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操行评语的异化及改进对策
2009-12-25宋冬冬
宋冬冬
[摘 要] 操行评语是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形式,是中小学德育建设的常规工作。由于受到制度、应试教育等影响,操行评语在中小学德育中出现了异化现象,如语言过分文学化;教师掌握话语权,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人称单一化等弊病,这些都背离了操行评语的初衷。要还操行评语以本来面目,需要注意:操行评语应具体化、个性化;突出评语的交流性,增加学生话语权;家长应认真对待评语回执。
[关键词] 操行评语;异化;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5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11-0054-03
操行评语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渠道。在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中对学生操行评语作了如下界定:“操行是指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表现,操行评定就是对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来的思想品德发展变化情况的评价。”①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操行评语却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其缺失了应有的作用,出现了异化现象。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②因此,如何使评语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是极其必要的。
一、现状堪忧:中小学操行评语的异化现象
某天读报,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又到放暑假了,看到儿子喜笑颜开的表情,就知道他的成绩大概不会差,翻开考评表满眼都是优良,老师评语这样说:‘你是一个非常聪慧伶俐的孩子,不仅尊敬师长,也爱护周围的每一个人,也能够完全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你是广大同学的楷模,相信你在求学的路上会永远成功,祝贺你。乍一瞧,还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可转念一想,还真是纳闷,儿子的缺点跑哪去了?怎么我平时所发现的孩子身上的缺点老师一点也没觉察……”不可否认,处于改革中的小学生操行评语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评语中充满了温馨、激励和期望。然而,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却出现了让人担忧的问题。评语的改革将人们推向了另一个极端,导致操行评语进入了新的模式化。
1.语言过分文学化
如今的操行评语的语言由以前的生硬、乏味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文学色彩过浓,让人犹如坠入云雾,如“你的天真、纯洁和善良,犹如一朵百合花含苞待放,祖国的明天等待着你去装扮”等。有些评语过分笼统甚至深奥,使人难以理解,如“我对你的字感到遗憾,你的字让人看了不舒服,我要提醒你,要做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人,就必须表里如一;你思维慢,接受能力不强,我要提醒你,学习和做人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懒惰”。其实,文学化的语言并不适合作为评语语言,这种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还有甚者评语中出现个别生僻的字或词,小学生连认识都有问题,更不用说理解。如“总感觉像是海边的细沙,抓你抓不住,飘灵中带有几分深邃,剔透中带有几分浪漫,出乎意料的是你的心却是这般的与我贴近,其实,人与人最珍贵的就是心与心的交融,坦诚地说,你是我的骄傲,天赋加上努力让你开始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一段优美的文字,让人似乎进入虚幻的梦境,又好像是一封浪漫、温馨的情书。温馨式评语改变了以往的生硬语言,但是这种在语言风格上的改变可能又会形成另一种固定的模式,使评语的改革“换汤难换药”。教师在撰写操行评语之前,心中就设置好了一个“温馨式”话语框架,以致评语始终沿袭着一套相同的语言模式进行。如果不能针对每个学生,不能对学生真正的了解,这种评价语言上的改变仍然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只会形成新的语言套路,难以形成真正具有针对性的评价。
2.教师掌握话语权,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操行评语作为一种评价性的书面语言,应是生成性的,而非预置性的。它是在师生之间生动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形成的,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与对话,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交流与对话。”③它是教师将自己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敞开心扉的交流与沟通的过程。现行的操行评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在评价中的唯一主体地位,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环节,但是在此对话过程中,教师仍然掌握着话语权,教师说话的对象往往侧重于家长,并且希望联合家长改造学生,忽略了学生本人的内心感受,师生之间也就谈不上进行真情实意的交流。
3.人称的单一化
目前,操行评语由以前冰冷生硬的“该生”变为亲切的第二人称“你”,这本是善举,然而单一的第二人称并不能体现个性化。事实上,这个问题是由目前评语中存在的重大争议性问题造成的,即评语的指向问题,也就是说,评语到底是写给谁看的。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李超平对此问题所作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赞成评语应该面向学生和应该面向家长的人数各占一半。产生这种分歧是由于人们对于评语的功能和目的的认识有关。④一部分人认为评语应该面向家长,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便和班主任配合,更好地教育孩子。这就是传统评语中使用“该生”的提法,把学生视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第三者。而另一部分人认为评语应该面向学生,面向学生的评语一般用第二人称的提法,让学生独立去思考、感知,希望学生从评语中获得启发,进行自我教育。这也就是改革后的评语在人称方面的变化。无论是借助家长的力量教育孩子,还是启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写评语都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即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使学生不断进步。综上所述,两种观点各有千秋,否定任何一方都欠妥。因而可以说,评语既要写给学生看,又要让家长看,同时还要给与学生相关的人看,这样才能达到完美。
二、探清缘由:中小学操行评语异化的原因
1.制度原因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尤其是班主任更成为一班之主。如果偶尔有学生对班主任提出一点意见或建议,也很少有班主任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因而,班主任在给学生撰写评语时只凭自己的主观印象,有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另外,许多学校将撰写学生评语列入班主任工作条例,但对具体的操作原则和方法不做详细说明,所以“相当一部分班主任,只知道给学生下操行评语是自己的岗位职责,但对有关的操作原则和方法不甚了解,以致在进行操行评语实践时带有随意性与盲目性。”⑤大多数学校只是在期末工作总结中检查教师是否写了评语,但并不仔细查阅评语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写评语便真正成为一种形式,一道手续。
2.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现状致使从教师到家长,甚至全社会都过多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说就是分数,而漠视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调查发现,很多班主任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好中差三部分,并将鉴定评语编为三类套语,分别将其套在三类学生身上,这样,好学生和中等学生的评语优点部分一般没有多大差别,只在缺点部分有点差异,如该生思想认识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尊敬师长,热爱劳动等,缺点部分只提出一点期望了事。对于学习成绩差的第三类学生来说,评语的优点部分就没有多少肯定语句,基本上都打了折扣,如该生比较团结同学,劳动较积极,比较遵守纪律等,缺点部分就更加充满火药味了,这种评语往往会成为家庭战争的导火索,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如一位教师给一名学习纪律都有问题的学生写的评语“学生的基本要求差不多都没有做到,特别是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气,经常旷课、迟到,无组织、无纪律、无礼貌,思想意识上赶“时髦”,讲究穿着,对老师的教育态度倔强,需要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人生观,明确一个有志者应该追求什么,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看来长期下去,升学是成问题的。”⑥
三、回归本真:改进操行评语异化现象的对策
1.操行评语应具体化、个性化
学生操行评语的具体化要求教师平时多留心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抓住关键细节。此外,也不能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全面论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所侧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抓住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写出学生的个性。“操行评语,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不可罗列现象,主次不分;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总之,评语要富有教育意义,使学生看后既有所触动,感到自己的不足,又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与希望,振作起来,努力向上,而不是愤愤不平或更加消沉。”⑥
2.突出评语的交流性,增加学生话语权
传统的操行评语一贯采用的是“该生如何如何……”“希望该生以后……”无形之中就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教师高高在上。现在的评语人称由以前“该生”转变为富有亲和力的“你”,面向的对象也由家长转变为学生本人,使得师生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撰写操行评语,本身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这项重要的教育交往活动充满了对话,其核心是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话语是其基本材料,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⑦在操行评语中,教师与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此对话过程是以话语为中介的。对话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甚至可以是学生自己与自己对话。要突出评语的交流性,教师就要改变作为掌握话语权的评价者的传统地位,增加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加学生话语权,实现操行评语由改造学生转变为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上来。
3.家长应认真对待评语回执
家长应充分认识到操行评语的德育评价功能,操行评语是教师对孩子在校行为的综合评价,评语所体现出的表现,是家长所不易了解到的。然而,教师的评语只能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回执”这一栏,正是要求家长对孩子在家庭、社会中的表现也作一个评价。把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两方面的表现结合起来,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评价。回执是家长向孩子和教师展示自己形象和素质的一扇窗口,一份认真的回执可以显示出家长的素质、教育观念、与孩子的关系等。教师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生长环境、家庭表现,利于进一步因材施教。
总之,操行评语是德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发挥操行评语的德育功能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需要学校、家长、社会一起重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注释
①王汉澜,王道俊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15页
②黄立平:《德育评价的缺失及对策》,《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第7页
③周艳:《“我—你”关系对教师温馨评语的解读》,《教育评论》,1999年第5期,第34-36页
④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社2002年版,第266页
⑤安艳:《学生操行评语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操作》,《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7期,第50-52页
⑥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第330页
⑦钟启泉,高文,赵中建:《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1页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