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课程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009-12-21李智慧
李智慧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改善课堂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实效显著,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探讨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平等和谐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地探索。下面笔者就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应用合作学习,首先必须了解其深层内涵,了解其理论基础,把握其精神实质。合作学习作为一项重大的学习方法、模式,影响范围之广,是因为有着极其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代表性的几个流派的定义因素是:一是合作学习的创始人之一的斯莱文认为的小组活动、成绩奖励;一是美国明尼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的观点:小组共同活动、促进自己及他人学习;一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赖特和以色列著名的教育学者梅瓦里克的观点:小组共同目标、小组共同学习。一是我国教育学者王红宇的观点:异质小组共同学习、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以及王坦的观点:小组互助、共同目标、小组奖励。纵观国内外合作学习流派的观点,合作学习的最核心因素,也是其内涵的三大因素是:教师指导、小组活动和小组成绩。其中,小组活动具体表现为:利用课堂的人际关系;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小组互助、互动;小组中个人责任;小组目标。而其中的生生互动又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特征。
二、合作学习的特点
1.主导性
课堂教学中,永远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总导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任何学生都无法替代的。作为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应首先在“导”上下功夫,课堂这个舞台如何搭建?学生如何来表演?表演得怎么样?事先都应该考虑好。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教师的课堂组织和有效地实施教学,合作学习就难以进行,合作学习的成效也必然很糟糕。
2.主体性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现代社会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其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创造性
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活动经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用原来所掌握的知识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个体和集体的思维优势,并从中养成科学的创造思维方式,培养自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三、合作学习的作用
1.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是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新课程实践的产物。过去我们过重地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但现实生活中的工作都是协力合作的结果,相互配合、相互交流、有效地调节和分工是大多数工作的特征。现有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忽略了合作意识和技能的培养,这种指导思想下的教育,往往只能养成学生片面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他人交往时无所适从。所以,开展“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还能为今后的团队工作做好准备。
2.拓宽知识视野,促进能力发展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合作教学中,学生都想自己成为合作中的主动者,因此大家都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他们根据教师在课前提出的要求,认真阅读教科书、查阅参考书、收集文献资料、写读书笔记和交流材料,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从此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知识视野。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与他人思想交流与合作,个体思维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并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使其经常改变思维角度,促进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课堂内外的自由合作与交流,可以使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四、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互动性原则
各小组成员应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能自主思考探索,能进行平等、互助、互惠的交流沟通,各小组成员应相互信任,积极地互相支持和配合,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各自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小组加工。
2.激励性原则
学生间应互相赏识激励,教师的评价也应以正面肯定为主,即使有不足也应委婉启发,争取每个组员获得最大程度的心理愉悦,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选择性原则
合作学习的方式应有内容的限制,或者是需要通过互相启发来扩展思路的多维性问题,或需要反复推敲来准确把握的系统性问题,或需要通过分工协作来提高教学效率的集体性作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应当根据学习内容灵活选用。
总之,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应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并使之不断完善,使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取得更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