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巧雕饰 妙用描写丰满之
2009-12-21杨建民
杨建民
在记叙类文章写作中,要使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可人,给读者以“呼之欲出”的感觉,一定要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让人物有血有肉、有情感地跃然纸上。日常写作主要通过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写以彰显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就是对颇有特征的外貌(包括容貌、身材、姿态、服饰)的描写。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进行了多次肖像描写,每次描写都把祥林嫂不同时期的遭遇彰显出来。第一次:“(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安分耐劳。”一个恪守妇道,耐劳本分,朴素内敛的农村妇女形象便彰显出来。最后一次:“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个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把她因丧夫失子及受鲁四老爷等人的严重打击后,精神完全麻木的形象生动地彰显出来。
二、语言描写以活现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也是展示人物个性、丰富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黛玉在贾母、贾宝玉面前说话不多,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个性却活现出来;高晓生的《陈奂生上城》一文中对旅馆女服务员不多的语言描写,把姑娘世故、媚上的小市民心态活现出来。孙犁《荷花淀》里四位青年妇女寻夫前在水生家里的一段对话描写,把第一位精明细心、第二位胆大爽朗、第三位谨慎小心、第四位天真温顺的性格特点活现出来,形象鲜明,各有各的个性。
三、动作描写以展示人物形象
动作描写是展示人物行动过程的描写。海明威《老人与海》在描写桑迪亚哥与鲨鱼的五次搏斗中,作者巧妙运用动作描写手法:桑迪亚哥在与两条“星鲨”搏斗时,“他把短棍高高地举起,使劲儿捶下,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劈去”。一“举”、一“捶”、一“劈”把老人的勇敢、自信、不服输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在与一群鲨鱼搏斗时,老人把舵把从船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的劈下去,几个动词把老人誓死捍卫自己的劳动果实的勇气和力量展示了出来。
四、心理描写以凸显人物形象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特定情境下的感情、情绪、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描写。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多次描写桑迪亚哥与鲨鱼搏斗前后的心理活动,来凸显人物形象及个性。在第四次与鲨鱼搏斗中,他想:我没指望再把它们弄死了,当年,年青力壮的时候,我会把它们弄死的。可是我已经叫它们受到重伤,两条鲨鱼没有一条会觉得好过。要是我能用双手抡起一根棒球棒,保险会把第一条鲨鱼打死。即使现在也能行。这段心理描写把老人不服输、豪迈的性格凸显出来。
五、细节描写以丰富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是对现实生活中本不引人注意的细微末节的描写。它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如鲁迅的《祝福》: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竹竿” “下端开了裂”,这一细节描写既点明了她的身份——乞丐,又点明了她乞讨的时间长,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丰富了人物形象。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在主人公住过旅馆后给服务员数钱时,有这样一个细节:陈奂生看着那冷若冰霜的脸,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得罪了人,哪里还敢再开口,只得抖着手伸进袋里去摸钞票,然后细细数了三遍,数定了五元;交给大姑娘时,那外面一张人民币,已经半湿了,尽是汗。这个细节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更把陈奂生对艰辛换来的钱不舍得拿出的形象表现得生动逼真。
六、场景描写以渲染人物形象
场景描写是通过对一定场所、一定环境的描写来达到以景衬人的作用的描写。如鲁迅《药》:“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遍上“古口亭口”这四个暗淡的金字。”这一段场景描写,不仅写出了华老栓买药归来时的兴奋与幸福心情,也反映了华老栓思想麻木与不觉悟,衬托了他的愚蠢落后,更突显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并暗示了秋瑾被害地点,更进一步反衬华小栓后来死去的悲凉。
七、侧面描写以烘托人物形象
侧面描写是把描写的对象对准其他的人或物,从不同的侧面烘托人物,从而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境界的一种描写方法。如《陌上桑》中为突出罗敷的美貌,不是直接描写罗敷怎样漂亮,而是写行者、耕者、锄者等看到罗敷后的举止表现,从侧面把罗敷的美貌表现出来。
总之,巧妙运用各种描写手段,会使人物形象活起来,丰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