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中古代诗词的鉴赏
2009-12-21苗琼
苗 琼
古代诗词鉴赏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法虽有万千,有一点始终未变:诗词是一门经典的语言艺术,它注重用词炼句,讲究反复推敲,绵里藏意蕴深远,它对语言简洁、准确和传神等方面的要求,可谓近乎苛刻。
古代诗词鉴赏一直是高考试题中的保留题目。这一考查形式成为引导学生认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古代杰出文人不朽的人格魅力、陶冶自身高尚情操的最佳载体。
一、联系诗人生平、创作背景及风格
知人论诗,知世论诗的方法,古人很早就讲过,即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氛围和社会风俗)和创作目的,从而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理解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最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都是一些不太出名的作品。因此,知人论诗,知世论诗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通过诗歌意象,感悟意境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的复合体,是作者的主观心意和客观物象凝聚的表现,是作者精神和外在物质的统一。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颈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由鸡声、茅店、月、人、板桥、霜六种意象,构成了一幅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商旅图,仅两句十字,倾注了作者对商旅之人的同情心。
有些物象和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搭配,这些值得我们注意把握。如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松、菊、梅、竹与性格高洁相联系;折柳与古代的送行相固定。
三、体味诗眼,解读诗歌
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句诗一方面表明古人写作构思之辛苦,另一方面也表明古人写诗词很讲究炼字。一个好字、好句,可以成为全句、全诗游龙飞动、生气盎然的关键,即“诗眼”。它可以是一个简练传神的字,也可以是诗作体现主旨的精彩语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时,若能从诗眼入手,则可更深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那么怎样找到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基本规律,真正走进其意境呢?
一、分析古诗词中的形象及意境
所谓形象,在古诗词中是指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既能充分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又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物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作者自己的形象和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所描写的形象,如《石灰吟》中的“石灰”、《蝉》中的“蝉”等)。解读古诗的特定形象,要把握其内涵,也就是要分析判断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人物形象:“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写出了诸葛亮的杰出功绩;“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通过环境的荒僻塑造了李凝的隐者形象。再如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如“闲敲棋子落灯花”,通过一个动作“敲”,写出了作者久等友人不至的烦躁心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自述高洁的人格。
意境是指作品描绘的自然景物、生活图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谐统一,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问及“意境”的诗歌,必然是“景情”兼具的诗歌。
如果说意境是“面”,那么意象(形象)则是“点”,一个大的“面”是由一个个小的“点”组成,作者对意象(形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此,鉴赏意境,就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表现意境之“景”充分描摹出来。
二、诗词创作的艺术技巧
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粗略地概括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等;3.描写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4.景物描写的角度,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分析表达技巧,不仅能细致地体会到诗词的艺术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倾向。
三、把握诗人的创作风格
“风格”是指诗人创作时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表达手法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特色。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等等。 古典诗歌流派大致分为两类,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有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他们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有屈原、李白等,他们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四、推敲“炼字”的妙用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分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深刻的表意效果。对古诗“炼字”的考查,命题形式一般是要求从某句中找出“最生动传神的字”,然后分析其运用之妙,或指出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让分析好在哪里。推究“炼字”的妙用,不可把所分析之字孤立谈论,要放在诗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析。解释该字的意义,放入语句中描述景象,关键是点出该字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分析“惜”字和“爱”字的妙处,可回答为:诗人以一个“惜”字和“爱”字赋予泉眼、树荫以人的感情;泉眼爱惜,树荫爱恋,富有情趣。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经常有意识地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对鉴赏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