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AS理论的网络组织演化研究

2009-12-25阮平南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21期
关键词:演化适应能力

阮平南 高 杰

[摘 要] 本文章从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 理论的角度出发,指出网络组织是一类复杂适应系统。站在第三代系统论的观点,以新的视角分析网络组织的复杂适应性特征及其演化过程,指出系统的适应性是网络组织演化的动力。

[关键词] CAS;网络组织;演化;适应能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09 . 21 . 02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09)21 - 0065 - 03

1网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需求已经由过去的相对稳定、单一变成动态多变、多元的特征,由过去的局部竞争演变为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面对的经营环境与传统工业经济下的环境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为更加开放、多变、复杂和需求个性化。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单个的企业无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不得不改变其自身的组织行为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网络组织是现代企业适应当今持续多变、无法预料的个性化市场需求和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合作、竞争和生产的模式。

网络组织的出现,意味着企业由原来的相对封闭向更加广阔,开放的成熟市场迈进,企业不再是依存于环境的独立个体,而是在与复杂多变的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生存和发展。文献[1]总结了网络组织的机制、演化和形态,指出了多种网络组织生产活动的表现形式,供应链、虚拟企业、战略联盟、分包制、供应链管理、企业集团都是常见的网络组织形式。文献[2]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中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指出供应链涉及供应商、制造商、配送中心、零售商、消费者等各类实体及其相关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呈现复杂的网络结构,是一类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文献[3]分析了战略网络与耗散结构理论之间的关系。指出网络组织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图,包括消费者、供应商、竞争对手、市场中介(包括代理商、销售渠道、销售补充产品及其提供服务的人)、其他产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如特殊利益群体)、其他组织(包括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和企业本身,这些组织或者个人构成了网络的结点。网络组织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各个结点的发展及其结点之间的联系,还依赖于外部的市场、资源、资金、技术等,与外界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属于一个开放的自组织自适应系统。文献[4-5]指出20 世纪70 年代兴起的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属于第二代系统观,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作为系统理论中的最新发展,是第三代系统观,有别于之前的系统观,把系统元素看成“死”的、被动的对象的观念,突破性地引进适应性主体(Adaptive Agent,简称主体)概念,从主体和环境的互动作用中去认识和描述复杂系统行为,为将其引进社会领域中并以此作为理论分析模型开辟了新的视野。

2复杂适应性理论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论是霍兰于1994年正式提出,并迅速引起学术界关注,被尝试用于观察和研究各种不同领域的复杂系统。它的核心思想是适应性造就复杂性。CAS的复杂性起源于其中的个体(Active Agent)的适应性,正是这些个体与环境以及与其他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不断改变着它们的自身,同时也改变着环境;个体与环境之间这种主动的、反复的交互作用被称为适应性,即系统中的个体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个体进行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或“积累经验”,不断进行着演化学习,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

CAS理论是一种以涌现为特征的新的演化观。系统科学的一个根本问题是: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是越来越简单还是越来越复杂。几十年来,人们先把发展视为具有主动性、可控性的过程。随后,通过关于微观扰动的非线性放大及由此产生的自组织现象的研究,开始掌握从简单到复杂,以及产生结构与差别的具体途径。但究竟自组织是怎样发生的,还只有热力学、激光等少数几个相对简单的例证,基本立足于随机性和统计规律的解释,与经济、社会、生物等真正复杂的“活”系统相比,还有很多欠缺。CAS理论引进宏观状态变化的“涌现”概念,认为演化符合从无结构到有结构,从单一到多样,从对称到非对称的发展趋势。客观世界既有从复杂到简单的“瓦解”趋势,也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涌现”趋势,CAS理论为新的演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基于CAS的网络组织的演化分析

3.1网络组织的复杂适应性特征

围绕CAS 理论的主体概念,霍兰提出了研究适应和演化过程的7 个基本点[5],包括:聚集、非线性、流、多样性、标识、内部模型、积木,前4个是个体的某种特性,它们将在适应和进化中发挥作用,而后3个是个体与环境进行交流的机制。通过这7个基本点,可以判断系统是否为复杂适应性系统。

(1)聚集:主要用于个体通过“黏着”(Adhesion)形成较大的所谓聚集体(Aggregation Agent)。在复杂系统的演变过程中,较小的、较低层次的个体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较大的、较高层次的个体,这是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步骤,这往往称为宏观形态发生变化的转折点。网络组织中具有相似产品或服务的组织间会产生聚集,从而导致更高级的产业集群、战略联盟等新主体出现,即霍兰所说的超主体(Meta-agent)。

(2) 非线性:个体以及它们的属性在发生变化时,并非遵从简单的线性关系。CAS理论认为个体之间相互影响不是简单的、被动的、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是主动的适应关系,并认为主体的非线性特征是复杂性产生的内在根源。网络组织企业合作伙伴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这些活的主体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涌现出各个企业主体所不具备的组织特性, 使得系统最终表现出的外部特性并不是系统内部各个主体相互作用的简单叠加, 从而获得“1+ 1>2”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流:个体与环境之间,以及个体相互之间存在着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这些流的渠道是否通畅,周转迅速到什么程度,都直接影响系统的演化过程。网络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复杂适应系统, 不断地与外部环境和其他主体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 包括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知识、设备、产品等) 。网络组织本身是一类开放系统,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等。这些流随着结点间的适应或不适应而出现或消失。

(4)多样性:在适应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个体之间的差别会发展与扩大,最终形成分化,这是CAS的一个显著特点。网络组织中,同时起步、规模和产品相似的企业,由于适应性的不同等原因,发展中会产生区别,有些成功,有些失败。有些结点在网络中占有更核心的地位,有些结点在网络发展中丧失竞争优势,逐渐退出网络。

(5)标识:为了相互识别和选择,个体的标识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要用于实现信息的交流。网络组织中包含了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组织、高校、中介机构等多种不同的主体类型,标识很重要。个体间互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信息的交流。

(6)内部模型:这一点表明了层次的观念。每个个体都有复杂的内部机制,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可以统称为内部模型。网络组织产业网络中的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组织、高校以及中介机构等个体本身都是一类复杂系统,都有预期的能力;每个个体又都由大量的其他个体组成,具有复杂的内部机制。

(7) 积木(亦译构件):复杂系统常常是在一些相对简单的构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它们的组合方式而形成的。网络组织产业网络内部节点间的关系复杂多变,这种复杂关系的产生其实就是节点的一种新的组合方式,而这种复杂多变的关系正是产业网络复杂性的最主要表现之一,这与CAS 的构筑块机制是一致的。

3.2 从复杂适应性角度分析网络组织的演化

在复杂适应系统中,“适应性主体”通过相互作用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组成一个新的个体——聚集体。这个聚集体能够在系统中像一个单独的个体那样行动。聚集的过程也是涌现的过程,是新质、新的层次和功能涌现的过程。某一层次上的一个复杂适应系统是由低层次的复杂适应系统组成的,并且这种低层次的复杂适应系统通过相互作用产生了更高层次的运行准则。网络组织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的、资源互补的经营实体( 即盟员企业) 组成的。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每个企业主体的目标都是趋利的,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行为,是具有适应性的主体。在全球化的竞争背景下,各分散结点适应环境的采取的行动,自然地“聚集”以获取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彼此之间形成富有层次的网络系统。并且在不断的适应和发展中,从无序的分散结点向有序的网络演化,从而形成具有自组织自适应的网络协调结构。

在复杂适应系统中,标识是主体为了相互识别和选择,为了聚集和边界生成而普遍存在于主体背后的一种机制。个体的标识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是非常重要的。网络组织每个节点都有其网络身份,网络组织包括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高校等众多主体。从静态上说,有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的区分;从动态交流上说,有合作、竞争、冲突、协调等多种机制。网络组织中标识机制,使各主体明确信息交流的形式和内容,促进网络系统的演化。

非线性是任何复杂系统都具有的特征,而在复杂适应系统中非线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的聚集过程中。各要素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或线性依赖关系,而是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网络组织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系统。网络组织运行机制、系统行为惯性、系统内部涨落以及环境扰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网络组织的状态变量呈非线性变化。网络组织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系统内性质各异的节点之间存在多种联结(如资本联结、契约联结、强度联结和功能联结等),它们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这些复杂关系所引起的系统状态的变化不是各因素变化值的简单线性累加,而是复杂的非线性积累过程。通过非线性机制共同作用,网络组织内各节点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共同产生整体行为,而整体行为又反作用于各节点,协同促进系统演化。

在复杂适应系统中,网络上的流动因时而异;而且,节点和连接会随着主体的适应或不适应而出现或消失。因此,无论是流,还是网络,皆随时间而变化。它们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积累而反映初变易适应性的模式[4]。复杂适应系统中存在着结点、连接者、资源三者的组合。结点是主体,连接者表明可能的相互作用。网络组织是一个各主体之间的功能耦合网。通过这个网络协调机制,各层次的主体及主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资源的角度看,有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等,从结点角度看,有不同规模,地位,服务类型,层次水平的主体。

由于主体的相互作用,主体的不断适应和聚集行为,使得主体和复杂适应系统呈现出一种重塑自身的动态模式。“当主体的蔓延开辟了新生态位,产生了可以被其他主体通过调整利用的相互作用的机会时,多样性也就产生了。”网络组织的形态是多样的,既存在有核心结点的网络组织比如战略网络,虚拟企业,企业集团等形态,也存在没有核心企业的战略联盟,企业集群等形态;网络关联程度也是多样的,有的密集,有的疏松。网络组织形态的多样性是各主体适应不同环境非线性作用的结果。

主体的适应性行为具有选择性,主体要在其所接收到的大量涌入的输入中进行挑选,然后将选入的模式转化为内部结构的变化,变化产生的新模型使主体可以预知当该模式或类似的模式再次遇到时,可能会发生的后果是什么。这种主体具有选择性的机制就是内部模型。主体能够实现预知的机制,是主体在不断的适应过程中学习和积累的结果,网络组织的主体能够自觉预知适应性行为可能会发生的种种后果。在现实中可以看到网络组织具有更为完善的实现预知、将经验转化为内部模型的机制。这一机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适应性主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具有选择的能力。

适应性是网络组织演化的主要动力。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认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之主体的行为对于系统的行为具有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体的相互作用是整体的基础和系统演化的主要动力。霍兰说:“系统的行为更多地依靠的是相互作用,而不只是个体的行为。”[4]唯物辩证法阐述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丰富了这一思想,明确指出是主体的相互作用而不是主体的行为,决定着系统的行为。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系统演化的主要动力。

复杂适应系统通过对系统涌现性的研究,揭示了正是主体的相互作用使主体存在并演化着,正是主体的相互作用使系统涌现出新质和新的层次,涌现出新的系统和新的物质形态。由于系统的行为更多来自于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而不是主体的行为,分析网络组织复杂适应系统时就不能仅仅分析其具体的要素构成,而忽视要素之间的联系。在分析网络组织的演化过程时,既要看到网络组织中各主体的资源、地位、能力等静态属性,还要对网络组织各个结点的动态关系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升网络内结点企业的竞争能力,应该注重结点企业的自身要素在网络之中的适应能力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网络组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样才能及时调整企业的各方面要素,促进系统的良性演化。复杂适应系统给我们的启示是:不仅要在联系、相互作用中考察系统的要素和系统的演化,而且要把相互作用作为系统演化的基础和动力,把系统的适应能力作为考察系统演化状态和发展趋势的主要参量。

4小 结

CAS理论为研究网络组织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网络组织的演化过程可以看作是网络内各主体非线性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各主体的主动的适应和与系统的交互作用,促进系统的演化。CAS理论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网络组织演化过程,借鉴CAS 理论可以认识和分析网络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地运用它, 站在新的视角来洞察网络组织, 引导网络组织向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协作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闫二旺. 网络组织的机制、演化与形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4):121-122.

[2] 周庆, 陈剑.基于Swarm 的供应链多主体聚集模型及其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 2004, 16( 6) : 1308- 1313.

[3] 阮平南,张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战略网络演化机理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12):22-24.

[4] [美]约翰·H· 霍兰.隐秩序[M].周晓牧,韩晖,译.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5] 许国志, 顾基发, 车宏安.系统科学[M].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演化适应能力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演化视角下的管理机制研究
浅谈自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论科技、社会快速发展下的“受众”概念演化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耗散结构视阈下的科技招商与科技服务网络建设研究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