要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还要注重能力的发展。因此,探究式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究式英语学习中的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对于探究学习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数的学习策略和案例分析都是以中小学的探究学习为研究对象,对于大学阶段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较少。都兴芳在《探究式学习与学习策略》一文中指出:“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从学习活动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和失败。这是一种在发现和体验中学习的方式。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并形成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科学态度和习惯。”[1]
由此可见,探究学习需要教师提出可供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进行讨论与评价,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英语学习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英语学习动机,促进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沟通,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互相交流,培养团队精神。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分享相互学习创意与合作成果。基本教学模式如下图:
二、探究式英语学习中师生角色的定位
在探究式英语学习中,促进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因此,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英语学习中的师生角色都有了新的内涵。
1、教师是探究式学习的学习者、研究者、设计者和欣赏者
教师不是探究式学习的旁观者,而是学习者、研究者、设计者和欣赏者。只有教师不断地探索学习研究,才能够有设计形式新颖、思路独特的探究问题,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深度的见解,不会使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在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预见探究结果,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给与鼓励和表扬,引导学生把各种教学活动当做是人生的竞技场,学生的每一次出场都是生命的完美展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积极地欣赏每一个学生展现的亮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要积极的对待。夸大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把小错误归结为学生素质差、不爱学习,不但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时也否定教师的辛勤付出,由此引发教师对教学产生倦怠感。人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师来讲,不但要爱学生聪慧与勤奋,也要爱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各种问题。探究式学习就是教师和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不断的进步中教师和学生逐渐的获得成就感的过程。
2、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探究者和实践者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和交流。结合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制定个人目标与计划,利用工具书、同伴的合作和教师的指导才能完成探究过程。在整个探究合作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相互讨论中,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学生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2]
三、探究式英语学习中师生合作关系的构建
探究式英语学习是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师生的合作关系。在英语教学中构建和谐有效的师生合作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环节:促进相互信赖与欣赏、培养合作意识、创造合作机会、实施合作计划、构建交流与表达的平台。
1、促进相互信赖与欣赏
合作首先是合作各方相信对方是值得信赖的,有能力完成合作任务。具体来讲,教师相信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相信通过完成教师设计探究任务可以增加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不是取决于教师地位的权威性,而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使学生相信教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知识渊博的人,有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同学之间的信赖关系建立在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欣赏的基础上,相信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效果。因此,构建新型师生合作关系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创造机会,促进师生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例如,在课上提问某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然后让这个学生找到能够给他提供帮助、或者是能够比他做的更好的同学。如果大家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就具备合作的基础。
2、培养合作意识
无论是培养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意识还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还要循序渐进,教师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不能期望太高。很久以来,我国的英语学习以顺利通过考试为主要的目标,教师更多的强调在没有各种外力帮助下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在刚刚开始实施合作的时候,尽管教师非常的努力,效果也不一定如意。因为,学生要改掉原有的学习习惯,养成新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需要尝试,学会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想一蹴而就,而是要有耐心和信心,不断地尝试,才能逐渐培养起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3、创造合作机会
创造合作机会是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环节。如果合作任务设计得不合理,就很难达到合作的效果。为了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创造合作机会,可以依据五个W和一个H。首先,明确合作目的(WHY)之后,才能够确定合作内容(WHAT)。为了锻炼某一特定的语言应用能力,设计合作内容。写作教学任务就不适合合作探究,而更适合自主完成,但是翻译和语篇分析就比较适合探究合作学习。第二,确定合作时间(WHEN)和合作的地点(WHERE),在学习新知识时,不适合进行探究式学习,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积累,具备了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根据合作内容和难度,确定是课堂合作还是课下合作。第三、选择合作的对象(WHO)和合作方式(HOW),尊重学生选择的合作对象和合作方式,考虑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体差异进行的个性化选择对合作任务完成可能出现的影响,提出补救策略。
4、实施合作计划
实施合作计划的过程中教师既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过多干涉。袖手旁观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那么实质上学生进行的是自学。如果教师干涉过多,妨碍学生们发挥集体的优势,独立完成合作任务。教师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分享学生取得的成就和突破。例如,要求学生翻译一篇课文最多不超过六个人,可以自主选择合作对象。有的学生选择了同桌,有的选择了室友;其数量也不等,有六人组、四人组、两人组。翻译课文的模式也不相同:有的小组采用每人两段,独自翻译;有的小组采用一人作笔述,一个人查字典,其他人讨论,翻译的方式非常像我国古代佛经的翻译模式;有的小组则只有两个人,一人翻译,另外一个人则进行校对。最后,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不是靠人数多少,而是组员间的分工与合作效率。有的组体会了成功的经验,有的组会因为没有完成任务感受到挫折。这在实施合作计划的过程中是常见的,但是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使他们在以后的合作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5、构建交流与表达的平台
无论学生任务完成的如何,他们都需要一个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为合作者创建一个合适的展示平台,对于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具有重要的作用。给每一组的同学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自己推选适当的成员发言。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倾听,相互了解,欣赏别人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整个班级成为一个和谐的充满学习氛围的集体。
[注释]
[1] 都兴芳,探究学习与学习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05.8.
[2]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教学与管理,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