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009-12-21李亮
李 亮
要使中学生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检索、评价、获取必要的信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生活,就必须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的“通行证”,全面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中学教育的新命题。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以身示范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育人的本领。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如使用Authorware、PowerPoint、ForntPage资源库、模板和Internet资源来备课,自己能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根据教学需要应用于教学任务。二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素养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实践证明老师讲,学生记,照着笔记去上机的陈旧模式,其效果是极差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都采用了以重自主、重环境、重实践、重创新为特点的新模式,以及任务驱动和电子作品创作的新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二、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使之为我所用
中学生大多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自觉地用,积极地用。因此,我们就应该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用。
比如,对于“网络基础”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如按教材上的知识点一步一步地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不想学。但若在教学前注意引导学生,从学生感兴趣的有关于网络的知识开始,让学生思考他们平时通过网络都做了些什么,通过网络完成了些什么,网络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让学生了解网络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学习“网络基础”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为了让他们更好、更有效地利用网络来充实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们肯定会认真学习、掌握这一部分知识。而学生在掌握了“网络基础”这一部分的内容后,必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学习、生活中利用网络。
三、结合教学,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根据具体课程特点,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开设创造性的实验,使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搜索引擎工具、网页制作工具和电子邮件等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借助于这些工具学生才能自由地在因特网上驰骋,获得所需的信息。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需将各种计算机技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与学科教学和学生的作业联系起来。比如,用“word”进行作文、板报、校刊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制作;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演示;端午节、中秋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计算机做一个贺卡,将它打印出来或用电子邮件的方式送给同学或老师,学生利用学过的信息工具,从信息源获取素材,加上自己的创意形成图文并茂的贺卡,用E-mail发送给教师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将所掌握的各种独立的计算机技能融合在一起来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并举,渗透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和隐性地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在《网络的简单应用》课程教学中,我选择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这一学科的作文教学进行整合。如在学习了“收藏夹的使用”这部分内容之后,我安排了两个课时来开展网上作文阅读课,学生可以先搜索作文网站,根据简介再浏览一些自己想看的作文网站,要求每人最少收藏两篇自认为写得好的作文,并点评该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在“用FrontPage编辑网页”单元教学中,我以作文为主题,以创建网上作文本为任务,把网页制作、超级链接等知识点贯穿于其中。教学过程如下:1.每个学生选取自己作文本上的两篇作文,制作成作文网页。2.制作出自己作文网站的主页面,内容可包括作者简介、优秀作文推荐、我的作文、请指教或跟我联系等方面。3.将自己的主页链接到班上作文本的主页面,建立网上作文本。
五、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学生可以很容易接触到计算机,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电脑知识、因特网、电脑游戏、QQ、E-mail……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窗户,使他们乐在其中、乐而忘返、兴趣盎然。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出现,成为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一把钥匙,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来鼓励他们学好这门课。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它的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中学生的特点是喜欢动手,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结合学校开展各种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去。例如,举行运动会时可以让学生动手设计本班的班徽,给他们提供运用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实践的机会。学生一定会积极参加,并结合自己课内课外所学过的电脑知识设计出自己的作品,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动手实践机会的增多,他们必然会越做越好。
六、鉴别真伪信息,提高信息道德培养
信息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如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黑客等对中学生的成长造成了干扰和不良影响。
我们采取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但信息道德的培养不是单靠老师和家庭的禁止、监督和防护就可以做好的,因此在网络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积极运用班会讨论、办板报等形式,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提高道德素质。
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历史赋予的教师的重任,也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笔者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气氛活跃。持之以恒地对学生不断进行培养,一定会培养出掌握未来科技信息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