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09-12-25楚灿花尹素平

金融经济 2009年11期
关键词:充足率商业银行贷款

楚灿花 尹素平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央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较好地满足了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国企投资扩张以及商业银行扩大经营的需求,并导致了2009年上半年信贷“井喷式”增长。至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37.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37万元,同比增长34.4%,增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信贷超常增长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同时对资本充足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的影响

(一)导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普遍下降

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导致了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明显下降。据14家上市银行2009年半年报显示,资本充足率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下降。其中建行、工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从2008年末的12.16%、13.06%下降至11.97%、12..09%;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深发展资本充足率低于9%,其中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11%、4.68%,民生银行分别为8.48%、5.9%,深发展则分别为8.62%和5.08%,逼近《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底限。(二)引发监管层的重视并可能提高新的监管标准

目前监管层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产生了积极效果,但应同时足够关注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必须增强资本约束,提高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为此,8月18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对当前商业银行建立动态资本补充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划定了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底限,并表示将从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中全额扣减银行交叉持有的次级债及混合资本债券。《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指引(第3次征求意见稿)》也表示将对商业银行设定差异化的审慎监管标准。虽然银监会9月3日发文明确,对商业银行次级债扣减资本的规定暂缓执行,并实行老债老办法,新债新办法。但为防范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的系统性风险,提高资本充足性,并以此作为新业务、新机构审批甚至发放贷款的门槛,将是银监会审慎监管的趋势。从具体操作而言,甚至无法排除银监会将根据某家银行的信贷状况相机提高或降低资本充足率的触发比率。

二、商业银行相应对策分析

(一)强化持续注资能力,提高核心资本比重

如果说资本是抵御银行风险的最后屏障,那么核心资本则是抵御风险的最坚强后盾。核心资本在资本中的比重越高,资本构成越稳定,市场价值越大。补充核心资本途径包括股东的持续注资及增加内部积累。增发新股、配股、减少分红以及转增资本等注入行为反映的是股东的投入,提高盈利能力增加内部积累强调的是资本的有效产出,两者都非常重要。若要迅速提高资本充足性,增发新股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要将资本充足率维持在一定水平,必然要求资本增长速度不得低于加权风险资产增长速度。若能通过不断提高盈利水平,使资本利润率的增长速度大于资产扩张速度,则可成为资本日常的、持续的补充来源。

(二)全面提升风控能力,着力提高信贷质量

全面提升风控能力是资本充足性全面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在要求。而着重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目前

相关法律法规对资本定义的必然选择。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帐准备提取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05]49号)及银监办发[2005]249号文件精神,一般准备余额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并作为利润分配处理,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计入核心资本,并在“盈余公积”中反映。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定义,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准备,其计提金额为年末余额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修改后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也将一般准备作为附属资本。尽管法律法规对“一般准备”是作为附属资本还是核心资本,是作为贷款呆账准备税前计提还是作为税后净利的分配的规定相互不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按照五级分类形态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分别计提2%、25%、50%、100%的专项准备、特种准备以及按照其他风险资产计提的坏帐准备、减值准备在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时仅从相应资产的帐面价值中扣除,不得作为商业银行资本。也就是说,如不良贷款率过高,尽管拨备覆盖不存在缺口甚至达到较高水平,盈利能力足以抵补坏帐风险,但对资本充足率仍会产生负影响。因此,避免产生坏账是保持资本充足率的最佳途径。

(三)提高随机应变能力,适度补充附属资本

随着2009年信贷规模飞速增长,商业银行已通过扩大发行次级债券的手段来补充附属资本。目前上市银行2009年次级债余额达到3766亿元,大约有51%的次级债为银行交叉持有。因次级债务最初形式由协议存款转换而来,与其他方式相比,发行次级债券最大的优势在于,商业银行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持有对方的次级债券来完成次级债券的发行和销售。其客观效果相当于银行自己为自己补充资金。从现行法律法规来看,发行次级债的主要条件为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5%、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五级分类偏差小,且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债最高限可达核心资本的50%,若新的法律法规暂不出台,这仍不失为补充附属资本的好办法。但若前述《征求意见稿》正式实施,如商业银行不能从其他途径补充资本金,就应该将持有的次级债在二级市场卖出,而且最好卖给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但不管是现行法律法规还是未来可能实施的新规,由于长期次级债距到期日期最后5年其可计入附属资本的数量每年累计折扣20%,故要保持附属资本的稳定,需持续不断的赎回和发行,这将考验商业银行的盈力能力及商业信誉。

(四)优化组合资产结构,严格控制授信规模

为保持或提升资本充足比率,上述做大“分子”是一种途径,减少“分母”则是另外一种途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就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对表内资产的不同资产类别赋予0%、20%、50%、100%等四个级别的风险权重,对表外业务也规定了同样四个级别的信用转换系数。商业银行可充分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力求在资产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资本充足性方面保持动态平衡,合理布局,优化资产结构,严格控制授信规模。如在资产结构中加大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商业银行债权等风险缓释资产比重;在金融机构债权中加大风险权重为0%的原始期限四个月以内的其他商业银行债权;在贷款中可提升只有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才可以享受50%风险权重贷款比重;在表外授信业务多使用转换系数为0的承诺;在签发承兑汇票中尽量提高保证金比例。

(作者单位:株洲市商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

猜你喜欢

充足率商业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饥饿”蔓延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还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