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2009-12-25徐钱华
徐钱华
摘要:随着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快速发展,如何防范其潜在的各种金融风险,就成为我国企业金融会计领域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信用操作风险、利率风险和道德风险,进而提出相应的控制机制,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防伪体系、严格内控机制和完善配套服务等。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控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商业汇票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发展迅猛,日益成为企业和银行间,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货币流通的重要支付结算工具,因为其不仅可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优化银行资产结构、规范企业信用。但是,随着这项业务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日渐拓展,由于信用不健全、体制不完善、操作不规范等原因,我国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益发呈现出过度、无序的竞争状态,导致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水平和风险类型与日俱增,尤其是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其已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商业银行开展该项业务的积极性。据统计,从逾期垫款余额的变化趋势来看,2008年第三、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逾期垫款环比分别增加25.6%、22.6%和15.2%,同比增加-5.1%、21.8%和51.1%,表明:随着逾期垫款余额的快速增加,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承兑汇票业务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有鉴于此,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管理已逐步成为我国企业金融会计领域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防范票据风险,维护商业金融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因而,本文将通过对企业在办理银行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内在和外在的成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构建风险控制机制,这对我国银行商业承兑汇票市场的完善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银行商业承兑汇票的风险类型
从国内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现状看,我国企业在从事银行商业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操作风险、利率风险和道德风险这样几种类型:
(一)信用操作风险。是指企业在取得商业银行已承兑、(背书转让)贴现或转贴现的票据时,由于票据合法性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不能或无法按时收回资金,从而形成企业不良金融资产的风险。造成这一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财务或业务人员的疏忽或对票据业务的不熟悉,致使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不合法、不完整,包括票据贴现时空白背书、多次背书时背书不连续等;其次,由于缺乏严格管理,市场中各种伪造票据、变造票据、"克隆"票据等不法票据的盛行,使得贴现银行为了辨认票据真伪,必须持原票据到当地代理银行进行查验或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同出票行进行核对,流程繁琐、复杂,致使部分银行不受理或以各种借口不配合票据贴现,给票据贴现带来很大的信用风险。
(二)利率风险。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直接受到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影响,因此,当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出现较大变化时,将对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产生重大影响,因而银行承兑汇票的利率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国家货币政策变化,导致银行贴现率变化而形成的潜在利率损失风险。表现在:若央行抽紧银根、控制再贴现额的总量或是提高再贴现率时,票据市场资金紧缩,如果此时将持有的票据转让,就可能导致的利率损失;反之,若央行释放流动性,提高贴现率,则可能导致利差收益。例如,2008年7月1日长三角地区的贴现利率为5‰,六个月的利息率为5‰×6=30‰,而2009年7月1日长三角地区的贴现利率为1.45‰,六个月的利息率为1.45‰×6=8.7‰,因而,若企业选择将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在2008年进行贴现,则同2009年相比,就可能造成2%以上的利率损失。
(三)道德风险。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重要融资手段,日益受到企业青睐,但也衍生出许多不法交易,触发银行和企业间的道德风险。首先,由于部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导致少数银行员工利用制度漏洞,同不法企业相互勾结、暗箱操作,违规开立或兑付各种银行承兑汇票,以达到套取和诈骗银行信贷资金的目的;其次,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集团为了满足集团自身对使用资金的需求,往往利用集团内部关联方交易错综复杂、资金往来频繁、交易真实性难以认定等特点,利用虚假关联交易骗取商业银行签发大量承兑汇票以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再次,根据现行银行承兑汇票规定,银行审查商品交易的主要依据是商品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等,因而企业可在只签订交易合同及虚开增值税发票而真实交易尚未发生时,向银行申请承兑汇票,导致一些企业借此相互串通签订虚假交易合同以获取银行信贷资金;最后,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只要票据合法、完整,一般都能通过银行兑付,且很难在会计资料中查到交易痕迹,致使部分企业利用背书转让隐瞒交易事项,达到偷税、漏税等违法目的。
二、银行商业承兑汇票的风险的控制机制
实践中,由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复杂性,其风险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但是通过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措施和加强企业票据管理,并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则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点。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行为。第一,修改和完善《票据法》,进一步规范银行承兑汇票当事人行为,保护当事人利益;并进一步规范银行承兑汇票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的相关规定,细化相应的业务指导、操作规程和标准,以达到银行承兑汇票工作的法制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第二,衔接《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统一法律相关条款,形成系统化的银行承兑汇票法制体系;第三,明确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归属和组织体系,制定和完善统一的票据交易规则,以加强对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良好的票据使用环境;第四,建立政府各行政管理
部门如工商税务部门、公安司法部门、纪
律检查部门等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强制机关的威慑作用,加强对各种银行承兑汇票犯罪的联动打击,以规范银行承兑汇票的市场行为。
(二)利用高新技术,健全银行承兑汇票防伪体系,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第一,加强对银行承兑汇票设计和印制的管理工作,尤其是注重采用各项高科技防伪标识的应用,以达到通过对汇票特征尤其是防伪标识的检验来辨别票据真伪的目的。例如,推行银行承兑汇票支付密码,推行银行承兑汇票指纹留档等;第二,加强企业经办人员相关票据知识的培训工作,重点培训汇票用纸、颜色、暗记、规格、填写规范、印鉴、背书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背书的规范性和连续性等,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潜在风险;第三,应由央行主导,建立商业银行承兑汇票综合管理数据系统,在将银行承兑颁发的所有银行承兑汇票信息都录入该数据库的同时,将票据贴现、转贴现、买入返售等相关业务信息也纳入到系统中,便于银行和企业识别票据真伪,获取相关业务信息。针对目前银行承兑汇票查询的现状,该数据库系统应该提供票据查询功能,首先票据的基础资料由承兑行输入该系统,并生产初始密码,银行在交付票据时一同转交密码,以后持票人在背书转让过程中,需同时更新系统中背书情况,并由系统生成新密码,背书一次需在系统中更新一次,经背书后,前手的密码就应失效,不能对该票据进行查询及背书记录了。如果票据持有人对所持的票据真实性产生怀疑时,可以直接通过该系统查询票据的信息,有了这样的查询系统,就可加快票据的流通速度。
(三)加强银行承兑汇票的内部控制机制。银行承兑汇票的内部控制机制主要包含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两方面。一方面,从银行角度上看,首先,应健全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管理制度,因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管理混乱,如未按规定比例收取保证金或保证金偏低等,是造成银行承兑汇票道德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通过加强保证金制度的管理,提高企业融资门槛,才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承兑汇票的道德风险;其次,应建立健全银行承兑汇票的审批机制,严格按照签发企业信用等级、出票金额和缴存保证金比例,保证出票资金安全;最后,按照“三岗分离”原则,将银行承兑汇票的销售、审核以及管理职能相互分离、分别设岗,使得业务受理、审核、监督职能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上看,首先,应建立银行承兑汇票的管理程序,形成业务人员收票、财务人员审核、审计部门备案监督的管理体系;其次,应加强相关员工的素质教育,并对主要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实行轮岗制度或强制休假制度,以健全完善内部相关人员的监督制约机制。
(四)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配套服务市场。首先,进一步完善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信息服务、票据咨询、利率服务、鉴证服务、价格指导和权益仲裁等相关配套服务功能,以进一步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规范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秩序。其次,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信用监控体系。即以企业为统计单位,将企业实际获得的银行承兑汇票总量、所缴保证金总量、贴现总量等信息一并向市场公布,供相关信息使用者查询,公布周期可从一个季度、一个月逐步向实时过渡,统计范围可先从各省市开始,逐步扩大到全国;最后,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估市场,通过对企业信用水平的有效评估,以增加银行承兑汇票交易各方的信心,从而有利于规范交易行为,提高交易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企业的一种货币性实物资产,虽然存在潜在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道德风险,但只要建立并严格执行有效风险控制机制,从引发票据风险的根源上进行监控,并积极规避银行承兑汇票流转各环节的交易风险,同时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和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就一定能够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促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企业的一种安全的支付和融资工具。
参考文献:
[1]周 蕊. 关于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的思考. 财会研究, 2007, 6:42~43.
[2]李雪娜. 浅析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风险及防范措施. 现代商业, 2009, 3:57.
[3]包咏梅.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防范. 现代金融, 2007, 4:20.
[4]朱永权. 如何防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违规风险. 现代金融, 2009, 1:34.
[5]李惠芳, 李学伟. 浅谈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与防范. 经济师, 2009, 7:256~257.
(作者单位:台州安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