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2009-12-25渠长根

学理论·下 2009年11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理论课

渠长根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为此,高校既需要转变观念,在价值定位、指导思想上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念,又要从实际出发,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在机构设置、资金支持、课程安排、师资促进等各个环节和方面,高瞻远瞩,谋规划、定措施、给力度,在协调、可持续中达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前者主要面向本科生,以课程教育为主导,按照“05”方案的规定,具体由六门课程构成,分别是四门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两门配套选修课:《形势与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后者主要面向研究生,以学位点建设为主体,由六个二级学科组成,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作为高等学校开展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中的两个不同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同一个序列中前后相继的两个不同阶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二者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新观念、新课题,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新问题、新要求

首先,这个新问题的生发与认识经历了一个研究渐热、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思维逻辑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事业、引领高等学校发展这个重大课题中的一个次生层面的问题。在此意义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讨论最初从高校的功能和使命、高等教育的定位等基本问题展开,也有直接从高校的教学、科研如何服务社会等角度入手,不同程度地挖掘了高校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追求科学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并且形成了较多的共识。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把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深入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来,使得前面的宏观研究进一步微观化、具体化了。如有人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发展、稳定、提高的前提和基础。[1]有的学者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出发,主张把它作为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和基础工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认真分析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践行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2]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高校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宏观思考并未大踏步前进,尤其是距离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来,仅有咫尺之遥。因此,在经过上述热情洋溢的学术研讨和工作筹划,人们的关切辐射到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以及高校内部重要的工作领域等诸多层面和环节上,基本上完成了对高等教育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层面的解读的时候,急需继续努力,把思辨的触角伸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

其次,作为次生问题和中观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应该给予深度解读。不可否认,这两者无论是在其各自子系统内部还是彼此之间,都存在着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既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高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着力点。如今,在全党掀起新一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高校不仅必须而且应该尽快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考筹划,拓展并聚焦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两个并行不悖的领域中来,努力探索其科学发展的原则和规律,以此共同追求高等教育事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全方位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的战略价值和整体效应。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把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放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来思考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问题,无论是作为一种工作,还是作为一种新的理念,甚至是竭力要打造的一种机制,都富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因为这不是一个纯理论的问题,而更多的是一个实践问题。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高校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极其重要的层面,涉及到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自己引领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价值的重要保障。

对此,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明。在大踏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确保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代代相传方面的特殊作用,更加卓有成效地施展出育人、导向、护航的功能,既要不断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避免再走弯路或丧失警惕,更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统筹、协调、可持续的思想原则,在课程体系、灌输内容、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各个方面,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面对研究生层次的受教育者的,不仅本身具有鲜明的特殊性,还具有特别的重大意义;既具有学科建设的一般属性,同时还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独特个性。

尤其应当高度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基干部分,它必须率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定的信念、正确的理论、科学的精神和和谐的工作机制、扎实的工作成效,确保自身的良性发展,从而引导高校发展的方向和品质。

第三,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结合起来,探究彼此之间协调、兼顾、同向共进的发展态势和规律,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内部的科学发展,有利于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战略原则下,把高校的育人、文化引领、社会服务等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从实际情况来看,令人担忧的一个现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实施以来,高校遇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两支队伍往往发生兼容的冲突或竞争的撕裂,一部分人彷徨于如何选择确认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和从事的课程教育教学,一部分人径直流失了出去。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具体工作者如教师等,再也不能回避了。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具体对策

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为一个系统来思考,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追求和实现二者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校而言,无论是从总结过去、指导未来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研究或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开展这一研究无论是在思路上,还是具体方式方法上,都需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第一,应首先认真总结“05方案”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

2008年7月,经中央同意,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会议,之后各地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创新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3]但是,仍然有诸多不尽人意得情形。比如,教育部规定“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4]这是对充实教育教学环节、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保障性规定,深受任课教师群体的认同和拥护。但是,一些地方或高校执行不到位甚至以对策因应政策,或者提取更多的课时用于实践教学而减少理论课时总量,或者根本不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继续搞满堂灌。这样做既忽视了学生的正当要求,也忽视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二,在理念上,切实把科学发展观植根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去。

教育部提出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性质、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做好硕士生、博士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及教师培训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同时主张努力“完善二级学科体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对应支撑。”这个规定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立场和方向,从完善理论建设、融通衔接路径、打造师资队伍等多方面摆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位置。对此,我们可以把二者的关系进一步细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支撑,是家园,是智力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舞台,是前门,是工作间。把二者联结起来的要素有两个,其一是共同的教育使命,其二是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者。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理应发挥出培训基地、素质拓展营地、研讨班的作用,要作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汇聚学科队伍,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在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上下功夫,收成效。而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也要勇于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责任,在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实践空间和基础,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引导功能和育人价值。

第三,在机构设置和制度安排上,要加快实现专门化、独立化,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工作者凝聚起来,实现教育教学和理论研究两大资源的高效整合。

教育部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并且明定该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其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5]可以说,这是一次令人兴奋的大规模的资源整合和重组,是以组织促机制、以机制造环境、以环境保工作的有力举措。截至今年年初,全国共有近百所高校成立了校内实体性二级教研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但是,大部分高校还是停留在以前的状态,或者牵强地给出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的牌子,但却是虚设的,挂靠在前述的某个学院,一班人马,两块招牌。这种做法,不利于完整执行中央政策,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里工作的同志带来了新的压力。

第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科学发展落实到人的可持续上面来。

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只是一个舞台,需要一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合力组建起来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根据教育部的调研,各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比如在抓教师培训方面,有的通过制定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有的制定师资培训五年计划,建立岗前培训制度、课前全员培训制度和骨干研修制度(山西),有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骨干研修计划,每三年对全省高校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轮训一遍(陕西)。在建立教师培训和研修基地方面,北京、辽宁、陕西设立了本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和研修基地,或者从现有计划中专门拨出名额,面向全省每年招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辽宁),或者在领军人才培养、曙光计划、晨光计划、优青项目等人才培养计划中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列指标(上海)等。[6]这些措施既可以看作是对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可以看作是新形势下的积极尝试,最大的作用在于推进了教师的知识、素质、体能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最现实的支持与保护。

贵在坚持!我们有理由相信,上述其中的任何一项措施只要不刮一阵风,只刷一片红,而是脚踏实地地长期做下去,就一定能够为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造就成长的机会,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铺就坚实的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最终推进高校全面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概而言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至少要做到这么几个方面:在价值定位上,无论是高校管理者、业务主管者、教师群体等都要高度认同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内和语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价值上的互补、相通和共同性,切实夯实统筹规划的认识基础;在指导思想上,用系统论思想,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防止把二者割裂开来尤其是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和和谐校园的保障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在组织机构上,通过设立独立的二级教研机构,统管面向学生的以课程为龙头、以学科为依托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在人财物、课程与师资、软件与硬件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实现自我操控,自主生长,防止在校内众多学科的竞争中被挤兑、偏废甚至被冷落;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具体安排上,统筹兼顾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学科,彼此连接、相互传承,确保在面向本科生的时候,做到全面和系统,在面对研究生的时候,实现深度和厚度的拓展;在师资队伍上,要实现两支队伍的整合、对接和互通,防止各自为战甚至狭隘的门户意识,同时避免职责不分,互相取代。

参考文献:

[1]白剑波.以人为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探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7,(3).

[2]李建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6).

[3]各地采取切实措施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第626期(2009-2-16)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

/65/info1234771130433765.htm.

[4]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49/info1223432108687749.htm.

[5]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49/info1223432108687749.htm.

[6]各地采取切实措施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精神[Z].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第626期(2009-2-16)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

65/info1234771130433765.htm.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理论课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