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模式初探

2009-12-24

艺海 2009年11期
关键词:阶段技能探究

陈 晓

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将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及其基本结构。

现阶段高校音乐专业大多设有以理论学习为主的乐理、和声、曲式分析、音乐史、艺术概论、音乐教育理论基础等课程,和以技能学习为主的声乐、舞蹈、器乐等课程。根据这两类课程教学特点的不同,可把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模式分为两大类,即理论类与技法类。

一、理论类课程教学

理论类课程主要围绕认知目标进行,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概念、原理、方法等。该类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性、概念性比较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合理教学模式的运用,就很容易形成知识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和效率不高,“左耳进,右耳出”,而优化教学模式则能有效地整合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该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可概括为“导入——探究——归纳——应用”四个阶段。

导入阶段:运用生动的导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从而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渴望求知。在导入阶段,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如教学卡片、黑板画、幻灯演示等创造有意义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进入新的学习内容;也可通过轶闻趣事、精彩表述或音乐欣赏等方式导入到新课中来。在导入的过程中,一定要自然,不可牵强,运用学生的心理期待效应“设疑”,从而使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产生强烈的兴趣与期待。

探究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自己探索问题,通过之前的有效导入,让学生围绕新的课题自己去学习,去求知。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可以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探究方案的形成、实施,到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进行,因此,这一阶段的有效运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与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形成鲜明对比。当然,探究什么?怎样探究?探究多少?都必须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好好把握。

归纳阶段:通过教师的有效导入、学生的主动探索,新的教学课题已经在学生面前“若隐若现”。这时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索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概括,这个过程既是揭晓谜底,又是一次很好的巩固学习,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已印象深刻,大可不必再课后去死记硬背。

应用阶段: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灵活运用,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和教师的归纳,学生对新的知识点已经基本掌握。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巩固知识、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点的有效迁移,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发散的好习惯。

二、技法类课程教学

技法类课程教学主要围绕技能目标进行,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技能与技巧。该类课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实实在在地操练起来,绝不能“纸上谈兵”。

该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可概括为“预备练习——复习巩固——讲解示范——指导练习——评价”五个阶段。

音乐技法类学科特点决定每堂课的上课初期都需要学生进行“热身”,也就是预备练习,如钢琴课练一些音阶、琶音等基本功,声乐课时练声等。

复习巩固阶段往往由教师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起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在这一阶段,教师可启发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于其他学习或创造性活动。

讲解示范阶段,教师对学生演绎的作品进行艺术上的处理,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帮助学生表达作品的情感,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

指导练习阶段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反馈、调整形成正确的技能行为反应。

评价阶段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演唱(奏)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应该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一般分为“深入学习——灵活运用——发展创造”三阶段。在学习阶段,教师要广泛吸收成功的教学模式,了解教学模式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设备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教学模式的基础结构和主要阶段灵活加以应用,不仅可以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从实践的层面促进自身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熟练掌握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特长,融进自己的个性,对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和创新,做到重构模式、超越模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音乐系)

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阶段技能探究
高级技能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