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课堂模式的应用
2009-12-21王海瑞
王海瑞
我国教学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英语课程改革走在前沿。新出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动机就能自主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英语课程要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需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运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任务实施的过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4.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三、“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①导入或热身
②呈现新知识及介绍任务的要求和步骤
③实施任务
④展示任务结果
⑤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评价
⑥作业任务
下面以笔者讲的一节公开课《生活中的英语》为例,说明以上教学步骤的具体操作:
(导入或热身)
(一)导入课题
由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福娃入手,引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我们用英语与处国朋友交流,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它非常重要,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导入课题“生活中的英语”。
(呈现新知识及介绍任务的要求和步骤)
(二)展示问题
接着提出四个内容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接触到哪些英语?2.在学习中,你在其他学科中接触到了哪些英语?3.你还接触哪些人在学习英语?他们为什么学习英语?4.调查社会上流行哪些英语学习方法和教材?
(三)讨论方法
师生讨论共同明确探究方法:1.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像资源查找资料。2.观察生活进行社会调查访问,搜集资料。3.分工合作,充分发挥自主性,共享学习成果。
(四)明确任务
将班级分为五组,分别调查有关食品服装的英语,有关交通、建筑的英语,有关教材的英语,调查英语学习的人员和社会上流行的英语学习方法。
(实施任务)
(五)探究活动
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并分组讨论、整理自己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展示任务结果)
(六)成果汇报
各小组组长展示学生演示文稿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评价)
(七)自评互评
以学生演示文稿评价量规为评分标准,展开自评互评。
(八)活动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进行思考,并总结自己的收获。
(九)情景对话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调查的英语知识设计不同的语言环境进行英语交流,教师总结。
(作业任务)
(十)布置作业
五、实践后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笔者提高了对任务型教学理念的认识和了解,意识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教学途径,而不是具体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让学生在完成真实、有意义的任务中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意识。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使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培养。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高涨的学习热情。他们的认真和努力,令我受到了鼓舞和感染。学生冒着严寒到街道上收集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亲戚朋友,进行调查访问,一些学生家长都惊奇自己孩子的变化。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性,在整理资料和成果汇报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信息技术的综合使用技能。实践证明本课题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