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2009-12-21柳旭
柳 旭
摘要:本文是针对当下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里体现出的真性情的缺失而写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论述了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进人格教育,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人格缺失;树立人格;是与非;美与丑;人格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也就是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一点,正是当下急需探讨和研究的语文教学工作,笔者就这个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作文不是一种伴随语文学科衍生出来的简单的写作应用工具,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启迪学生的人生成长上。我们是在“作文中学做人”的,于是,“真话”作文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中应声而至。诚然,从道德层面上看,讲真话是一种品格;从写作层面上看,立足于写真话、抒真情,才能感人以诚、动人以情。
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一些学生的作文中体现出来的人格缺失常使我苦恼不已。有的学生为了博得老师的同情,不惜以父母的双亡为代价为自己设计一个“真实”、苦难的处境;有的学生为了标新立异,试写自己的“尝试”时,竟然写自己第一次偷自行车、初恋甚至是首尝禁果;有的学生为了追求语言表达的幽默风趣,在文章中不惜大打出“口”、损言贬语不断;有的学生为了追求内容的惊险,甚至自己导演了一幕幕血光淋漓、阴森恐怖的故事——更让人疑惑的是,即使是学生们推荐出的部分优秀作文,其中也不乏有消极、悲苦的意味儿。为何学生在新社会新气息下成长的他们会有这些落漠的心理?为何在他们的精神境界里总是觉得少了点儿宽容、理解、乐观、自信?如果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书育人,那么身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针对这些无意识的“心声”,帮助学生树立人格,使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从而绽放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里可以看出,作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竭力教育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树立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好学风。
首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体味生活。鼓励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其中观察是手段,思考是归宿,通过作文(特别是有生活气息题目的设计),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与语文的关系、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从而使大家更自觉地关注现实,关注丰富多彩,复杂严峻的社会,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人格。
如一次讲过《雷雨》后,我便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人与事,留自命题作文,有一名学生写出了取名《知道》的作文,其中一段是:
……倦怠的接受灌输,却还自以为热衷于知道、勇于知道、乐于知道。也许,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自己应该知道什么。也许知道,确实也没有应不应该、想不想之分。
所以,我愿意,泡一杯香茗。闲逸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只是短期内的渴望。知道自己想要知道的,和别人想要我知道的,哪怕只是短期内的信息。于是我学习,并且培养了自己的兴趣。我会为了好朋友,尽力地知道最近在她身上发生的一些琐碎小事;我会为了爷爷,去了解京剧,知道如何在陪他看戏的时候找到共同语言;我会为了自己的生活乐趣,主动填充兴趣爱好;我会为了一些不知什么原因的原因,知道一些,理解一些,感悟一些……
我在这名同学作文中的点评:中学阶段的作文,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技巧,而是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在自己特别有表达欲望的时候,文笔也显得更流畅,架构也显得更自然。文章本天成,从自己的心里流淌出来的声音,总是能够打动人的。你写的不错,很真实的文章。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是一篇佳作。
这样的评语,激励了该名学生,使他不断地练习作文,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真感觉,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有了提高。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作文是写给人家看的,殊不知那些你看上去似乎很“碍眼”的题目,其实正是你时时面对,却从未站在自己的人生的角度去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能仔细地想想自己的生活并挖掘生活中的真实,我们笔下流淌出来的,绝不会是矫揉造作之文。
其次,要正确树立教师的角色观,帮助学生分清是与非、美与丑。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人格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育者人格的作用。”身处一定的环境就决定了社会因素对学生身心的影响。现代社会上流行着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往往是导致学生人格残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金钱万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等。当学生受知识阅历的限制不能通过自身观察辨清美丑的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正确地引导。教师不妨组织学生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言行编排成小品,在全班公演,让学生们讨论,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暴露帮助学生体察自身的缺陷,从而自觉改正不足。当学生们重塑了道德观、发扬了美、祛除了丑,就会在人性的篇章中释放魅力,他们的作文也就不会充满灰暗。
再次,教会学生看主流,把握事物主要矛盾。勿庸置疑,事物总有好的一面、坏的一面,总有正面作用、负面效应之分,让学生只看到积极的东西,对消极的成份视而不见是不切实际的。例如有个学生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竟畅想自己移入江洋大盗的记忆后,闯荡江湖大发横财。其中体现出来的不劳而获的思想怕是受了当今社会不良“支流”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一味地遮丑不如因势利导。其中体现出来的不劳而获的思想怕是受了当今社会不良“支流”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一味地遮丑不如因势利导。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透过主流看支流,在主流中体味生活、乐观地看待生活。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隐性”美德变为“显性”人格。其实,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着良好的品德修养,他们有着对美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求、对弱者的同情、对他人的责任,只是这些因子还不够稳定,还不能促发成固定的人格。有个学生在作文中曾写到自己为保护正遭黄牛践踏的庄稼,用力抽打一头老黄牛的事。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学生有着一颗仗义热情的心,可是他懂得珍惜庄稼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动物的关爱。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在肯定其行为的前提下,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和他共同探讨怎样找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既能保全庄稼,又不伤害老黄牛。教师要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白己,帮助他们挖掘自己人格中的闪光点,从而实现人格的升华。
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注重引导学生讲真话,更要关注真话背后的人格健康问题。因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声”,对他们做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了作文,更让他们学会了做人。
参考文献
[1]孙海侠.应重视对青少年的人格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黄希庭.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安鹏宇.如何培养健全人格?[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 (3).
[4]李彩平.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教育,2006 (l).
[5]唐名刚.阅读教学中的人格化境界[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