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亦庄亦谐 亦古亦今

2009-12-24

艺海 2009年11期
关键词:庄周中国戏曲剧种

矛 戈

一、道可道,非常道

2009年湖南艺术节于9月在长沙、株洲等地举行,期间看了几台好戏,其中之一就是湖南省祁剧院与衡阳市祁剧团联合演出的《梦蝶》。

内容方面,它虽然是沿袭了明代谢国的《蝴蝶梦》、京剧的《大劈棺》和其他相同题材的剧目,但是其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定位,人物关系的交织,情节的推动,细节的渲染,结局的处理,都有所进步。特别是将两个错位性冲突人物庄周和田氏的个人性格特征以及在特定环境中变化的分寸处理得较好,可以说是自有“庄子试妻”题材的剧目以来,第一次比较完美地对庄子和田氏给予了合适的定位,整体升华了该题材的积极意蕴,用戏曲的方式演绎了一个别致的人间故事。

形式方面,它的唱、做、念、打(舞),灯、服、道、效等,既较好地继承、发扬了剧种特色,又较好地运用现代戏剧观念和有关的艺术、技术、物质手段予以烘托,相当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作品。

总之,该剧是以一个大人物奇人物,一桩小事情怪事情,一个老剧种大剧种、一种新观念新手法演绎的一出“亦庄亦谐、亦古亦今”的好戏。

它的好,相信其他的观众、专家、领导见仁见智,还会有更多的赞誉。我这里特别就它目前我认为的不足并结合自己对今天戏曲大剧种的生存状态,抒一家之见。

二、名可名,非常名

首先我要谈的是剧目时间,该剧演出约有140分钟,我认为偏长了。中国近几十年的单本戏曲剧目演出时间一般为180分钟,现在有趋向150分钟的走势,但是社会进步到今天,大家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加快了,单项文化消费的时间肯定是要与之同步。说远点,同在剧场欣赏的电影故事片原来的时间长度约为150分钟,现在多为90分钟;说近点,同为舞台艺术的当今的旅游晚会,一般为60分钟。为什么其他类似文化消费时间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应该是上述的社会原因所起的作用。近几十年来的新编戏曲剧目不少,各种进步、创新的元素较多,但是“剧情太慢,节奏拖沓”是普遍而长久的批评。很多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戏曲院团的共同努力下,应该说生产了一大批既有积极意义又有一定观赏性的新的戏曲剧目,但是绝大多数不能进入日常演出市场,特别是城市的演出市场,单项剧目时间太长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原因。戏曲舞台剧目要存活下去,它的演出的时长理当调整,适应今天社会文化消费的习惯。考虑戏曲剧目要讲清一个故事,表现一种风采,打动一番人心,我认为以90分钟左右为宜。

形式方面,该剧角色的唱、做、念、打(舞)时有出彩之处,但是通观全剧,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没有特别的可圈可点之处,说得更白点,似乎暂时没有可以形成经典的段落。中国戏曲的形式特征就是“以歌舞演故事”,是用本剧种或某些演员的独门功夫来表现。为什么没有特别的可圈可点之处,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在一、二度创作过程中,编剧、编曲、导演、演员等方面如何结合剧情、剧种、特别是演员的能力而量身定做,如同其他艺术领域“包装明星”的做法,其实中国戏曲,特别是在京剧的鼎盛时期就做过此类工作。

形式的其他方面,如灯、服、道、效等,我个人认为有条件的剧目、剧团、剧场尽可以“奢华”些,但影响演员表演的任何辅助手段的使用应慎之又慎,简之又简。中国戏曲形成后的辅助手段的“简”,固然有当时的物质条件差,演出场地小,流动演出多等种种原因,但是阴差阳错形成了“以简代繁,以少胜多”的艺术特征。该剧在舞台中部始终存在的坡型转台,虽然看得出创作者的用心,有象征性,有“二道幕”等作用,但我看它是一定程度地妨碍了演员的表演,以致时不时出现演员走不动,舞不起,打不成的情况。且不说它造价高,搬动难等问题。

音乐方面,声腔有祁剧特点,但是结合剧情如何让演员有更充分的发挥,似有不满足的感觉。纵览国内目前新编戏曲剧目的声腔编曲,似乎由于有“剧情太慢,节奏拖沓”的批评,有部分同仁又走入另一个误区,就是都尽可能地“少唱”、“快唱”。但是作为“歌舞演故事”的戏曲,不“多唱”,不“慢唱”何以抒情,何以尽兴?关键是剧本情节的处理,歌唱段落的安排。以前人们都把“看戏”说成是“听戏”,听什么?听唱。没有过瘾的唱的戏不是戏曲。当然,一个高明的戏曲剧目的创作集体,不会为唱而唱。他们会设置恰当的情节,进行足够的铺垫后让演员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该剧的配器、伴奏,有“样板戏”之遗风,有“流行乐”之点缀,效果都不错。但是由于声腔编曲的原因,剧种特色还不是太鲜明,包括间奏部分,还可以大肆发挥剧种音乐特色。

舞的方面,剧本作者和导演都有安排,但是可能由于场地的狭小和演员的功夫不足,没有让人过瘾。按我的想法,该剧的“蝴蝶舞”可以贯穿始终。

最后谈点结构方面的想法。该剧起始时是庄周梦蝶后的一段独唱,其实不为错。但是考虑到吸引观众入戏、静场等因素,最好是用歌舞方式,此剧很容易的就用“蝴蝶舞”开始。以前即有“开台锣鼓”的做法,现在凡演出都有“开场歌舞”,应该都是同一目的。这可能可以视为一种“程式”,但实际是一种规律。

三、道不同,不相谋

内容方面,该剧的重要角色是庄周,我认为凡文艺作品面对这样的题材,都是比较棘手的。庄周是个大人物(可视同现代题材的“重大题材”),一个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伟人,尽管他思想中有消极的因素,但是他的 “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等思想是超前的,永恒的!

历史好像在开一个巨大的玩笑,庄周之前之后的“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都是一代宗师,伟人先贤,但是偏偏只有他出现在中国的戏曲作品中,连绵不绝;而且最为人热编热演的竟然是无书为证的“试妻”一节。究其何以如此,不得而知。据我猜测,可能这之间蕴含一个古往今来的人生命题——“事业与家庭”。我看了盛和煜先生的作品,其中的庄周是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他还具有超凡脱俗的性格,如何与他热衷于家庭生活的妻子关系的处理,他这个奇人用了他的怪办法;另外,在这个题材进入了戏曲剧目并不断演化后,其中的“扇坟”、“思春”、“试妻”、“劈棺”等片段极具传奇色彩,颇有观赏性。我们今人仍然在改编翻演,如何既要彰显庄周的伟大之处,又要去掉古代艺术家在该类题材中对女性的不敬和滥生出来的其他污秽,还要体现我们今人处理该题材的过人之处。“玩笑”变了“正经”!既然庄周成了主角,虽然有“戏说”的意味,但是绝对不能“乱搞”,甚至“恶搞”,如果那样,那是失了分寸,那是对庄周、对文化、对历史的大不敬!

我认为主要人物的定位和性格走向基本是稳妥的,但是要过细的话,还有“密针线”的问题需要考虑。我想田氏第一段唱内容的侧重点要略做调整,要强调田氏的世俗家庭生活愿望,而庄周不能满足其愿望(以往的剧本中有庄周新婚三日离家,修道十年回门的情节)。“汲水”一节改变一个人的志向也嫌力度偏弱,可能需要一个更有力的情节。楚王孙的经历交待要多一点坎坷的内容,不然,田氏还是个要享受荣华富贵的形象,我以为也不宜,其实官宦人家子弟有厌世思想,想过平民生活者比比皆是,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田氏和楚王孙的结合点。最重要的是庄周出场后其性格的起始点、变化点、结束点的把握,从目前该剧剧本看,出场时似乎应是庄周近乎“得道”的前夕,嫁妻后是庄周“得道”的完成,情节走势较好。其他的在这里不可能尽道其详了。

另外,姜婆婆切不可太轻易地处置了。剧中的姜婆婆在我看是个特别有意味的人物,她和庄周在该剧中是相辅相成的,大雅与大俗是相通的,二人虽然身份不一,活的形式不一,但是他们都是在不同层面上追求自己的适意生活,他们是完全一致的。把握好姜婆婆的形象及作用,这也是在今天让观众通过此剧接受庄子、理解庄子、欣赏庄子、效仿庄子的重要途径。

尽管目前的祁剧《梦蝶》,还有些许不足,但再经过一番打磨后,它完全可以在城市、乡村的舞台上演下去,可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留给后人的一个经典戏曲剧目。

四、道相同,谋相成

关于中国的戏剧,特别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戏曲的大剧种,有一种说法是它即将灭亡,我们暂且不去理论它。但是多年来,有一种有影响的提法一直在变化中,“繁荣——振兴——抢救”,给业内业外人士的心头还是多少蒙上了些许阴影。

实际上,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在出现新的戏曲剧种,如湖南的祁东,近年出现了一种由说唱艺术而衍生的“渔鼓戏”;另外,目前还有一种都市戏曲院团没有的风景,大量乡镇的民营职业戏曲剧团没有政府的固定经济支持,坚持演戏为业,演职人员也能买房买车(但是他们的演出成本很低,时有睡舞台的情况)。由此可见中国戏曲生命力之一斑。

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艺术门类的增多,传播方式的扩大,中国戏曲艺术想恢复昔日的独领风骚、风行天下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能真正把握中国戏曲艺术的精髓,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因势利导,那么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它依然会在艺术的大花园内大红大紫,争奇斗艳!它的生命力、影响力将超越歌剧、话剧等剧种。

这次湖南艺术节出现的祁剧《梦蝶》,作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中国戏曲的大剧种如果是一成不变,那是活不下去的;或者伤筋动骨可能活下去,但那不是戏曲了。尽管本文从个人角度论及了该剧目前的不足,但是在戏曲界同仁共同探索了几十年的今天,该剧的出现可以说是戏曲形式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似的作品。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庄周中国戏曲剧种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围观庄周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庄周梦碟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