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2009-12-21杨丽萍
杨丽萍
要想提高和改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为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感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学生在教学中,进行认知性学习的同时也进行着情感性的学习和交流,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把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得好,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要过分地对学生进行责备,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能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亲近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要学会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课堂中的情感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责任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就、新发明、新创造以及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以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兴趣;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物理学史和中外物理学家用毕生精力去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探索的事迹,使学生萌发献身科学的愿望;另外,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教师要结合教材,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实验中获得数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进而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的现象,得出规律,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强化情知教学,以情带知,知情统一,才能把学生心理的全部功能真正地启动起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钻研物理,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要学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创造的主人
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学习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学习中多次失败、屡遭挫折会挫伤学习积极性,产生兴趣低落的情绪;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组织教学检测或考试时,要精心设计试题,把握试题难易度,不要让学生考得太差,认为自己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要让他们从考试结果中,知道自己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出对学习物理的内在情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抓住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同时要动之以情,耐心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认识,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循循善诱、因利势导、克服和排除影响学生发展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以满腔的激情和信心投入到物理学习中,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对于当今的物理教学改革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