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习惯养成教育 促学生全面发展
2009-12-29赵斌
赵 斌
习惯是一个人行为的多次、长时间重复后的结果,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人的行为一但形成习惯,就会成为其自然的行为、一种无意识行为,在不知不觉中,长年累月影响人的品德、暴露人的本性、左右人的成败。
只有从人生启蒙阶段的小学教育开始实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习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内容纷繁复杂。其主要的内容有:角色习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安全习惯、合作习惯、劳动习惯等。
一、明确教育策略,实施习惯有养成教育
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目标、任务确定之后,实施策略就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所以,明确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是提高习惯养成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主要有以下几点策略:
1先知后行,知行统一。
2以班级为龙头,以课堂、校园为主阵地,以班主任、家长为主力军,以科任教师为同盟军,开展系列习惯养成教育。
3分年级、分学期螺旋式、渐进式系统推进。
4集体教育和个案辅导相结合,突出学生个性特征,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相结合,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因材施教,让各个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5融习惯教育于德育教育之中,两线协同并进,互为促进。
6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统一协调,定期或不定期交流,填写《学生行为评价表》。
7好习惯培养与坏习惯校正并重。
8学校出台《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指导纲要》,年级出台《实施细则》。
二、明确教育方法,实施养成教育
首先是知。
知是行的前提条件,只有在知道了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不这样做的坏处是什么之后,才会产生行的欲望和动机。
(1)讲。①班主任、辅导员利用班会、队会、展会系统地讲。每周或每月一中心、一主题。②科任教师协同讲。讲与自己学科相关的习惯,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习惯,开设“习惯一角”。③学校适时召开家长会,通报学校的目的与要求、策略与做法,明确家庭教育内容与要求及配合事项。
(2)说。学了之后学生自己说,同学互相说,向家长、老师说,班级适时举行“说×××习惯”主题班会或队会,学校召开“×××习惯”演讲赛。
(3)做。每周一中心、一主题做在作业本中。
(4)考。期中、期末各科均要涉及专项习惯养成教育试题,不得低于总分的10%。
(5)演。少先队适时举行“×××表演赛”。
其次是行。
在知的基础上行,行是目的。没有行动上的落实,知就失去了意义。在行动中深化知。
(1剜一件做一件、边讲边说边做。
(2)做一件汇报一件,向同桌汇报、向班级、教师汇报。
(3)比。同桌比、小组比、全班比。
(4)查。一是学生自查。填写个人《成长记录袋》中的“行为周自评价栏”,及时反思小结。二是班级周小结、月小结。肯定充分,典型突出(正、反),建议中肯,要求严格。三是学校期中、期末召开专题总结表彰大会,树立先进典型,上板报、上广播、进校园“名星栏”。
第三是情。
在知、行逐步统一的过程中、基础上,重视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情感培养,否则是表面化的、被动的、短时行为。只有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使其对良好行为发生兴趣、喜爱,达到其愿做、爱好、自发的做,成为学生内在需要,才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真正成功。
(1)长期性。任何行为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所以必须坚持长期抓、抓长期,反复抓、抓反复。
(2)系统性。习惯是一个系统,纷繁复杂,林林总总。要想习惯这棵大树枝繁叶茂,成为参天大树,就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点到面,逐步展开。
(3)针对性。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质与个性,是一棵独特的小树苗,每一个班就是一个园林圃。如伺使这个园林成为一片森林,既要有统一浇水施肥、剪枝除苗,又要有每棵树苗各自的特种肥料与阳光雨露,照顾各自不同的习惯。没有区别的一刀切是一种伤害与毁灭,没有统一的剪枝除苗那将成为一片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