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观摩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2009-12-28宋新宇
宋新宇
观摩课是老师展示独特风采的舞台之一。同一个课题,不同的教师执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种课堂活动,不同的教师组织,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观摩课”对教学大纲的宏观要求作了具体化的阐释,它能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抽象的理论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方便观课者学习和借鉴,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因此,观摩课已成为最受中小学教师青睐的教研活动之一。而各种各样的教学大赛也以公开观摩的形式经常性地举行。这无疑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是一件好事。
由于从事教育心理学教学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去中小学听公开课,或受邀担任观摩教学大赛的评委,看到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展现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新颖有效,令人欣慰。但同时也发现,观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重形式不重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于是,我们看到,在语文课上,不论课文是小说,还是诗歌,不论是议论文,还是应用文,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课文,却忽略了最重要的语言学习。有些教师为求得课堂气氛的活泼,不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信马由缰,借题发挥,吊起学生的胃口。如一教者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由此谈及童话,插入了《白雪公主》中的许多片段,接下来说到迪斯尼动画片,说到《米老鼠和唐老鸭》,用了半节课时间,如此跑题,淡化了教学主题,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用心良苦的讲授并没有将学生引入课文特定的情境,相反只落得让学生觉得老师好玩有趣。课后,进行测试,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连最基本的词语都不会解释。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地理、历史甚至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事实上,课堂允许必要时偶尔听题,但必须注意两点:其一,题外话简洁展开,即时收拢;其二,题外话要有趣味性、融合性和启迪性,让它为主题服务。
二、滥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无论是否必要,几乎所有观摩课、公开评比课都利用了计算机、录音机、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表黑板的现象比比皆是。是否利用课件甚至成了某些地区评定教学方法是否新颖的重要依据。许多教师也认为,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但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忽略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或者课件制作粗糙,链接不好,致使课件成为点缀,甚至成为累赘。更严重的是,学生的注意力被花花绿绿的教具、视频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在习惯了新奇的感官刺激之后,就变得不会思考、懒得思考。
三、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滥用物质刺激
在小学评优课、公开课、观摩课上,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精心准备了不少礼物?穴小至画片、糖果,大至钢笔、作业本?雪,以奖励上课配合好的学生。第一位学生受到奖励后,其后接二连三的教学活动必然是格外受欢迎,举起的小手林立,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事实上,学生并非被教师讲课吸引,而是被那奖品诱惑。当然,利用物质刺激激发学生兴趣也不失为一种手段,但是,这节课奖橡皮,下节课奖糖果,再下次奖钢笔……如此以来,得奖品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动力。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教师频繁的物质刺激极易使学生养成贪婪的习惯。而且,借班上课的教师以物质利诱激起学生兴趣的方法,还会给原任老师带来诸多不利。
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小学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个兴趣应该具有持久性的、向上性。物质刺激所引起的兴趣只是短暂的,也是低级的。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法,把课堂教学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比如,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适当的竞争性游戏,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采取加减分数、抢得红五星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竞争活动中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而且,这类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课堂教学应有的德育功能。
四、忽视多数学生的参与
在很多观摩课上,教师为了使评委和听课者看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往往只提问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忽略了中等生和学习困难学生。被提问的学生对答如流,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表面的成功令人担忧。优秀生学会了“逢场作戏”式的回答,中等生和“差生”成了课堂上的“陪衬”。这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打击了学习积极性。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具备的第一个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作为教师,一定要关心爱护所教的每个学生,尤其关注后进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应注意让每个学生得到均等的机会,让学生共同发展。
五、过分强调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
在很多阅读课课堂里,教师一开始抛出若干问题之后,就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随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再由各组推荐成员展示成果。自始至终,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对学生的发言左一个“好?选”右一个“不错?选”“见解独到?选”尽管有一些答案并不精彩甚至有错,也很少有老师指出。“小组讨论”,本来就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近来却被不少人改头换面贴上了“合作学习”的新标签,进而大加炒作。以致在一些教师看来,小组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形式。于是,有些教师几乎每堂课必有小组讨论这一教学环节。
整个课堂教学,没有了老师的适时收放,没有了老师相机指导,没有了老师纠误纠偏,也没有了老师总结提升。
这样的课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丧失了老师这一“主心骨”,就难免处于一个很浅的层面上。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是主导者,又是一个特殊的阅读主体,老师应以自己丰富的阅读体验和宽广的知识面而成为引导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的同时,也应该毫不谦让地起到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等主导作用。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要适时适度,而且,在具体运用时都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讨论的必要?芽有没有讨论的价值?芽如果讨论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新鲜度,就不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没有一定的难度,就缺少讨论的价值;没有一定的深度,就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如果在讨论过程中又缺少老师的点拨与引导,那么,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未必好。
六、上课变成了事先排练好的表演、作秀,失去价值
很多学校及教育机构的专家赋予了公开课很多职能,把公开课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成绩、选拔教学能手、晋升职称及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达到预期目的,很多观摩课都有事先排练好的痕迹: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配合,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回答,怎么回答,由谁来回答,似乎都是导演好了的,而且不止一次地排演过。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表现得无可挑剔。老师的声音、手势、表情也过分地夸张做作,带有表演的痕迹。这样做的日的,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获得教学成果奖励。我们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要开虚作假,但教师的言行举止却告诉学生,必要时还是要作假?选有这样一句话:“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细小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种状况实在堪忧。
什么样的课可以称为好课?芽目前评价标准很不统一。教育学理论认为要看十个方面: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科学性、教育性、能力培养、教学组织、教学语言、板书操作、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我认为是看以下几点。
1.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是否准确,学生是否容易接受。
3.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法,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组织能力和教学风度。
5.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有张有弛,时间把握是否准确。
6.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
7.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机智,能否巧妙得体地处理偶发事件。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不是按部就班执行预设教案的过程。预设固然重要,但只有把预设和生成完美结合的课堂才是真实展现学习过程、最具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真正体现以学定教、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才是充分体现学生自身价值、最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课堂。当观摩课摒弃了功利性目的,当教师都能够以平和而积极的心态对待观摩课、公开课,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提高,相信观摩课会达到它应有的教师同行学习交流、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程光泉.好课无标准.教育科学论坛,2008(3).
[2] 张耀明.四问新课程观摩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熏2005(Z2).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