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009-12-21李宝臣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品质体验情感

李宝臣

摘要: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教育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内在的亲身体验和外在的情绪感染,以实现教学艺术情感性的最大化。

关键词:情感;品质;体验

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高尚情感的教育活动。

语文教学不只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这就使语文教学艺术打上了鲜明的情感烙印。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也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突出的情感性。

以一堂课来说,课伊始,教师应激情满怀,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性等情感因素;课之中,教师要进入角色,鼓舞、激励学生,唤起学生惊奇、追求、向往等情感体验;课将终,师生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回味、满意、轻松、自强不息、拓宽展望等情绪,取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传统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学重视情感价值,做到了“知”与“情”的统一,带来了教学艺术情感性的显著变化。

一、情感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高尚的情感三方面。

良好的情感品质,是情感正常发展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一定要注意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情感内容丰富、健康。情感内容丰富,就应使情感具有多层次、多色彩、多组合的主体结构。多层次,指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也应有各自的情感反应;不仅具有高级的情感情操,也具有复杂多样的一般情绪体验。多色彩,指情感表现的多样化,即不仅具有喜、怒、哀、乐、惧、恶、欲等不同性质的情感表现,还具有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情感表现。多组合,指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情感按照千变万化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丰富的情感网络。情感品质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随时随地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倾向,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关键,也为顺利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供了积极的情感基础。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重要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在兴趣。首先,要注重良好的教学开端。良好的教学开端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它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重大作用,有助于学生在整堂课中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以饱满的情绪投身语文学习之中。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适当新颖性。再次,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二是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习兴趣,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品质入手,引导他们向更广泛、更集中、更持久、更有效的方向发展。学生兴趣广泛、知识面开阔,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就更易于展开广泛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也更容易有收获。在开阔学生学习兴趣广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集中的兴趣品质,使之形成一个兴趣中心,让多方面的兴趣与某个中心兴趣相结合。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对学生的价值取向、社会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高尚情感主要指合乎社会时代发展要求的道德感和审美感。

利用语文教材中众多的道德形象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是语文教学中道德感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激发学生动情明理。学生只有在教师鲜明的道德情感的激励下,才能去真切地体验道德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情感。学生也只有对道德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意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

二、情感教育的方法

在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要注意通过学生内在的亲身体验和外在的情绪感染对其情感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

1.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情感领域施加影响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不断改造自己的情感品质,提高自己的情感水平,丰富自己的情感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进行,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教师对学生情感领域施加影响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常用的方法是:触景生情法、情景再现法等。

触景生情法,就是让学生阅读学习有关内容时,运用自身联系法,对号入座,唤醒内心体验。比如学生对父亲、母亲有着深深的热爱,学习《背影》、《母亲》时请学生带着感情介绍自己的父亲、母亲,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有过的强烈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其在对作品情感的体验和对自己情感的体验中得到升华。同理,对革命先烈、革命领袖及英雄人物怀有敬意,那就利用作者生平介绍,影视作品欣赏等直观方式,唤回他们曾经有过的敬仰等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他们乐于接受作品的思想感情。

情景再现法,指教师以语言、教具等为手段,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情境的方法。情境即情感境界或情绪氛围,教师运用语言或直观教具将课文作品中构造的情境再现出来,并引导学生进入到再现的课文情境之中,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如学习《祝福》、《廉蔺列传》等篇目时,可以准备好长袍、祭祀品、竹竿、篮子、荆条、朝服、笏板等道具,尽力再现当时场景,从而丰富情感内容,提高情感水平。运用此法,在于诱发与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唤起他们的各种感知表象,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从而使他们获得新鲜、真切的感受与体验。

2.通过外在的感染力量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影响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通过课文的感染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感染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影响。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本身的感染力,在对课文进行充分认识、体验的前提下,启发、帮助学生客观地阅读课文,理解其思想,体验其感情。

在通过教材感染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感染力因教师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充分利用课文感染学生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被课文感染、被作品打动。教师本身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教师在课堂上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语言生动、形象,学生就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受到启示和教育。教师本身的感染力因个人的生活经历、基本素质及修养的不同而存在差别。努力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完善教师的教学艺术,增强教师自身的感染力,是语文教育实施情感教育的必备条件。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也是对学生情感领域实施影响的重要方面。在学生相互感染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情绪情感的积极引导,特别要注意那些富于感染力的学生的情感倾向,以保证学生的相互感染朝着有利于解决课内问题的方向发展,朝着有利于情感进步的方向发展。

总之,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情感素质,把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常抓不懈,使之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猜你喜欢

品质体验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情感移植