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策略 激活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2009-12-21丁宝华
丁宝华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状况、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学生的成长。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又是全面育人、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主阵地。但当前,由于历史和现实、教师和学生的诸方面原因,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念念书、学生背背题”的现象依然存在,使政治课教学失去生机和活力,影响到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育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卢梭明确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讲究教学的策略、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创设和谐氛围,诱发学生情感
情感对于人的认识过程和行为动力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没有情感的课堂不会是成功的课堂。”学生的认识活动必然会伴随情感的活动、和谐的氛围、愉快的情绪,可使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和谐的氛围,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愉快的事。例如,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堂课,教师免不了要有一段开场白。有的教师的开场白成了心理沟通课:和蔼可亲的笑脸、循循善诱的话语、大方得体的动作都能打动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心理上接纳了老师,使政治课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而有的老师则出于便于以后对学生管理的目的,将政治学习动员课变成一堂“法制课”,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无限的威严,其结果是使学生或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或极其反感。
创设和谐氛围,还需教师有大度之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长过程中的学生难免要犯错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场合,给予恰如其分的批评、教育,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从而诚心改正错误。而尖刻的语言、粗暴的手段,不仅会使学生认识到老师的无能,伤其自尊心,而且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1.运用成功激励,激发学生兴趣
动机源自于需要。正常的需要得到满足,需要正当的动机导致一定的行动。学生尝试成功,才能保持学习动力。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地恰如其分地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内在的生理、心理和外在的成长环境的差异,学生在学业发展上呈现不平衡性,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分层教学,并且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亮点,使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2.创设情境、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个体的发展只有通过学习的参与才能完成。不参与或部分参与都会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要想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动参与。具体做法如: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情况以及所要讲授内容,设计各种课前导语,如激情式、启迪式、悬念式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设知识“悬念”。平淡无奇可能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内容,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急于消除悬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课前3分钟时政点评,此活动不仅能养成学生关注时事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而且为学生创造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
二、 启发学生思维,尝试创新
1.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质疑是创造的种子,也是创新的起点,前苏联学者鲁宾斯坦说:“思维总是起源于问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创新,这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政治课教学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如分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要性,可引导学生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维护社会稳定等角度作答。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整合了基础知识、开拓了解题思路,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立足实际、明理导行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又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政治课教学就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政治观点、立场和方法观察社会,初步培养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并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如:针对近几年日本篡改历史,日本首相等高层领导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等不利于世界和平的行径,可引导学生揭实质、谈危害、献策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教学的活力源于创新。只有教师大胆尝试、不断探索,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变活,使学生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