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行初三语文总复习

2009-12-21朱政华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命题中考考试

朱政华

初三总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终结环节,其目的在于对已学知识和已有能力进行检测、反馈、纠偏、回授、巩固和提高。它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态度,另一方面还要有良好适宜的策略。

一、制定、实施严密的中考复习计划

中考语文总复习承担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稳步提高的重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初三语文复习具有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的特点,如何带领学生进行中考语文总复习呢?笔者想到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于是笔者在复习之初就制定了严密的复习计划,然后有条不紊地遵照执行。即根据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三月底结束第一阶段新课和初步的课文复习,四月底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复习,五月初进行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专题训练。第三阶段的模拟强化训练,在经历了前三轮拉网式的复习、地毯式的“狂轰滥炸”之后,“战争”处于焦灼状态,复习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师生身心都很疲惫。这时我们审时度势,转入第四阶段的复习。“只顾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复习方法,无疑是低效的,学生再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中考题”了。所以,这一阶段进行的是情报战、信息战。具体做法是寻找具有参考价值的模拟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在当时的复习状态下,无疑给处于麻木状态的学生,注射了一针兴奋剂,使在荒漠中跋涉、精神几近崩溃的考生看到了绿洲,充满了信心,继续保持高昂的士气。

二、要进行查漏补缺,注重能力训练

完成第一轮的全面复习以后,第二轮的复习则应以查漏补缺为目标,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这一轮复习要坚持三个原则:弥补缺陷,完善知识的原则;适应考试,增强能力的原则;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的原则。为了做到这些,教师要认真对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努力把以往学习中不够扎实的地方、易错易混的地方加以弥补和区分。

训练应该做到有序列、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第一,要明确重点,拟好步骤,确定方法。第二,要注重变式训练,注重思维能力开发的多角度训练。第三,要注意纠错纠偏的训练,诱导学生把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然后及时加以分析和纠正。第四,要适时对学生进行质疑答问、争论辨析的训练,做到人人参与,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自我学习,相互促进,提高能力。第五,要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强化诵读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知识积累,丰富语言储备。第六,要强化写作训练,除训练作文技巧以外,还应着重进行写作基本功尤其是书写能力的训练。

三、当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复习效果好不好与采用的复习策略是否妥当大有关系。一般应注意不同班级复习策略要有所不同。如比较活跃的班级,要适当多做思考难度大一些的练习,防止学生学习浮夸;在比较沉闷的班级,则要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复习。另外,不管在哪个班级,都不要一味地重复讲述课文,知识复习不宜偏重理论概括,更不应当盲目地、大量地演练题目或以考试代替复习。而应该做到:

1.全面把握,分清主次,在教读课和名家名作上精雕细刻。

2.抓好词语积累,在运用语言上动脑筋、下功夫,不在名词术语上纠缠。

3.从补缺入手,注重训练。寻找学生知识或能力的不足和疏漏之处,及时给予弥补,进行必要训练。训练应做到有序、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

四、对学生分层次地进行复习指导

一个班级有多位学生,层次不等。要想提高每个学生的成绩,就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应分层次教学。我们在复习阶段,把学生分成了三个层次:(一)平时考试基本能稳定在85分以上的,每班大致10人;(二)居于85分左右,成绩起伏不定的,每班约15人;(三)屡次上不了85分的,每班约25人。

对于第一层次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侧重提高他的作文水平。主要方法是:指导这类学生多看各类中考作文,多写作,教师尽可能面批作文。

对于第二层次学生,由于他们大多阅读题及作文不过关,我们开办了培优班,分成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作文技巧指导四个专题进行辅导。

第三层次学生中有一小部分是成绩较差的,尽可能帮助他们由C等提到B等,我们开办了辅差班。教学内容主要是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即反复地检测他们对课本知识,尤其是古文的掌握。

当然,我们很清楚,要想提高优秀率,关键是把第二层次的学生成绩提上去。所以我们对培优班的教学十分重视。教师们经常在一起集体备课、研讨、命题、测试,有时对学生个别辅导。

五、全面分析,切实做好对各类信息的筛选工作

以往复习经验表明,中考复习时对各类信息做好全面的分析筛选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做好对学生、对命题、对资料的分析工作。

1.分析中考命题依据。总复习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对升学考试。所以,深入研究考试是十分必要的。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但由于命题者和命题趋向的差异,故每年的试卷会出现很大的分别,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差异,着重研究《考试说明》的具体特点,理解精神要求,包括范围、重点、题型、题量、比分等等。研究中考命题依据,目的在于掌握中考语文复习的纲要。这样,复习就能明确目标,抓住关键,提高效益。最好把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拿来进行分析比照,找出其特点和共性,分析中考语文变化动态。只有了解了考什么,如何考,才能把握复习的方向,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分析语文复习资料。面对复习资料众多、繁杂的情况,精选复习资料。最好的复习依据是《考试说明》,最好的训练材料是近两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同时,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考试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以此来确定明确的复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实施更有效的方法对策。

总之,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学工作者都携起手来,多研讨多探究,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猜你喜欢

命题中考考试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