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的语感训练
2009-12-29李桂琴
李桂琴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巧妙范读,触发语感
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对词语的感悟能力较弱,在朗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字一顿或两字一顿的情况,甚至是把一个词拆开来读,停顿不正确,语句不通畅,这样学生无法对课文内容进行正确客观的理解,更无法进行情感表达。因此教师要先领会教材,声情并茂地范读,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动听的声音信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课文中优美的词句、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才会像一股甘泉慢慢流入学生的心田。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以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出小壁虎借尾巴时难过、恳求的语气,以激昂、喜悦的语调读“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学生都瞪大眼睛,专注地听着,被老师那丰富的表情、优美的音质所感染。我趁机引导:“你们也想试一试吗?”学生早已按奈不住自己跃跃欲试的激情,课堂上顿时书声琅琅,从孩子们专注的表情和优美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情感正在进发,可以感受到他们正于文中小主人公同悲同喜。可见,在范读中,老师的语言艺术、自身情感的投入程度对学生阅读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水平的范读不仅能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与作者的激情产生共鸣。
二、讨论评价,训练语感
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得到一定的培养,对一些内容简单的课文,他们不仅能结合经验正确、流利地读,还可以读得绘声绘色。在教《乌鸦喝水》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时,首先让学生明白乌鸦找水喝时特别心急而又辛苦。其次再让学生讨论怎样读才能突出乌鸦心急而又辛苦的语气。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口渴”应读得稍快、有的说“到处”应慢而重读。指名读时,多数学生把重音放在了“口渴”与“到处”上,强调了乌鸦找水喝时的辛苦着急。
学生还可以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评价他人的朗读,从而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如《乌鸦喝水》最后一句话“乌鸦喝着水了”,指名读后给予评价。有学生说:“乌鸦千辛万苦找到水,又千方百计喝到瓶子里的水后,应该特别开心、舒畅呀,他怎么读得还像没喝着水似的难受。”在大家互评之后,学生大胆地读起来,带着激昂的语调,又故意把“着”字重读、拉长。通过学生讨论、评价,有感情地读,学生的语感得到了提升。
三、读演结合,拓展语感
低年级学生好动,表现欲强,且低年级教材故事性强、角色形象生动,很适合学生表演。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边读边演,在表演中进一步感悟语言的魅力,训练语感。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我让三名学生分别戴上鸭、兔、鹿的头饰来表演课文内容,在表演中学生尽力揣摩角色的神态、语气、动作、表情,时而赞美、时而惊讶、时而懊悔,他们的表演感染了所有的学生。又如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睡莲”那关切的语气,“小蚂蚁”乖巧、伤心的神态、语气,“蜻蜒、萤火虫”那坚定的神情,学生都演得惟妙惟肖。学生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更直接地体会到说话者的心理,而观看者也通过观赏,更好地体会到那个表演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样通过读演结合,让学生敏锐地感受到文章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而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并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达到拓展语感的目的。
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如何让学生去感受。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适时营造和谐的氛围,通过各种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感,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诱发他们心底的波澜,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