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调适探析
2009-12-25陈峰
陈 峰
[摘 要] 求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现如今“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方式。由于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毕业生自身的因素,导致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文章对此分析了其成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择业心理 调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不争的事实。很多大学生在这个事实面前缺乏正确的认识,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常见的择业心理表现
1. 择业忧虑和恐惧心理
大学生择业的忧虑,是由于意识到择业的客观形势与自己主观条件之间的差距而产生的体验。大学生择业时面对的客观形势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要接受买方市场的挑选。一方面,社会选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大学生经过四五年学习之后,在同客观形势的要求相对照时明显感觉到有一种差距。因而在择业过程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忧虑心理:能否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到单位后能不能胜任工作等。在一些性格内向、成绩不佳的大学生身上,这种焦虑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它常使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意志消沉、无所适从,难以应对各种压力。
2. 择业盲从和冲动心理
部分大学生既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又缺乏对自我的认识,不能客观地分析社会的需要,对自己的竞争能力缺乏信心,因而在择业时产生了随大流的盲从心理。他们性格怯懦、阅历浅薄,在求职择业中的“自我推销”时,缺乏自信心,瞻前顾后,人云亦云。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则表现出极端的情绪性,心境受到多重择业因素的困扰,面对现实处境时缺乏应有的冷静和自控能力,导致盲目攀比,牢骚满腹。还有些学生在求职时缺乏计划性,对各种信息经常做出不假思索的反应,因而在面试时一味强调自我意愿,不善控制自己的情绪,结果给用人单位的印象极差,丧失了就业机会。
3. 过于自负或自卑心理
有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估失当,他们对自我就业的条件评价过高,因而对择业过于挑剔。这种情况往往是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比较强,或者是毕业于名校的学生,他们不怕找不到工作,对就业的要求比较高,挑来挑去延误了择业的最佳时机,失去了本来有利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估失当的另一种表现是对自我就业的条件评价过低,导致择业信心不足。这种情况往往是一些学习成绩平平或较差,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学生,他们对自身的条件缺乏信心,内心十分焦虑。他们不敢主动出击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而是采取被动的态度等用人单位来“相中”自己,或者依靠亲戚朋友的社会关系来谋求职业,这种自卑畏缩的态度也往往使他们失去了本来可以就业的机会。
4. 过分求稳求全心理
有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求稳求全,不敢冒风险。其中一些大学生考虑到职业选择对于未来人生和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在择业时顾虑重重,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力,从而妨碍了“自我推销”的有效展开。另一些大学生求职者出于求全心理而过于慎重,也会表现出迟疑、犹豫的心态。总之,这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利弊权衡过于挑剔,缺乏一定程度的果断性,最终亦将妨碍择业的成功。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调适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上述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调适,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调适,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加强职业价值观培养是形成健康择业心理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要通过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充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动机,把为社会作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自己职业动机的核心;要正确处理职业与金钱、名誉、地位的关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只有这样,在面对职业选择中的各种矛盾冲突时,大学生才能够泰然处之,为成功就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 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不良心态多由非理性的情绪引起,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后,理性就能战胜感情,从而控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不良情绪主要有以下四种。其一,焦虑。这是一种既紧张又期待的情绪状态,是许多毕业生面临择业时常有的心理状态,他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顺利找到工作,不知道能否找到条件比较好、薪水比较高而又有发展前途的工作,不知道能否进入大城市等。有焦虑状态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过度焦虑,以至于发展成为焦虑症,就需要加以心理调适或治疗。其二,急躁情绪。大学毕业生希望尽快找到工作,这是人之常情;但急于求成,一遇到问题或困难就缺乏耐心,怨天尤人,不能冷静而客观地分析问题并寻求对策,这对择业非常不利。其三,怯场畏缩。有些大学生平日很少参加社交活动,或者因为性格胆小、内向,不习惯同别人交往,现在面临择业时需要四处奔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便感到害怕怯场,不能大胆面对,影响了择业的最佳时机。其四,犹豫烦恼。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有些大学毕业生对究竟去向何方举棋不定:是就业还是考研究生,是去外地还是留在本地,是进企业还是事业单位等,这些都影响了他们的择业情绪。面对就业,大学生应该客观地认识社会,分析自我,选择既能实现自我又符合社会需要的工作,杜绝不良情绪的产生。
3. 进行科学的择业心理调适
求职择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阶段,也是一段比较陌生的经历,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对此大学生应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自觉地与困难作斗争,而不能畏惧退缩。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一,自我静思法。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冷静分析失败原因,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控制心境,切忌冲动和急躁。其二,自我转化法,即转移感情或兴趣。择业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但当遇到困难时,大学生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放松紧张情绪,这有利于择业问题的解决。其三,自我宣泄法,即发泄不良情绪并找到心理的平衡。就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当产生不良情绪时,埋在心里既伤心又伤身,如把失败和挫折向亲朋好友诉说,也会感到轻松一些。其四,自我慰籍法。大学生择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如果已尽力但仍无法改变时,可说服自己承认并接受现实,以获得精神解脱。
总之,大学生要时刻保持积极主动的择业心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正是具有强烈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精神的全面人才。大学生必须主动培养自己的择业竞争意识,要敢于竞争,敢于自我推荐,主动认真地分析自己的素质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积极主动地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
参考文献:
[1] 马雅菊.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误区与自我调适[J].教育与职业,2008(17):58-59.
[2] 姚庆斌.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首都医药,2008(15):13-14.
[3] 朱琨.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J].山西科技,2008(12):50-51.
(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教务处)
责任编辑 陈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